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率否定西史我不赞同,但支持用理性和实证的态度来辨析、质疑西史,真东西不怕辩

我没有公开支持或反对过西史辩伪,原因是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亲自去看过,所以不敢妄下判断。我还算读过历史系,学习过西方古史,也业余跟老师读过点西亚北非上古史,但依然不敢判断。

回头看,当年读书时就有不少疑惑,西方很多历史确实更像故事,那些论断从哪来的?怎么证明?那些文献中的长篇大论是怎么破译出来的?今天看,疑点更多。所以我采取了一个保守的态度,就是尽量不用这些知识,留待更专业的研究者来解答。

比如读经济史、金融史,老外的书很多都是从苏美尔、亚述讲起,里边的故事活灵活现,什么股权、期货、跨期合同、有限责任、意外保险、掉期、国债、信用货币,简直比13世纪的意大利还热闹。问题是泥板里真有这么多词吗?所以该读读,但我一般不轻信、不引用、不传播,期待专业界早日给出更让人信服的说法。

轻率否定西史我不赞同,但我支持用理性和实证的态度来辨析、质疑西史,真东西不怕辩。这也是学者和老百姓的基本权利。

当然,西方伪史论和西史辩伪还不完全一样,区别就在于是不是讲实证讲逻辑讲道理。广义的伪史论,也就是认为西史有伪的成分,包含西史辩伪,这个态度我完全赞同,但如何证明,要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

狭义的伪史论,也就是一股脑认为西史全是假的,我不赞成。自媒体一些帐号就属于狭义伪史论,吃流量饭,故作惊人语,不讲证据,信口开河,确实有害。所以我认为批评和治理是必要的。

但是它们的害处也不比那些虚无中国历史、丑化中国形象、鼓吹西方教条、挑动社会矛盾、吃焦虑流量、传销传教传谣、精美精日精油的更大。要批评都批评,要治理都治理。而且中国是法治社会,要理性批评和依法治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