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科学无神论?
何为科学无神论?——《科学无神论原理》《科学无神论研究》读后
作者:李志英
近日,得着上海师大李申教授的《科学无神论原理》(巴蜀书社2021年出版。不过,初稿早在六年前即已完成,苦于难以付梓)一书,读后受教颇多,也甚觉有趣,知道了很多有趣的关于神灵的故事,感觉收获很大。
李申教授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顶级学者。早年为任继愈先生的开门弟子,学术渊源深厚,多年来笔耕不辍,著述宏富:有《中国宗教简史》(未刊本)、三巨册的《中国儒教史》、《中国儒教论》、《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道教本论》、《隋唐三教哲学》等宏论,另有论文百余篇,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古代的神祇信仰有精深研究。
由李申教授想起了另一位李教授——河北师大李士菊教授,一位女中豪杰,亦有一本几乎是相同题目的著作《科学无神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亦是研究科学无神论的专著。李士菊教授同样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顶级学者,在无神论领域辛勤耕耘多年,研究成果颇丰。关于无神论还有专著《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一书,及论文数十篇,对于无神论及当代影响亦有精深研究。
由此又想起先师张守常先生之教诲:书要对着看,才能看出问题。于是,在拿到李申教授的《科学无神论原理》之后,又找出李士菊教授的《科学无神论研究》,对照阅看,发现二者在何为科学无神论之界定和阐释上存在不同观点。另外两著还有诸多不同学术阐释,在此仅论及关于科学无神论概念之不同这一点。
李申教授的阐释是从对无神论的解释开始的。“无神论是解释神祇不存在的理论。自从神祇观念产生以后,就不断产生着揭示神祇不存在的观念和理论。”李申教授认为,神祇不存在的观念很早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无神论表述出现在《墨子·公孟》篇,有“公孟子曰无鬼神”之说。从西方世界来说,基督教产生的早期,曾经严厉批判当时人们信奉的各种神祇而自称无神论,同时又宣称“但我们绝不否定最真实的上帝”。而在基督教取得了统治地位之后,又常常把不信基督教或者对基督教某些教条持批评意见的人称为“无神论者”。所以,李申教授认为,人类文明社会早期关于无神论的概念很复杂,无神和有神交织纠缠,互有彼此。完全意义上的无神论,李申教授认为出现于17世纪以后,代表性人物是霍布斯、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拉美利特等人,“他们完全否认神祇的存在,也不再创造新的神,从而开创了人类完全依靠自身力量争取幸福生活的新时代。”李申教授认为,这些无神论是在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有大量丰富的科学知识做支撑,所以“我们称之为‘科学无神论’”。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不仅有着坚实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更提供了如何认识神祇观念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方法”,因而是科学无神论发展的最高形态。也即是说,李申教授认为无神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无神论、科学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李士菊教授同样将无神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朴素无神论;近代唯物主义无神论和唯心主义无神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李士菊教授同样认为无神论产生的很早,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就产生了,典型代表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伊奥尼亚学派。其特点是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发展而来的,即世界并非神创造或者主宰的,从而具有了无神论的色彩。这种无神论的因素始终在西方文化中存在着,即使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无神论依然以隐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着自我。近代无神论,是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出现的、奠基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有以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代表的一支,及以德国哲学家特别是黑格尔为代表的另一支。最终,费尔巴哈冲杀登场,促成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并“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恩格斯语)。但是,李士菊教授认为,上述学派对于有神论的批判有历史的局限性:“一方面,他们对宗教的批判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没有科学地揭示宗教神学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克服宗教的途径和条件,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宗教神学;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它离开宗教的社会基础孤立地谈论和批判宗教神学,因而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仅仅出于道德上的谴责和哲学上的概括,不能最终战胜宗教神学。”正是有基于此,李士菊教授没有将近代西方无神论定性为科学无神论。至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李士菊教授认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彻底的无神论”,它在继承西方哲学和无神论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说明了宗教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因而是科学的。也就是说,在李士菊教授的视域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才能称之为科学无神论,其他无神论均不能称为科学无神论。
可以看出,关于“科学”的问题,二位教授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李申教授主要看立论基础,而李士菊教授着重于理论本身的严谨和合理。这是思路的不同,导致二位教授形成了对于“科学”的不同理解。由此又导致了全书的研究思路之不同。
李申教授重在“原理”之阐述,全书分为四章,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神祇的分析,比如神祇的物质性、神祇的功能和效果、事神的效果等等方面的分析,证明了神灵与神祇之不存在。上述分析大都建立在近代以来科学知识的解析和哲学逻辑思辨的基础上,力图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说服读者,也显示了李申教授坚实的学术功底和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李申教授的原初研究领域是原子物理,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故而在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各种神祇现象时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总之,李申教授的阐释注重无神论的科学性分析,注重无神原理的阐发,是一部系统阐释无神理论的专著。
李士菊教授的阐述,重在论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科学性。全书分为上下编共九章。上编从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理论来源和形成,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传播等等方面,做了哲学的考察和思考。下编从中国的情况出发对于当前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研究中的争议问题、当前宗教现象的透视、科学无神论教育等方面,着重做了哲学的、逻辑的思辨性分析,对于理解当代的种种有神现象大有裨益。因而,是一部全面研究和阐发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发展历程及其理论的学术专著。
可以看出,虽然两本书的标题差不多,但研究重点其实并不一样,关注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故而对于“科学”的标准和理解也不一样。如欲研究无神论,两本书一起研读,可以了解有神论的历程和其主要教义,可以全面了解科学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最终达到互补之功效。
关于有神论无神论之来源,我十分赞成李士菊教授的观点:“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无神论和有神论都孕育在西方传统文化之中”。也就是说,中国本无有神论,中国历来就是一个世俗国家。这个“历来”可以上溯至周代,自中国摆脱了商代血腥而神秘的信仰之后,就逐渐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此后大家更关心的其实是“仙”的问题,因为人人可以成仙,故而才有秦始皇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仙药的故事,也顺便造就了日本的第一代天皇。
在中国古代,神仙从来都是人造的,来自人间,有史迹可寻。譬如木匠业崇拜的神是鲁班,药业崇拜的神是扁鹊和李时珍,连中国的三大神之一——天后,都是来自福建莆田的一位孝女——林默,财神关公则是来自人人皆知的三国人物关羽。
神造出来是为人服务的,药神是保佑医生手到病除的,窑神是保佑矿工生命安全的,虫神则是给予人们消灭害虫的勇气的。
神若不称职或者没有与时俱进,还是可以换的。譬如晋祠的主神就由男换成了女,虫神虽然都称为猛将军,因为姓刘又叫做刘猛将军,但是这个刘姓将军却几经变换,其原型人物换了好几个(关于刘猛将军详见本公号《有蝗灾?中国古代靠猛将军“抗蝗”》)。
总之,中国虽然历来不乏“神”“祇”的说法和信仰,但那主要出自外来的一神教:佛教,基督教等等。就中国本身来说,中国本土的信仰基本上是对人自身力量的信仰。在人们需要榜样的力量时,就会把某些典型人物神化,从而赋予人们继续前进的动力。但神的法力又是有边界的,这是因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神也不是唯一万能的,有事是需要众神来帮忙的,每个神有每个神的职能。所以,关于有神无神的问题,更多的是与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当然,当代中国已经有了众多外来宗教,有了很多信徒和事神场所,所以,讨论有神无神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