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足球从来都不是全民级别的运动
友站闲逛的时候看到傅正老师发的这条动态,让我想起了以前所经历的足球运动。
我是农村孩子,八八年生人。
我记得在我小学二三年纪的时候,我的二堂哥当时正在上大学。二哥在放假的时候带回来一颗足球,也教会了村里许多孩子们踢足球,我便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附近村镇也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于是足球运动突然就在农村孩子们之间传播开来。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二哥下一次放长假回家的时候,附近村镇开始出现了足球的固定队,那种感觉跟现在玩游戏的固定队类似。
每当有时间,固定队的人就会招呼起来踢一场,如果连基本攻防都凑不起来就自己练技术。
那段时间,小学、中学的操场成为了我们首选的运动场地,而那段时间,学校的校舍玻璃也坏的出奇的快。
都不要说每一个周末,每天放学后学校没人了都随时可能被我们踢坏一块玻璃。
第二年,我的几位堂哥和他们的同学,拉着我和两个小孩子一起凑了个村队,我们三个孩子还没觉得怎么样呢,就被拉着跟附近村镇一起踢“比赛”。
仔细想想,我们的比赛基本上是小麦播种后才开始踢。因为小麦播种之后就有场地了,大片大片的农田干净、松软,可以尽情摔打。
那段时间,村和村踢,学校和学校踢,镇和镇踢,那种热火朝天的景象让人赞叹。
(当然,没有任何官方组织,都是自组自认)
可突然有一天,足球没人玩了!以前一起踢球的人全部都去玩篮球了!
仔细想想,应该是在我五年级的时候。
从那开始,我再也没见过有人踢足球。偶尔有谁家小孩子买了个足球,可没两天就会看到他换成了篮球。
而篮球这项运动,一直持续到现在也依然兴盛。
回到傅正老师的这个疑惑,我从个人经历角度出发,我认为,足球在我们国家,从来都不是一个全民级别的运动。
乒乓球和篮球才是。
可乒乓球和篮球二者之间还有巨大区别。
乒乓球虽然需要的场地小,可它必须有球案,这造成的场地限制比足球还难对付。若不是因为乒乓球成绩一直不错,那附带的荣誉感与骄傲让老百姓都愿意为乒乓球投入,否则,我想乒乓球的普及程度也会严重受挫。
可反观篮球,那可太容易普及了。
玩篮球,只要有一颗球就好,球框随便找个什么东西都能代替,场地就算只有一个乒乓球案大小也能自得其乐。
小孩子玩篮球拍着球跑,老人家玩篮球练投篮,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随随便便就能阻止一场对抗。
说到这突然想起,在我们村政府(原小学)运动场,有一个篮球场,旁边摆着两个乒乓球案。
没两年,乒乓球案就被砸坏了(据说是孩子在上面蹦跶坏的),可篮球的场地是水泥的,坏不了,球框足够高,也不容易弄坏……
多少年了,那个篮球场还是每天都有人玩。
综上所述,足球真没有全民性,比不了篮球,比不了乒乓球,比不了羽毛球,也比不了游泳,它甚至连骑行都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