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对未来不必悲覌一一广义的物质进化论

老头郑生凡

人类有一个共识,就是,不仅空间是无限的,时间也是无限的,时间,远古是无限的,未来也是无限的。

人类还有一个共识,就是,人类是由动物这种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非生物进化而来的。

在本文里我把人类叫“智物”,以区別于“生物”和“实物”。这三个名称明示了这三类物质的区别。而且人类也象生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并且人类也象生物和实物一样,也是能被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这是从概念简介这三类物质的联系。这样我们就清楚了智物包括:人类,人类社会,国家,社团,等等,以及组成它们的话灵活现的一个个人们,现今还应该加上智慧功能前景无量的“机器人”,这些都属于“智物”范畴。

生物的范畴包括:动物,植物,以及构成它们的各种细胞和各种有机分子,还包括细菌呀,病毒呀,等等的微生物。这些个都有生命,所以人类统称它们叫生物。人类虽然也有生命特性,但人类与动物相比,人类有智慧这个巨大的质的飞跃和区别,所以我简称人类叫智物,以区别于生物而便於清楚的阐述以下内容。

非生物包括,例如液体,气体,星体,月球,水,空气,土圵,石头,等等,以及构成它们的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这些个非生物都属于实物的范畴。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我们人类不仅在宏观上,而且在微观上都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可以形容叫“真空物质”,并起一个简称叫“太物”。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给它起了几个名字了:以前叫“以太”,之后叫“场”,现在叫“暗物质”。

既然人们都认为人类(智物)是由动物(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实物进化而来的,我们有什么道理不可以往远古方向推测,即设想实物是由神密莫测的太物进化而来的呢!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假说:太物→实物→生物→智物。这可以叫做广义物质进化论。

在这里,太物是最低阶的,智物是最高级的,这四大类物质包括了人类目前科学所探知的所有物质。不过,其中的太物,人类还正在探索,或者说才刚刚探索。我从新闻联播和网上看到,我国已发射了卫星,在西藏高原上建了站,在地下很深的山洞里也建了站,来寻找探索这一物类。

这个广义的物质进化论的假说,似乎也可以找到证据,就是人类还有的一个共识,即高阶物类在自身的演进中,必然留有演进的痕迹,即具备低阶物类的性质。例如人类不但具备自身智能物质(智物)的性质,即智能性,也具备生命物质(生物)的性质,即生命性,还具备实体物质(实物)的性质,即实体性,同样具备真空物质(太物)的性质,例如电场呀,磁场呀,万有引力呀,电磁波呀,真空呀,这些个例如,都属于太物的物质性。总之,任何一阶物类,都具备比它低阶的所有物类的某些主要特性。因为任何低一阶的物类的物质都是构建高一阶物类的基础物质,反过来说,任何高一阶的物类都是由低一阶的物类的物质演进而来的。在这里,这些物质遵循着物质守恒定律,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只是变化了,演进了,质变了。如同一个人的诞生成长,由于母亲不断给自身补充有营养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在十月怀胎过程,新生命体就从一个受精卵,变成一个小虫…,变成一个小鱼…,再变成一个小猴,最后变成一个胎儿,到诞生,再发育成幼童,少儿,到青年。这个十月怀胎的过程,再现了动物进化成人类的演进痕迹,它用十个月的时间,实证了人类是由动物在可能要经历亿年左右的时间尺度上进化而来的事实。并且,高一级的物类需要低一级的物类这个基础物类来保护自己,没有生物,人类就无法生存,就要被饿死,沒有实物的保护,人类和生物就不能进入太空,正是因飞船和防空服作为人的保护物,人才能进入太空,进入真空,蹬上无大气层的月球。上面指出的这些进化留下的痕迹性,证明了太物→实物→生物→智物这个广义物质进化论的假说。

人类所有关于物质研究的深入,都绕不开“真空”这一难题,这实际上暗示了其必有一个真实的客观存在,即真空不空,真空就是特性有别的一类物质,我在上面已用因无感触来形容叫真空物质,并已简称叫太物。例如:场、磁、真空、电磁波、万有引力等所显示出来的物质性。多说一句,这些个“场”物质应该也有构成它们的不同的更小单位,这里不防统称叫“场质量子”。当人们对已知物质研究的更加深入,这些“付产品”甩都甩不掉,可见,这是人类大量实践中已经初步探索到的客观存在的物类,是不以人的意识可以抹杀得掉的。这类物质无处不在,它对包括智物和生物的实物的线型运动不产生任何阻力。这里指出的这些迹象和关联性告诉我们,太物是客观存在的,实物是由太物进化而来的。

