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靓蕾再爆猛料,王力宏出面回应:这件事比出轨嫖娼更可怕……
作者| 窈窕妈妈
01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李靓蕾发长文控诉王力宏的种种劣行后,大家一直在等王力宏的回应。
没想到,王力宏还没发声,他的父亲王大中挺身而出,力保儿子。
今天凌晨,他发出一封手写信,指控李靓蕾说谎,声称他的儿子王力宏不是败类。
李靓蕾迅速反击,一一反驳,看得吃瓜群众大呼过瘾。信内容比较长,我简单做下总结:
王大中:
李靓蕾未婚先孕,逼婚上位。
李靓蕾:
不存在逼婚。是王力宏想当爸爸,怀孕后又想让我堕胎。我表示要么结婚要么我自己养,王力宏选择了结婚。
王大中:
李靓蕾索要巨额赡养费。
李靓蕾:
离婚后我不想降低孩子的生活水平,况且这份财产是我们应得的。
王大中:
每天经常陪孩子几个小时,是个好爸爸。
李靓蕾:
3年不回家也是好爸爸?
王大中:
儿子没有出轨嫖娼,更不是败类。
李靓蕾:
他干这些事还会让你知道?
这一番操作下来,王力宏几乎不再有翻身的可能。
李靓蕾还要求王力宏下午3点前公开道歉,否则将以诽谤罪诉诸法律讨回公道。
然而,到现在王力宏也没吱声。
他在干嘛呢?据说,这会儿他正像没事人一样在酒店隔离,被人拍的时候不忘拿起手机反拍。
“多大点事~”或许这就是他的回应和态度。
老父亲连夜写信,想替儿子扳回一局,反而捶死了儿子拿女性当生育工具的事实,还证实了儿子的“爸宝男”本质,这波操作血亏不赚。
昨天的文章发出之后,就有读者留言表示,希望我说说王力宏爸妈的教育方式,引以为戒。
跟吴亦凡妈妈一样,王力宏父亲的行为仿佛印证了其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通过了解王力宏的成长经历,发现像他这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家庭教育确实存在共性。
这并非替他洗白,四十多岁的人犯错,谁也无法替他背锅。但分析他原生家庭的教育问题,或许可以给父母们一些启发。
02
丑闻爆发前,王力宏一直是优质偶像代表:
伯克利音乐学院博士、精通7国语言、才华横溢……
被光环笼罩,让无数人艳羡。他却说:在我们家,我是最弱的。
这并非谦虚。
哥哥王力德,是享有盛名的脑瘤科专家。
王力宏弟弟王力凯,16岁就跳级申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世界大学排名第一),如今是一名华尔街精英。
小时候,王力宏是家里最不起眼的那个。
他喜欢音乐,然而在这样一个家族,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父亲王大中是很传统的一个人,他希望儿子考进名校做“体面”的工作。甚至放下狠话:如果你搞音乐,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妈妈也是学霸出身,“我是爱你的,你要听我的”,是她控制儿子最有力的武器。
哪怕王力宏成年后与女孩上床,她也会通过金钱管控进行惩罚。
当理想与现实交织碰撞,在大家族的光环之下,王力宏也在平衡自己的梦想。
想要小提琴,就要自己赚钱买。很少有人知道,王力宏从9岁开始,早上5点钟起床送报纸,做了8年报童。17岁那年毅然去追求音乐梦想,生活一度困顿。
即便后来他成为明星,也无法摆脱强势的父母——妈妈接管他的演艺事业,扮演着管家、经纪人、会计等角色。
李靓蕾也在文章中说,王力宏因为失去对事业的控制权,忧郁地躺在地上。
或许是父母的管控过于严格,他生出了两幅面孔:
他是浪子,在声色犬马的娱乐圈中,最大限度地放纵肉体。
也是乖儿子,将自己的结婚注册日,选在父母的纪念日。
表面上,他扮演者好丈夫、好儿子、优质偶像;私下却滥交、算计、毒辣……直到面具被撕,人设崩塌,故事里的才人追悔莫及。
强势的原生家庭——培养出高光的孩子——人设崩塌,让我想起另外两个人。
03
2011年,王力宏获得年度最佳男歌手奖,风光无两。
这一年,郑爽从北影毕业,憧憬着演艺生涯,同时也肩负另一个人的梦想——母亲的明星梦。
母亲是全职妈妈,她立志要把女儿培养成演员,替自己完成梦想。
为此,她早早开始雕刻“作品”。
她采取“军事化”管理,大声训斥、棍棒体罚是家常便饭。
钢琴、舞蹈、声乐、表演……女儿必须样样拿手。
小郑爽一步步充实着自己的技能,从小是无数人眼中的优秀孩子。
多年后,郑爽年少成名,果真成了明星,圆了妈妈的梦。
但这还不够,爽妈要掌控女儿的事业和财产。
她手把手教张恒如何应付限薪令,教他偷税漏税;纵容女儿非法代孕;弃养孩子;用女儿的名义管理无证餐厅,号召粉丝消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缺乏温度的父母,如何给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沃土?
