乌克兰战争中的俄罗斯空降兵

一般而言,空降兵有两个不利条件:

1)缺重武器支持:不要指望能带上155榴弹炮伴随作战;

2)缺后勤支持:不要指望靠后勤提供足够的弹药。

一般而言,空降兵多作为战略力量使用,用于在战略上改变敌我态势力:

1)攻敌所必救,从而调动敌军,为运动中消灭敌人创造机会。例如诺曼底登陆时,盟军为了吸取德军,空投了大量的假人,吸取德军包围假空降兵力。

2)打击敌人战略目标,如同曹操带一支人马偷袭乌巢一样。好象使用巡航导弹或弹道导弹也能做到。

3)解救重要人物,德军用空降兵救墨索里尼。

由于空降兵没有重武器和后勤支持,所以不适合执行战役任务。

二战时,苏联空降兵经常被派去执行战役任务,从而造成大量伤亡。

另一方面,由于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存在,空降兵没有时间挖工事,所以很容易遭受火箭炮、飞机等重武器打击。伊拉克战争中,伊军沿公路大规模撤退装甲部队,遭遇美军空中打击成了“死亡公路”。

所以空降作战不宜大规模组织。有观察者认为,未来空降作战也就300人规模(营连级),落地后多以30人(排级)为单位组织作战。 

如果要夺取机场,空降兵只是先锋,后续装甲部队必须跟上,否则前功尽弃。

一般而言,无论是空降还是登陆,最好是夺取有完善基础设施的地方:空降要夺机场 ,登陆要夺港口码头。

滩头登陆毕竟效率低,为了方便诺曼底登陆,盟军制作了浮动码头(当然电影为了视觉效率,展示滩头伤亡)。

在开阔地宽空降,部队很难集中,往往投下几千人,集中起来只有几百人。其它人可能被风吹到几十里外。因此,有条件的,尽可能组织机降而不是空降。

二战后,苏联空降兵有过几次成功使用案例,在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行动中,空降兵作为“急先锋”率先发动闪电突袭,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控制了相关战略要道,令全世界特别是北约国家为之震惊。

之所以这两次空降能成功,一是北约无法干预,二是敌方麻痹大意。

历史经验表明,营连级空降成功率比较高,师级空降成功率很低。大规模空降历史上只有德国克里特岛空降是成功的。德军一共空降了2.5万人,被击毙和失踪4000人,受伤2100余人,损失飞机220架以及大量舰船,这个数字对一直势如破竹的德军可以说是空前的。

元首说,这一战表明空降部队的时代已经结束。

从此德国再也没有进行大型空降,大多数德国空降兵后来在东线和西线成为主力步兵。这也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果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德军攻占克里特岛以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使得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使得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

历史学界的定论:德国伞兵的坟墓。

后遗症:用伞兵夺取马耳他岛的计划取消,改用空袭封锁。结果马耳他岛成为不沉的航母,截断德国非洲军团补给。德军在非洲的失败就此开始。

在这次乌克兰战争中,俄军空降兵使用不当,不仅造成不应有的伤亡,而且延误了战机。

教训是:

1、二战经验表明,城市是敌人防御最强的地方,因此盟军在加莱尝试登陆时遭遇巨大失败,不得不在诺曼底登陆。俄罗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在基辅使用空降兵是很鲁莽的。要取得成功,一是要有内应,二是有远程火力支援(如圆点战术导弹支援),三如果形势不利应该立刻退向白俄罗斯,不应死守机场。没有重武器支援的空降兵根本不是乌军重武器的对手。

2、俄军空降兵的单兵武器装备和乌军之间没有巨大的代差,甚至还不如乌军(因为北约的武器支援),直接跳进去,单兵都打不过,更何况是主动进入防御重地,岂不是肉包子打狗么?

3、跳进去的兵力太少,在人数上不构成局部多打少的优势;如果人数少,应该以破坏重点设施为主,而不是应该死守。

4、选择白天跳伞等于是让守军眼看着你从飞机上跳下来,然后一个个爆头?难道说俄罗斯没有夜间跳伞技术?城市战中用伞兵,通常都是在正面进攻久攻不下之时运用的突袭特种作战,特点在于出其不意的从城市内部打乱防御部署,里应外合,外面的军队要及时跟上实行强势攻坚,大白天的往下跳,又不具备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这不是在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么?期间几架直升机还被击落,影响后续部队增援。

5、明知道北约在情报战中具有巨大的优势,虽然没说直接出兵,但是强大的情报能力足够给与乌克兰战术上的支持,在这样的前提下,等于是对方视野全开的前提下,还要冒险一搏,把伞兵往里送,这要么就是带头的将军好大喜功,要搏一时之功,要么就是上面的指挥过于昏庸无能,最大的可能就是普大帝给的压力太大,比如规定你48小时内攻占城市,眼看时间快到了,外围还是打不进去,一急之下冒死送人头。

在城市战中伞兵空降突袭的打法是有的,但是同时也有一定的前提和条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