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凉」的 Kindle,成了今天最大的「热」搜
亚马逊在中国节节败退,「水土不服」恐怕不足以解释全部。
作者 | 宫雪
编辑 | 郑玄
2022 年开工第一天大早,有网友爆料 Kindle 京东自营店全线缺货,消息很快冲上微博热搜榜首。@Kindle 中国微博账号下,网友们在其最近发布的一条博文下集中提问:Kindle 是否要退出中国市场?电子书城还能不能用?
大约 4 小时后,亚马逊中国官方作出回应:我们致力于服务中国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三方线上和线下零售商购买 Kindle 设备。亚马逊提供的高品质客户服务和保修服务不会改变。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深受消费者青睐,部分机型目前在中国市场售罄。
虽然官方辟谣缺货是由于「缺芯」所致,但 Kindle 退出中国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媒体报道,去年 11 月亚马逊中国的 Kindle 硬件团队已被裁撤。此外,有第三方渠道客服人员向极客公园表示,亚马逊此前已经在对设备和内容是否退出中国市场进行调研,但目前尚未确定。
事件至此尘埃落定,但讨论仍在继续。Kindle 及其背后的亚马逊在中国节节败退,「水土不服」或许不足以解释全部。
01
昔日坎坷入华,
今朝风光不再
搜索各大电商平台,极客公园发现,淘宝和天猫上已无法找到 Kindle 官方旗舰店。一家 Kindle 淘宝代购店的客服表示,设备和电子书城均可正常使用,上午的新闻也没有对店铺生意产生影响。亚马逊此前已经在对设备和内容是否退出中国市场进行调研,但目前尚未确定。「大概率是不好退的。」这位客服人员告诉极客公园。
同时,Kindle 京东官方自营店仍在营业,但只有青春版显示有货。极客公园咨询该店客服后得到回复:没有接到关于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商品缺货是厂家缺少芯片所致,只是暂时没货,后期会陆续到货,但具体到货时间暂无法确定。同时,电子书城业务不会受到影响。
@Kindle 电子书库发布微博:「大家放心,目前只是生产商缺货,今年三月后会有所好转。Kindle 书店不会关闭,安心看书吧。」
@Kindle 电子书库微博截图
虽已有官方出面辟谣,但并不能解除人们对 Kindle 在华处境的担忧。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亚马逊中国公司的 Kindle 硬件团队已于 2021 年 11 月被裁撤。
追溯往事,Kindle 的入华之路可谓步履艰难。国内的图书消费习惯、出版机制、版权环境、政策壁垒都是 Kindle 入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013 年 6 月 7 日,经过近一年的低调筹备,Kindle 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据新浪科技报道,「Kindle 商店」当时在亚马逊中国的入口并不明显,但提供的图书却十分丰富,几乎覆盖所有品类。《金陵十三钗》、《乔布斯传》等畅销书籍,还有 3-8 折不等的折扣优惠。
入华半年后,Kindle 实现盈利,亚马逊将此作为拓展中国市场的新契机,Kindle 相关服务在亚马逊中国首页占据显著位置。
但好景并不长久。Kindle 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小众产品,市场不温不火。随着千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铺开,用户更倾向于选择集社交、拍照、视频、阅读等需求为一体的兼容性多功能终端产品,Kindle 轻易就被替代。
加之掌阅、汉王等国内电子书阅读器猛攻细分市场,Kindle 本就不大的蛋糕被瓜分得所剩无几。内容源有限、门店关张、团队被撤,用户手中的「泡面盖子」越来越凉。
02
从电商到 Kindle,
亚马逊为何总在中国折戟
因为一次商品缺货就引发大规模公众讨论的品牌并不多见。除了中国用户对于 Kindle 的情怀,打遍全球无敌手的亚马逊,在中国市场一再折戟,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与谷歌、Facebook、Netflix 等互联网媒体巨头相比,亚马逊所在的电商行业受到国内监管的限制相对较小,其业务在中国节节败退,并不能简单归纳为政策限制或者水土不服。
亚马逊是最早一批入华的海外互联网巨头之一。早在 2004 年,亚马逊作价 7500 万美元,从雷军手中买下了卓越网。一年多之后,亚马逊开始启用自身的数据库系统替代卓越网的系统,历经三年时间完成转换。2007 年,卓越更名为「卓越亚马逊」。2011 年,再次更名为「亚马逊中国」。
7 年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迅猛发展,消费新天地诞生。亚马逊的「慢火烹制」已经掉队,将先机拱手让人。
2014 年,亚马逊中国发力跨境网购,打造了以「亚马逊海外购」和「Prime 会员服务」为核心的独特跨境业务模式。
亚马逊 Prime 会员服务
但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亚马逊的一次次调整不仅未能挽回市场份额,反而被越来越多后起之秀一一超越。阿里、京东、拼多多先后成长为市值超过千亿美金的巨头公司,垂直电商、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的电商模式也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
2019 年 7 月,亚马逊最终宣布不再运营中国区的电商业务,仅保留两块:一是 Kindle,二是跨境贸易。
而这剩下的两块业务同样风雨飘摇。如果说 Kindle 逐渐失利,背后还有免费阅读和智能手机兴起的客观因素,那么跨境贸易引起的争论,亚马逊纯属自找。
2021 年 4 月,亚马逊平台上的中国卖家遭遇大面积「封号」危机。据媒体报道,这波「封店潮」席卷了超 5 万名中国卖家,损失预计超千亿量级,封店理由则多与卖家刷好评有关。
「向 5 万中国商家开战」的亚马逊再次站上风口浪尖。尽管不乏支持者,但「伤敌一万,自损八千」,平台和商家的争斗中,永远没有真正的赢家。
商家失去了自己的海外门店,而亚马逊失去的,或许是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头图来源:Pinterest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er
其次现在电商平台的纸质书籍打折力度常年能有五折,购物节日甚至能做到二三折,
对比下来kindle的电子书价格就不香了。
尤其是进来kindle电子书店的价格高涨的情况下。
kpw的ppi达到300,作为一款电子阅读设备,在画面呈现上和纸质确实如出一辙,
但是kp3作为性价比巅峰之作后,基本上后续的硬件上大升级没有了。
相反,国产电子书品牌,早几年就有触控笔做笔记摘录,还有蓝牙链接,文字转语音等功能。
很多人说kindle书库全,然而中文书方面还是很一般。
所有的电纸书屏幕都来自元太E-INK电子书材质,但是为什么国产电子书能有各种不错的硬件提升了?
