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我春节档唯一想二刷的电影
来源 | 摇滚客
平凡之路音乐:朴树 - 乐人·Live:朴树“好好地II”巡回演唱会上海站(Live)
今日BGM,《平凡之路》,朴树
春节档那么多部电影,韩寒的《四海》绝对是最燃的一部。
几乎是毫不犹豫选了《四海》,众多电影里唯独想看这部,一个人去。
不靠爆炸场面、不用明星堆人头,韩寒只拍出了一种极致:每个人心里对飞的渴望。
韩寒是赛车手,所以他的主角总在路上。
《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到《四海》,从赛车到摩托车。
电影里对速度的追求,也越来越纯粹。
《飞驰人生》里沈腾饰演的张驰,住在能遥望东方明珠的筒子楼里,他把赛车当成重回人生顶峰的工具:我不是想赢,我只是不想输。
而《四海》里刘昊然饰演的摩托车手阿耀,住在海岛上,他身怀绝技却从未想过以此换取世俗的功名,他只是单纯享受那种飞起来的感觉。
这正是韩寒想要的:“逐渐电动化的时代,想留下内燃机的声音”。
为了极致还原摩托车的风驰电掣,电影找来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机车。
主角阿耀的座骑却选了一台“朴实无华”的雅马哈SR400。
似乎又是个《头文字D》般,菜鸟单挑大神的故事。
但摩托要比汽车难拍上百倍。
同样一个过弯画面,无人机可以无限接近汽车,却极难兼顾摩托车安全与爽感之间的平衡。
而电影里有那么多漂移过弯的画面,主创团队在背后付出多少心血?无人机摔坏多少台?
这些在一个真正的车手看来都不重要。
这才是《四海》最精彩的地方:导演韩寒是赛车手,他懂车。
一个懂车的人,就不会只把赛车当成追求爽感的玩具。
片中最有深意的一场飙车戏,是陈小春饰演的退役赛车手和阿耀这个赛场新人的较量。
表面上陈小春看不起阿耀的车、看不起这个海岛男孩,可真正比起赛来,他教的全是技术重点,以及最重要的:你是否准备靠赛车生活?
这才是成长的必修课。
电影的最高潮集中在阿耀走出海岛后,驾驶摩托车飞越珠江。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柯受良驾驶汽车飞黄河。
柯受良的名誉一战赌上了演绎生涯,而少年阿耀的一战,赌上了整个青春。
我推荐《四海》的第二个理由,是韩寒的音乐审美。
当年一部《后会无期》带火了朴树的《平凡之路》。
今年的《四海》,绝对是春节档里音乐审美最高的一部片。
《四海》光电影概念曲就准备了4版。
不是随便拉来流量明星演唱主题曲就完事,痛仰乐队、万青、棱镜乐队、昨夜派对,韩寒真的想用音乐来讲故事。
所以他找来痛仰合作了主题曲《无法离地的飞行》。
原曲来自Radical Face的《Welcome Home》,由韩寒亲自作词。
歌词更像是骑行路上,风掠过耳边的吟唱。即使是无法离地的飞行,只要车头向前,青春继续。
每首歌都代表了主角人生的一段路。
阿耀,全名仁耀,本来是个好名字,却姓“吴”。
吴仁耀,无人要。
表面上他留在海岛上照顾痴呆的奶奶,其实就是被去广州打工的父亲抛弃了。
他没有朋友。
摩托车是他赚钱的工具,也是他最好的朋友。
每当轰鸣声响起,就像棱镜乐队的《踏浪而行》:
排气筒颤抖的声音,越来越模糊的情景
我开始分辨不清,疯狂清醒与未知的旅行
就让我踏浪而行,流星也追不上我的引擎
当孤独的青年终于找到朋友、有了青春悸动的初恋,昨夜派对《星群是自由的鸽子》的歌声响起。
这是我今年看过最不掺杂质的爱情。
阿耀和他喜欢的女孩,都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一个在码头拉客,一个在餐馆当服务员。
两个人对未来的规划也不同,一个想永远留在海岛,一个想去大城市闯荡。
看惯了狗血剧的我,以为两人的感情结局,又是青春因为没钱而收场。
但《四海》里,人不只为眼前的苟且活着。
男孩想带女孩去抓螃蟹,那里有条路可以直通海里;
而女孩希望,去抓螃蟹时,我们不要相互搀扶,除非有人摔倒。