至今仍记得在综艺节目中,爽爸以玩笑的方式,当众揭马天宇父母去世的伤疤。
这样的父母,只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却不问孩子累不累。直接造就了郑爽性格的缺陷,最后落得人人喊打。
被父母毁掉,她不是最后一个。
郑爽毕业半年后,吴亦凡正式出道。
吴亦凡10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妈妈带着他移民加拿大。
那年她30岁,开始把儿子视作生活的全部。
她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绝不允许第二个男人出现在这个家中,以此保证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
不工作、不出门、不社交,似乎她活着的所有动力,只是为了让孩子考大学,当牙医,生活体面。
她妄想掌控一切,孩子跟谁交往、去哪里、喜欢什么……每天要事无巨细与她汇报。
爱过于深沉,便是枷锁。
正如吴亦凡所说:那个时候,有了一点模糊的自我价值观和一些渴望追求的东西,但没办法,还得听她的,没有选择的余地。
为了摆脱妈妈,吴亦凡逃到了韩国。成名归来后,同前几位一样,事业同样被接管。
她不善管理团队,挤走下属,吴亦凡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即便他是明星,依然没有自由:
出门前要抱抱;
拍吻戏要跟着;
财务要管着……
心理学上说,小时候怎么被对待,很有可能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在妈妈眼里,吴亦凡是可以掌控的玩偶,所以不难理解,他后来为什么不把女性当人看,肆意玩弄。甚至触犯法律,进了监狱。
如果说明星的例子还不具备普适性,那再来看看普通人。
04
在吴亦凡出道那年,吴谢宇的好成绩,为他敲开了北大的门。
未曾料想,正是这个“完美的”好学生,用哑铃残忍结束母亲的生命,携款潜逃。
人们才知道,这个高学历、高智商的“好孩子”从不快乐。
逃亡路上,他健身、嫖娼、奢靡不堪。
白天谋生、夜晚释放,充分享受被母亲压抑的欲望。
他用最极端的方式,反叛多年来的循规蹈矩。
他确实没人性,但更应该看到,那个过于关注分数的母亲,或许从未学会如何爱孩子。
王力宏、吴亦凡……他们沦落到这个地步,并非全是因为原生家庭,但如此雷同的经历不难看出——
父母过分强势、只顾达成目的的控制型教育,也许会教出看起来优秀的孩子,但更容易养出极端叛逆的性格。
可悲的是,太多父母把控制当成爱。又有几个人想过,孩子想要什么?
我想起吴亦凡为歌曲《LULLABY》填词:
别告诉我你想要的 想做的 想说的
我在乎我想要的 想做的 想得到的
我活着就是为了看看天有多高
……
我恨那毒瘤般撕毁一切的眼睛
我的内心已变成了恶魔怂恿者
我确信当我盲目放纵自己时
心底的恶念也会随之出现
如今回头再看,句句言中,不胜唏嘘。
我不知道谁是下一个王力宏,但我知道一定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