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比天津姐姐们更懂物理增高
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meerjump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身高180仿佛是男生的龙门,能不能过了这道坎,仿佛决定着他们的社群地位,而互联网上,只要打出180三个数字,也总能绊倒许多不请自来的好汉。
“只要对方有180+,你找他聊天他不一定会回复你,但是你问他身高他一定秒回。”
“说好了183,少一分米、一厘米、一毫米、都不算183。”
曾听过一个都市传说:当你新认识了一个男生,三天内不知道他的身高,那么他身高一定没有180。
一生要强的中国男生
院办认识的大部分女生报身高都是报裸足身高,但是有部分男生报身高都会把鞋子算上,偶尔会把刚吹的大背头也算上——有时候心想,或许他们的身外之物也算是身高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物理增高也是高。
然而,要论如何使用头发进行物理增高,天津大姨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在天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她们力争把自己的头发做得更高,更大,更蓬松,形成天津第十一大地标建筑。
大姨?不,都给我叫姐姐!
曾听过一个说法,当你在路上看到一个顶着半尺多高发型、在八级台风中仍巍然不动的大姨,基本可以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一位天津籍的大姨。倘若她头上还包着一张五彩斑斓的丝巾,那她百分之百是一个天津大姨。
网友@啊你不就是隔壁四眼仔的麻麻戏称:“高盘头,倒掐腰,胳倍挎着小拎包,穿红着绿分外娇。舅母,你介四噶嘛切啦?”
2005年春晚小品《装修》中林永健饰演的天津大姐
虽然没有高盘头,但确实是我儿时对天津姐姐的初印象
就在院办找天津狗友求证的时候,才得知在天津,大姨不叫大姨,得叫姐姐(发音:结界)。原来,天津的习俗是“出门三分小”,只要出门,不管是上至五六十岁的大姨,下至十几岁的女生统统称为姐姐。
许是院办本人已经步入被人喊阿姨的年纪,突然觉得到天津生活也不错。狗友提醒我,到天津生活的话,在路上被五六十岁的大爷喊姐姐也并不是奇怪的事情。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的中年女性以高盘头为美,大姨们在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前都会找个理发店做一个可俊(发音:zun第四声)高盘头发型,盘得越高越有面儿。
而当时的高盘头属于高难度技术范畴,tony们也以谁能捯饬出高盘头为荣,发型师捯饬的盘头高度决定发型师行业地位,盘头越高,地位越高。
先是将头发仔细的分区,然后用卷发器卷起来,豪爽地喷上一整罐发胶,用上两包黑卡子固定,再用密齿梳从发尾往发根逆着梳,这一步叫“打毛”,最后用超大功率的吹风机使劲吹干发胶,发胶与打了毛的头发坚固地形成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堡,天津姐姐们的酷炫盘头这才算完成。一套流程下来,好么,堪称津味脏辫儿!
就这样,天津姐姐们一个精致高盘头可以坚持大半个月,不管是睡觉还是风吹雨淋都无法撼动这铜墙铁壁,就如同那钢铁般的意志坚不可摧。
当然,再坚固的盘头也需要精心保护,到了天津才知道,丝巾在姐姐们手里不仅可以和老姐妹们用来摆拍,还能用来保护她们引以为傲的发型。
四十多年过去,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型的潮流早已经历了不知多少轮回洗牌,只有高盘头被天津姐姐们固执地保留并传承下来,在这座城市中屹立不倒。
甚至有天津籍网友感慨,现在没啥年味了,就靠天津大姨们的盘头来感知过年气息。
一个天津姐姐的标配是在做好的高盘头上撒上金粉,插上绒花发饰,用纱巾包上以保护发型,再配上烈焰红唇、黑色健美裤跟细高跟,如果再牵上一只小狗,那就更完美了。
头可断发型不可乱(不要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噢)
其宏伟程度让我不禁想到了辛普森太太那高耸入云的发型,这怎么也得是技术总监级别的tony才能做出来的盘发高度。
也有网友提出了疑问,或许《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睥睨一切且傲娇乖张的红皇后也是一位天津姐姐?