一切都像《四海》的英文名:only fools rush in,只有傻瓜才会陷进去。
但韩寒特意解释歌词还有后半句:“But I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但我情不自禁。
这该死的浪漫。
韩式青春片,可不只有纯爱。
《四海》是写给每个人的青春史诗。
青春之所以难忘,除了那些耀眼的日子,还有阳光也照不透的背面。
当阿耀被迫离开海岛、离开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海岛与城市巨大的隔阂中,每个人青春里的冲撞、流血、失落,都在城市的巨大轰鸣中静默无声。
此刻由万青的《山雀》为整部片点题:
爱与疼痛,不觉茫茫道路长
生活历险,并肩莽莽原野荒
山崖复远望,仓皇、无告、不回的河流
平原不可见,晦暗、无声、未知的存亡
大雾重重,时代喧哗造物忙
最后一个推荐《四海》的理由,因为这部片带有韩寒鲜明的个人风格。
他总关注那些在喧闹里失声的边缘人物。
对于这样的主角,大部分导演都会拍他们最后如何走向成功。
而韩寒电影里主角的命运,就像《四海》的台词:聚是一盘沙,散是一盘散沙。
韩寒为什么喜欢拍这些“loser”?
或许在他的价值观里,成功与否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敢和所有人活得不一样,这才是至死方休的浪漫。
所以电影刚开场,阿耀站在摩托车上逆风飞行的画面,深深击中了我,那样肆意的自由...
哪怕是逃难来广州,都有一股私奔的浪漫。
算算看《四海》已经是韩寒做导演的第4部作品,为了这部片他筹备了3年。作为目前导演生涯里最成熟的作品,韩寒在这部片里塞入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一海之隔,一边是宁静的南澳岛、一边是高度繁华的广州。
摩托车疾驰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当阿耀带着心爱的女孩,把摩托车骑到广州小蛮腰塔下,才发现原来广州禁摩。
小城市里赖以为生的工具,成了大城市扰乱市容的垃圾。
当阿耀站在被四方的天被围住的城中村,镜头从他开始无限往外拉,城市太大、个人太小。
小到阿耀连摩托都不能骑。
阿耀是个孤独的人,他的青春相信友情,可最好的朋友,一个拿着他的身份证去借了高利贷;一个为了自己的前途,举报阿耀非法飙车。
他想一生一世对一个女孩好,却永远搞不懂女孩在想什么。他按照世俗规则做了所有能为女孩做的事,两人却至死没有等到把话说开的那一天。
如果不是摩托车,阿耀不必承受青春的现实,他还是南澳岛上追风的青年。
可如果没有摩托车,这个被家人抛弃、没有朋友、没有爱情的少年又如何证明自己存在呢?
最后还是只能用《四海》的英文名解释:only fools rush in,只有傻瓜才会陷进去。
它不止于爱情,还有生活。
我猜韩寒真正想说的,是罗曼·罗兰的那句名言: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电影最后,韩寒设置了一场摩托飞越珠江的大场面。
以往的动作电影,主角肯定一跃封神。
但阿耀只是不为人所知的替身。
失败了,苦自己咽;
成功了,荣耀全归他人。
但我们都知道,阿耀仍要为信仰一跃。
因为这是我们为数不多,为生活拼命一次的机会。
《四海》是我唯一想二刷的电影。
在春节档已经成为某种套路的当下,难得有导演还在坚持自我表达。
韩寒还是那个韩寒,赛车永远的主旋律。
或许韩寒只拍过一部电影,即使角色身份各不相同,共同的都是他们对死水一般生活的永不妥协。
我们可以一次次去撞南墙,但我们不能一个个失去梦想。
还是喜欢这样的韩寒,热情不灭、赤子之心、跌跌撞撞、义无反顾。
而新年看《四海》更有意义:别怕跌跌撞撞,朝着你所热爱;一往无前,总有回响。
正如梭罗所说:构成一个人生命特殊性的,并不是他对于本能的顺从,而是他对于本能的反抗。
《四海》,够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