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档烂了,《新蝙蝠侠》来了,任天堂也搞不懂元宇宙了
春节和冬奥都过了,娱乐活动不够了
大家好,我是阿明,一周有娱又来了。在冬奥的热点夹缝之下,过去一周的文娱行业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和行业变动呢?
最烂情人节档
开分2.9,《十年一品温如言》在烂片史上成功留名。但1.4亿的档期票房,却也一举打破了情人节档影片档期票房纪录。这一上一下之间,看似是单片效益的胜利,但实际是市场信任度的透支。
今年情人节不在春节档期内,于是一连上映了三部节日特供爱情片,这本是针对节日观影需求进行的特殊供给,是值得鼓励的市场排片思维。但豆瓣平均分甚至不到3.6分,给观众留下的却是“情人节是烂片限定”的印象。
实际上,并非没有高质量的爱情片可供选择。将于2月底上映的《花束般的恋爱》《纽约的一个雨天》《隐入尘烟》均是口碑佳作,但却没能拿到情人节上映的档期。在过去的情人节档,也曾有《爱乐之城》这样的影史经典于内地上映。
尤其是,观众的审美能力实际上在快速进步,如果内容创作者只会选择性忽视,无底线地利用节日红利盈利,很难长久。《十年一品温如言》2月14日13:14开启的第一场观影,到了16:00微博就有“难看”词条了,17:00“难看”就登上了热搜第一,足见口碑反馈之迅速。到了第二天,票房迅速缩水至前一日票房的十分之一。观众的反应速度之快,让不尊重观众的影片或许之后连一日游的机会都没有。
除情人节之外,520、七夕等各类与爱情相关的单日档期均在不断崛起,情侣约会也一直是观众踏入影院的重要动机,这赋予了大量爱情片创作者市场机会。但爱情片也一直是烂片“重灾区”,在特定节日糟糕的消费体验会更加强化观众的负面印象,在观影人次流失愈发严重的今天,继续透支观众的信任度,无异于饮鸩止渴。
进口片能救票房吗
情人节昙花一现,二三月水花还是太小。
17日,《新蝙蝠侠》宣布在内地定档3月18日,《神秘海域》也宣布定档3月14日。再加上2月19日和2月22日上映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与《纽约的一个雨天》,#接下来一个月有4部好莱坞电影上映#的话题词登上了微博热搜。
春节档之后,清明档之前,向来都是淡季,主要由零星的进口大片与春节档影片的余温支撑。今年四部大片的登陆,表面上应该提振市场情绪,但若与往年的情况相对比,或许只是杯水车薪。
2021年3月票房为25.04亿,而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为41.4亿和51.2亿,接近腰斩。进口大片的供给与表现下滑成为主因。相比于2019年10亿票房的《惊奇队长》和2018年共收12亿票房的《黑豹》《环太平洋2》,2021年仅3月底上映的《哥斯拉大战金刚》一部进口大片表现尚可,月内共收5.7亿票房。
而今年上映的进口片吸引力则更为有限。据《新蝙蝠侠》导演马特·里夫斯所说,“这将是一部黑色侦探故事”,而非传统超英类型电影,主要观众群以资深影迷为主。《神秘海域》则改编自同名游戏,该游戏IP在国内知名度有限,且上映日期为周一,票房前景同样不容乐观。《尼罗河上的惨案》豆瓣开分6.1,首周末仅报收3694万,后继乏力。
同时,今年春节档影片的供给,也同样难以在二三月继续提供票房支撑。去年春节档结束后,票房长尾效应明显,一方面《你好!李焕英》持续释放口碑,春节档内收27.3亿,到3月底票房翻番至53.82亿;另一方面《人潮汹涌》《刺杀小说家》等口碑之作在走出春节档之后收获了更多的排片,同样收获了比档期内更好的票房成绩。
但今年春节档影片走出档期之后,单日票房排名非常固定,未有黑马后来居上,也没能实现进一步的口碑发酵。截至昨日,春节档结束后14天票房共37.88亿,去年同时期为51.98亿。
供给有限的前提下,合理的档期调控更显必要,大档期抢破脑袋,冷档期无片可看的窘境亟待打破。
不再随意关停影院
尽管影片供给难如人意,但关于保障服务行业的新政策规定,多少还是能给全国各地影院吃下一小颗定心丸。
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服务业行业提出了精准防疫要求。当中提到,“不得非经流调、无政策依据对餐厅、商超、景区景点、电影院及相关服务业场所等实施关停措施、延长关停时间。”
这是影院等待已久的政策支持,自2020年疫情发生起,什么样的标准下影院需要关停,什么样的标准下影院可以开门,影院期待一个可衡量的标准答案,但一直没有。不同地方政府的防控认知不一致,影院只能单方面等待政策指示,关门与复工都太突然。1例确诊全城停工的事情并不罕见。