背面相似度高达90%
私以为这个发型更有红皇后的气势
从天津姐姐的盘头到洛可可遗风——重生之我是玛丽皇后
虽然红皇后的造型与天津大姨的盘头相似度极高,但细究起来,红皇后的大盘头还得从法国起源的洛可可风格说起。
20世纪初期之前,欧洲许多国家都有“册封情妇”的制度,国王会从众多的情人中选出一位进行公开,并且给其封官加爵,甚至还有薪水和年终奖。
由于当时的观念认为成为国王情妇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的母亲便从小按照国王情妇的标准培养她。自小上了各种课外补习班的让娜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艺术圈名媛。
蓬帕杜夫人(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
九岁的让娜算命得知她未来会统治国王的心
或许烂梗套路总有它的受众,国内古装剧妃子为了赢得皇帝的心,总精心打扮后在皇帝的必经之路演奏跳舞假装偶遇。这种套路也被让娜用在了路易十五身上。
1744年,路易十五在皇家狩猎场狩猎,让娜两次亲自驾着马车从路易十五身边擦肩而过,就这样,让娜引起了路易十五的注意,毕竟谁能不惦记从自己身边擦肩而过的大美女呢。
最终,1745年在凡尔赛宫举行的蒙面舞会上,让娜扮成狩猎女神狄安娜,出现在国王扮的紫杉树周围,路易十五当即摘下面具与蓬巴杜夫人正式相识。就这样,让娜正式从蓬帕杜夫人的名头升级成为了路易十五的情妇。
由她开始,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风格被纤细和轻快的洛可可风格的全新时代,她也被称为“洛可可艺术之母”。受蓬帕杜夫人当时的地位的影响,她极致优雅和精致的穿衣风格也逐渐从法国宫廷逐渐风靡整个欧洲。
左:巴洛克风格绘画代表作《圣母哀悼基督之死》卡拉契(Annibale Carracci)
右:洛可可风格绘画代表作《舟发西苔岛》让·安东尼·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
到了路易十六时期,由于路易十六不行(一个传闻无从查证),无处消解寂寞郁闷的玛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穿衣打扮和购物聚会上,凭借自己的时尚嗅觉一手继承了蓬帕杜夫人的时尚衣钵。在她的引领下,奢华而繁复的发型造型流行开来。
或许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皇后,但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对她的评价却是人尽皆知:“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绝代艳后》中的玛丽皇后 克斯汀•邓斯特饰
听过一个有趣的说法,玛丽皇后是法国不受宠的杨贵妃
《公爵夫人》凯拉·奈特利饰
或许是这发型对发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又或许皇室和贵族女性们也有秃头烦恼吧,她们为了让自己的头发变得更高更大更蓬松,假发也开始流行起来。
当时多用鸡蛋、蜂蜜、黄油等食材来固定头发,再在头发上撒面粉,让发型更高,更挺,更持久,颇有一种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揉面团心理。
最后再加上花朵、羽毛、珠宝缎带等各种装饰品才算完成,我们都是脚趾抠出三室一厅,她们是直接在头顶搭一个三室一厅。
当时为了庆祝海战胜利,在皇室和贵族女性中流行一种在头顶搭船的造型
由于这样的超高颅顶发型制作过程实在太过复杂,所以一款发型往往要保留几天,睡觉的时候也十分麻烦,需要好几个枕头来固定发型,翻身?想都不要想。这样才能尽量把造型保持到下一次出席舞会或者其他活动的时候。
带有讽刺性质的绘画,真实性并不可取,但是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发型的夸张程度
讲到这里,天津姐姐们的发型与洛可可时期的发型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如今欧洲皇室也没有做这发型的,天津能做盘头的理发店也越来越少,不知道等我老了还能不能找到能做高盘发的理发店,让我感受一把加上头发身高一米九的欧洲皇室的贵族体验。
参考资料:
【1】《玩儿头型》何玉新
【2】《蓬帕杜夫人:路易十五最宠爱的情妇,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密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