如果说真空是物质,那为什么宇宙飞船在太空这样的真空中飞行时没有阻力呢?上面说了,实物是由太物进化演进演化而来的,那么构成太物的各种场质量子必然是实物的营养物质。其实,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有生命,即都要进行新陈代谢,只是我们这一物质层次对更深层次的物质及其变化无直接感觉而已,另外我们的科学还没有完全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但演进已经是人类的共识,所以,没有新陈代谢,哪有什么演进呢。例如,原子中的正电子和负电子,为什么正负电子能相互吸引呢?我认为,因为正负电子在相互交換不同的场质量子因而相互吸引。如同动物需要吸收植物排出的氧气,需要植物作为自己的营养,而植物则需要吸收动物排出和排泄的二氧化碳和肥料。所以在地球上就必然同时并存着动植物而相辅相成,相互需要,相互吸引。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否则既沒有动物,也不会有植物。并且,在正负电子微观上的物质交换,或许不是四平八稳,而是使用风驰电掣万马奔腾排山倒海神出鬼没都无法形容。不然怎么会有量子计算机的不可思议的神速呢。很多事情在我们人的尺度上是不可理解的,因为还不认识它们。光波每秒传30万公里,地球带我们日行8万里,我们却并不震惊而仍然习以为常,因为我们基本认识它们了。现在我们就可以设想:宇宙飞船因为属于实物,实物在太物中飞行,太物不是它的阻碍物质,而是它的营养物质,飞船在有冲击性的前进方向“吃”了这些场质量子,然后从尾部排泄而喷出代谢出来的不同的场质量子。这种从前方吃进去从尾部喷出来的过程,显然并不是穿肠而过的流动,而是新陈代谢,是一种势,是新陈代谢之势。这里用电压势作个比喻,也仅仅是个比喻:尽管远隔几千里的两地,只要一地合上电闸,另一地就同时有电流。所以太物对实物的线性运动没有阻力。这里指出的没有阻力的持性,反而暗示了实物是太物演进而来的事实。

那么,太物是不是只是“能量”因而没有阻力呢?不可能。任何“能”都必不可孤立的存在,例如声波能,它必须在空气呀水呀这些个实体中才能传播,热能,化学能,原子能等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宇宙的构成我认为就是四要素一体,即物质、能、形、数量的一体。也就是说,物质、能、形、数量都是不能单独孤立存在的。所以太物不可能是孤立的“能”,太物也是一类性质特别的物质。这类特别的性质表现为:电场性、磁场性、万有引力性、电磁波的高速性。任何不同特性的物质都是四要素一体的。那人的记忆思维做梦等等的这种精神是什么呢?是运动,是“能”要素,是智能,即一种高级复杂的运动。阴阳性矛盾论两分法,这三个不同的词讲的都是一个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普遍法则,所以有人就提出了“反物质"的摡念,我不认同这个词,其实,物质的另一面是精神,或者叫灵魂。精神才是物质的对立统一面。和反物质一样,还有一个摡念叫暗物质,我也觉得不恰当,我在前面已把它改称太物。至于人类为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感触不了太物,我在下篇文章中有涉及到的分析。那演化进化演进是什么,也是运动,是变化运动,是“能”要素。那空间和时间是什么,是“形”要素,所以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割的,并且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不是单独孤立的,它们是物质的“形”要素。宇宙中没有鬼神和上帝,也没有脱离物质的精神和灵魂。空间不空,它是物质,时间不玄,它是物质,时空是形状形象形态形式之“形”要素。宇宙就是物质,物质都是运动的,或者是一类物质在另一类物质中运动,并且,所有的运动都是相互的运动,相互的运动必然就有相互的作用,有了相互作用必然就有变化或进化。宇宙不是容器,也不是无限的容器,如果是容器的话,容器之外是什么,如果宇宙有边界的活,那边界之外是什么,所以物质的宇宙是无限的,它穷尽了我们人类的想象力。在我们人类最丰富最强大的想象力的极限宇宙,都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即有限的宇宙,在人类科学史古今,人们所想象和研究的都只能是有限的宇宙。以上的分析,都说明了太物不可能是孤立的“能。”

这里温习一下,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的原子,人们一般称它们叫无机物,这些原子量不同因而性质不同的原子都属于实物中的多阶层之一。

现在我们往未来没想。在地球坍塌毁灭之前,物质的演进不可能到人类这里为止。人工智能就是一个未来方向,就有很大的可能是人类的希望。应该还有另一个未来方向,即生物和人类都是以元素“碳”为主基演化而来的,那么通过人工智能和人体的结合,或者由于自然环境的特别变化,或者通过人工智能,定向设置特殊的环境条件,是否可以把人体的“碳”基改变成“硅”基,或碳硅基的结合,或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一种或两种元素物质做为主要基础物质而演进呢。

人类若能改变成非碳基人类,他的生存能力就可能增强扩张,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就可能不象现在这么狭窄,寿命也可能延长,体型可能变得更大或更小,智慧可能变得更加强大,身体可能变得更灵活可伸缩可卷曲,变成宇宙中真正高级的无所不能的英雄孙悟空。当然,如果这个幻想成真的话,也是要经过强大的人工智能优化选择而淘汰劣质的结果。