尽管并未大规模停工,但小规模零零散散的停工现象十分常见。根据艺恩《2021中国电影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有6成影院关停1周以上无法正常经营。而如今进入到精准防疫时期,将停工范畴划定到更具体的空间之中,有理有据地进行科学防控,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对于影院来说,至少可以少一些提心吊胆了。
任天堂也搞不懂元宇宙
在几乎所有相关行业都在以各种方式对元宇宙表示热切关注时,任天堂却泼了一盆冷水。
近期,在财报会议上,任天堂现任社长古川俊太郎表示,虽然元宇宙有巨大潜力,他本人对这个概念也很感兴趣,但他们弄不清楚元宇宙的定义,也找不到元宇宙和任天堂的有效结合形式。
作为行业巨头,任天堂一直践行着自己的独有理念。2005年时,时任社长岩田聪就曾对游戏行业做过一次发人省醒的总结,包括认定游戏是娱乐方式的一种,因此要和其他娱乐形式融合,同时认定“游戏性”才是游戏的核心,并预言了未来欧美主机圈的内卷等等。
也正是因此,任天堂在欧美主机圈拼配置,3A大作靠画质的内卷怪圈之下独树一帜,将弱性能的switch卖出了1亿台的成绩。
反观元宇宙的热衷追捧者,在国外,是一直在游戏圈弱于下风的微软以及江河日下的社交霸主Facebook ; 在国内,更是怪象不断,最热衷于元宇宙的,不是小公司试图蹭热度玩资本游戏,就是几年前的失意大厂试图用元宇宙弯路超车。
这也就并不奇怪,任天堂直言自己不懂元宇宙,或许,懂不懂元宇宙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任天堂的本意一直是要给玩家带来快乐,当目前的元宇宙并不能达成这个目标时,任天堂也无需去懂。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听说任天堂不懂元宇宙后,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坐不住了,“我们这里要建元宇宙生态圈,欢迎任天堂来看看。”
腾讯花18亿买了个啥?
正版化时代,版权愈发成为富矿。这一周,腾讯就为“富矿”的储备支付了18亿元。
2月13日晚,捷成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捷成华视网聚(常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新疆华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腾讯签订了《影视节目授权合同》。据合同,腾讯以18亿元购买《黄金时代》等总数不少于6332部影视节目在合同约定范围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更重要的是,据新华财经报道,此次腾讯还获得了华视网聚面向B站和字节跳动独家分销权。往后,抖音、西瓜视频和B站未来想要购买此次合同中的任意一部影视节目,只能与腾讯谈判,而腾讯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售卖。B站、抖音现有的影视版权到期后,也需要腾讯同意后才能续约。
腾讯这18亿,在进一步充实自身版权库之余,也让自己成为B站、字节跳动的分销商。过去两年,优爱腾之间的版权分销一直在进行,比如去年在爱奇艺独播的《赘婿》,版权就归属于腾讯影业,这也是平台分担成本压力的一种方式,未来这种合作也将延续至B站、字节跳动。
而且,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影视版权库,捷成和股份的合作还不止于此。
捷成股份2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截至目前,公司电影、电视剧、动漫的片库总时长约5万小时,此次与腾讯签署的重大合同涉及的版权内容总时长约8300小时,占公司片库总量的16.7%。除本次合作之外,公司与腾讯未来仍将继续开展在新片发行及其他片库采购方面的合作。最近各大平台都在播的《老友记》,其国内版权也在捷成股份手里。
不过如此高调的合作,也让捷成股份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关注函。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表示,要求捷成股份结合合同条款具体说明新疆华秀在本合同中承担的合同义务,新疆华秀授予腾讯的网络传播权是否为独家、排他的权利,新疆华秀能否就合同涉及的影视节目不受限制地与其他客户进行合作,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要协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