相反kindle在kpw3时代硬件水平还算很不错,但是之后数年就是ko,ko2,kpw4.kpw5的进步无非是提升一下屏幕尺寸,加点背光灯,软件系统上小小的升级一下。
都2022年了,一款电子阅读书连触控笔都不能很好的支持摘录导出,被退出市场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一,最早提供邮件推送书籍没错,可后来呢?当国产电纸书都可以用无限传输、USB传输、云端流转的时候,KINDLE在干嘛?
第二,当年KINDLE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排版相对优秀,对阅读体验友好,可是当国产电纸书开始奋起直追甚至反超的时候,KINDLE在干嘛?
第三,当同类产品支持语音阅读、触控笔摘录、笔记整理导出的时候,KINDLE在干嘛?
第四,当同类产品开始尝试提升硬件配置,以求提升用户体验的时候,KINDLE在干嘛?
第五,当国产电纸书开始支持APP拓展的时候,KINDLE在干嘛?
不说起点之类的网文APP,就说国内用户群体量惊人的微信读书,你KINDLE给主动支持了吗?还不是靠微信读书自己钻漏洞搞出个浏览器阅读来?自己傲慢懈怠国内的消费群体,怪别人不买账?
一个封闭系统自己没玩好,就别怪什么盗版不盗版的,只能显得很可笑。
我个人而言,不希望Kindle和亚马逊退出中国。中国是个开放的市场,但是如果一家在其他市场都能活下去的公司唯独在中国活不下去,那就很难解释中国的自由开发市场地位,也无法把失利的责任全都推卸在外国企业自身水土不服上。尤其是亚马逊这种在中国深耕十几二十年,一度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当中国没有对外国的市场时,对中国本身绝不是好事。
第二,就问你亚马逊的书库是不是万能的,万一亚马逊找不到需要的正版书籍,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另外选购买纸质书和下载盗版选哪个?一旦选了盗版,那复古的传输方式会劝退多少人?
第三,你一个封闭系统要彻底杜绝盗版,那就好好把资源库补全,自己书库不能尽善尽美就酌情开放第三方书城,诸如微信读书、多看书城上的正版用户少了?你收点佣金把人家加进去不行吗?结果KINDLE选择躺平很光荣是吗?
第四,你对于天朝电玩市场的畸形发展,也完全是在偷换概念诡辩,完全剥离了天朝本土的国情在那泛泛而谈。
第五,你要说索尼的游戏机我可就不困了,二十年老玩家了好嘛。你说你给KINDLE洗地用什么例子不好偏偏用大法的PS?大法为什么能掀翻任地狱摁着微软X盒大,不就是因为游戏软件优秀吗?当初那一句“所有游戏在PS集结”的SLOGAN让多少玩家欣喜若狂?
索尼不仅喊了口号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旗下游戏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游戏,大大小小细分种类几乎全部覆盖,哪怕已经坐稳龙头宝座也一直在不停收购工作室扩充软件阵容。
相比之下KINDOLE做了什么?躺平吃祖传红利被人弯道超车,最后怪盗版横行?
有空去了解一下网文作者的收入水平,就知道现在中国愿意付费阅读的人数绝对是非常惊人的,而且现在电玩圈子已经形成了玩正版才是主流的风气,只不过圈子不大没有形成规模性效应而已,别整天盗版盗版的歧视中国消费者,这都2022了好吗
没有Kindle没什么,和Kindle类似的产品在国内很多。掌阅、当当、京东都有类似的电子书。Kindle可以被掌阅、当当、京东打败,但要是被手机和pad打败……
也用平板看小说,不过要有实体书,更喜欢实体书,
回到硬件本身,kindle作为一个专业阅读器,不能手写,不能朗读,纯粹的让我拿这个阅读,我也就是睡觉前把手机关机充电后,才拿起kindle,略微的扫那么几页,也就是只能这样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