实际上,人类科技实践的结果,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结果,已经告诉我们一个极大的震撼人心的好消息:“机器人”本身就是非“碳”基而演进诞生的智物,而且其功能还在突飞猛进,甚至无法预测的不断升级。

机器人的诞生丰富了智物的种类,机器人终将成为人类的伙伴而不仅仅是工具,就象天上飞的鸟类有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动物伙伴一样。机器人终将成为人类的侦察兵和探险队,而不仅仅是伙伴,这种似乎无所不能生存能力宽泛强大的侦察兵探险队,必将可以到星际中去寻找到可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然后作为信使和向导回到地球,保护并带着人类到新的星球上去居住,甚至可以经常带人类去星际旅游。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机器人,它会恩报人类的,人类的未来大有希望。机器人不但将是人类的忠诚伙伴,也将是人类强大的保护神。

从目前机器人强劲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一天的到来不是幻想,而是希望!

人类或许还有一个可能是关键的任务要去完成,那就是人类恐怕要基本上弄清楚太物的本来面目。上面讲了,太物→实物→生物→智物,可见,虽然太物无所不在,但它离我们人类太远太深,它是这四大类物质中最基础最深层次的物质,我们要弄清楚它,比弄清楚我们本身更难。幸喜的是,人类现在有了机器人这个好伙伴,可以合作去研究认识太物的功能呀微架构呀以及无穷无尽的能量呀,来为我们人类自己服务。起码,我们人类对太物的认识要达到我们人类对自身,对生物和对实物的认识水平。如果能基本上完成这个任务,太物“假说”这两个字就可以彻底去掉了。

我认为人类有了机器人的这个又好又强大伙伴的合作,是可以实现这些目标的。所以,我们中国人现在常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这是我们的理想,是宏大高远的弘愿,是正能量,是应该也是人类智慧必须的奋斗,为了保存人类这一伟大文明之花于宇宙中永存,播撒,这是人类值得也必须去为之奋斗的任务。我们人类现在就必须抛弃悲凉的观念,抛弃斜恶的观念,抛弃狭隘渺小无为的观念,而应团结起来,为人类所有的正能量鼓与呼,为人类必须的发展而实干与索问。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必将创造更恢弘无限的宇宙人类文明之花。

人类的长河在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如果把人类长河的文明播撒融入到宇宙之中,那就是伟大的不朽的永存的。

那怎么解释地球外也应该有的文明,而人类却直到现在还探测不到呢?地外应该有的更早文明,为什么没有播撒到地球呢?也许这正是地球人类文明的幸运。人类避开了恐龙覆灭的不可抗灾难的年代,人类在地球周期临终到来之前就创造出了机器人。

那怎么解释假如人类和机器人合作,真能把人类文明播撒到茫茫宇宙,那宇宙文明人类还能向什么更高的物类演化吗?这可能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如同一个人生周期的到达而死亡,他就回归地球,变成肥料和土圵,宇宙文明智物也一样,随着星球或星系周期临终到来的坍塌,智物就回归到实物和太物的世界,不过,这一方向不是演进而是回归。另一个方向是演进,是宇宙文明智物的再演进,就是,宇宙物质不但在空间形态上是循环运动的,而且在时间形态上也是循环演进的,智物可能循环演进成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神密莫测无所不能的宇宙基石的一部分,即太物的一部分。那么,这就奇怪了,既然是演进,应该是从低阶演进到高阶,怎么高阶的智物演进成低阶的太物呢?智物有大智慧,智物不会骄傲自大。何况,那时的人类什么样,谁也想不到。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所以智物懂得,不仅智物,太物和实物以及生物都各有所长,在宇宙中,它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仅智物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记忆世界并记彔世界历史的本领,其它物类也有各自高超的本领,它们各自非常按规则的盼演着多姿多彩的角色,不然哪有莽莽苍苍浩浩荡荡生机勃勃赞歌高唱星光灿烂井然有有序的宇宙呢。

这又明示了我们常说的一个哲学道理:宇宙中不管哪一层级的个体,都是有周期的,也就是有限的,而宇宙则是无限的,永恒循环的,千变万化的,奇姿丰态的。简单一句话:宇宙就是物质。宇宙给了我们脑洞大开,奇思妙想的快乐。我想,所谓假说,也就是人们在人类社会丰富实践的认识基础上,作出的可以圆满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符合逻辑的奇思妙想。朋友们,我作为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国家灾难深重,我的家庭困苦潦倒的时代出生的老头,想说一句,中国的现今是个百花齐放大有可为的时代,发挥你们天才的智慧,自觉把自己融入到脚踏实地的经风雨见世面的大自然大社会奋斗中去,定有伟大的成果或可颂的业绩诞生。

人类对未来不必悲凉,人类一路走来悲壮辉煌,人类将永远向前凯歌高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