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相声、曲艺跟百姓之间的距离更近,而不是“脱离群众”
【本文来自《从姜昆开始的那代相声演员,后期完全脱离了生活,脱离了老百姓》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解放前的相声、戏曲、曲艺跟百姓之间的距离更近,而不是“脱离群众”;有的相声演员甚至是“撂摊说相声”,以类似于“摆地摊”的方式说“露天相声”。
他们表演的节目大多被民众“喜闻乐见”,有些还很有教育意义(比如那些以历史上岳飞之类的爱国志士为主人公的剧目就是对文盲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的载体和途径);当时的曲艺演员可以说是“跟民众打成一片”,特别是当时茶馆里的“驻场曲艺演员”可以说是跟民众“同吃、同喝、同悲喜(听众和演员一起随剧中主人公的遭遇、悲喜而一起悲喜)”。
图为清朝末期一名评书艺人在一座“茶棚”里给茶客们说书。据说郭德纲曾做过两年戏曲演员和评书演员。
90年代开始重新有了象解放前那样的自负盈亏,跟观众密切接触,脱离民众就要饿肚子的曲艺演员。“小沈阳”早年下乡演出时是以拖拉机、皮卡车之类的车子的车斗做舞台,进行演出的。——这是“小沈阳”在电视上自己亲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