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30年前的成龙大哥居然是玩这种音乐的?

  ‍

  ‍

500

  提起City Pop,许多人会想到山下达郎、竹内玛利亚、角松敏生,或者是山口百惠、中森明菜、工藤静香这些惊艳的昭和美人。

  但其实这种风靡于日本经济泡沫时代的音乐中,也有一些大家非常眼熟的中国明星。

  比如成龙、元彪……

500

  看着这俩出没于各类武打片里的名字,可能有朋友觉得走错片场了,但我还是要申明一下:

  咱们今天确实聊的是音乐,不是电影!

500

  一年发两张专辑,就是这么牛!

  1979年,成龙主演的《醉拳》被日本东映公司引进,大获成功,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成龙热”(ジャッキーフィーバーが)。

500

  整个1980年代,成龙连续六次在观众投票的“最喜爱演员”中获得第一名。

500

  成龙80年代电影票房统计

  每次成龙前往日本宣传,都能吸引大量的粉丝应援,尤其是女粉丝,甚至出现了“非成龙不嫁团”

500

  一个前滚翻,女粉丝都疯了

500

  正是成龙在女性中的巨大人气,唱片公司决定开发其作为“偶像歌手”的商业价值。1984年,日本 Elektra 接连为成龙推出单曲《Marianne》《ハートはYES》。

  在《Marianne》的单曲封面中,大哥身着白衬衫,披着一件棕黄毛衣,一副City Boy的打扮,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眼无法将这样的形象跟电影里动不动就跳楼的动作巨星联系起来。

500

  《Marianne》是一首抒情的流行歌谣,由80年代著名的创作歌手五轮真弓作词、作曲,后藤次利编曲。

  说起后藤次利,国人可能更熟悉他的黄金搭档,即著名偶像团体AKB48的创始人——秋元康(他也是一名填词人),这对组合曾为中森明菜、工藤静香、小猫俱乐部等偶像创作大量金曲,后藤参与了成龙专辑中大部分的作曲、编曲工作。

500

  后藤次利

  尽管大哥的唱腔总是带着一股京戏味儿,但《Marianne》一推出,就大卖 12 万张,并且在oricon单曲榜最高排到了第 15 位。

  1985年,成龙在日本电视台现场演唱《Marianne》

  试问哪个女粉丝听完这首歌,能不代入硬汉成龙深情表白的那位Marianne的角色呢?

  《ハートはYES》则由国人相当熟悉的玉置浩二作曲,与大部分香港歌手只是翻唱他的作品不同,成龙是唯一让他专门为其写歌的华语艺人,

500

  这首单曲一推出,又大卖2万多张,oricon单曲榜最高排名43位。

  眼见单曲大获成功,Elektra 趁热打铁,在第二年连续推出两张专辑《Boy's Life》、《Love Me》。

  一年两专什么概念?就问你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巨星!

500

  1985年8月《Boy's Life》

500

  1985年12月《Love Me》

  同年,《龙的心》在日本上映,由美树克彦作词、作曲、竜崎孝路编曲的主题曲《Tokyo Saturday Night》被收录到首张专辑中。

  这首具有演歌风味、郎朗上口的流行曲一推出,即受到广大日本民众的喜爱。

  至今,油管上还有不少日本网友表示这首歌是自己的童年回忆,这也导致了多年后,成龙前往当地宣传电影,还不忘清唱两句:

  这两张专辑聚集了当时最火的几位作曲家,包括村松邦男、高中正义、马野饲康二等,其中后藤次利一人就贡献了多首作品,我最喜欢的是这首《Try To Love Me》。

  

  尽管成龙大哥的唱腔依然出戏,但编曲里的都市感,以及中间那段销魂的萨克斯风独奏,都给人带来仿佛置身夜间的大都会,一个人驾驶着车却无处可去的失落感。

500

  而在《Love Me》专辑中,City Pop的代表人物之一——角松敏生,也首度跟成龙合作。

500

  《Wait For Me》由角松敏生作词、作曲、编曲,带有角松浓重的个人风格:即旋律和Groove的完美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角松还搬来了Live的御用乐队伴奏,可谓给足了排面。

500

  1986年,Elektra推出成龙的第三张专辑《Shangri-la》。

500

  后藤次利与成龙的合作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川博和椎名和夫两位与City Pop颇有渊源的音乐人。

500

  新川博,融合爵士音乐家,曾担任松谷任由实演唱会的音乐总监

500

  椎名和夫,吉他手,制作人,曾担任山下达郎的乐队吉他手

  他们的加入,让成龙的某些歌更加时髦、更加City。

  比如,在《Perfect Night for a Slow Dance》的灵魂乐伴奏下,成龙仿佛化身Barry White,向听者缓缓倾诉着情话。

  在《Only for Your Love》里,大哥又尝试了一把Smooth Jazz:

  这样的合作,一直延续到成龙的最后一张日文专辑《No Problem》。

500

500

  在这张专辑里,成龙专辑的City Pop元素可谓达到巅峰。

  比如开场歌曲《Telephone》,只是成龙献给日本粉丝的口白,新川博愣是在后面配上了一段惊为天人的Fusion Jazz演奏:

  专辑同名曲《No Problem》,由椎名和夫编曲,在强烈的电子和放克节奏环绕下,成龙重复地唱着那段洗脑的旋律:

  就连《Maria My Love》这样的情歌,也要铺上一层层甜腻度超标的电子音效:

  如果成龙之前的专辑还有一些民谣、演歌的曲风,那么《No Problem》完全称得上是一张纯正的City Pop专辑。

  当时正值1987年——日本泡沫经济的最高峰,人均GDP突破两万美元,《日本工业新闻》在社论上声称:“日本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同一年,成龙主演的《A计划2》、《夏日福星》在日本上映,狂收46亿日元,人气达到顶峰,而City Pop正是安逸、享乐的产物。

500

  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街头

500

  《A计划2》海报

  此后,成龙没再推出过日文专辑,仅有几张EP和单曲,他的“歌手”生涯也正式转移到国内。


  1988年,他加入香港华星唱片,与梅艳芳成为同事。

500

  1992年,成龙加入滚石唱片,由李宗盛担纲唱片制作,《明明白白我的心》、《壮志在我胸》等最被人熟知的名曲都是在那段时期诞生的。

500

  到了21世纪,我们仍会在电影层面评价成龙走向了世界,是真正的国际巨星,但对于其歌手身份,总是不知不觉多了几分嘲讽:改不掉的京戏腔、醉酒大闹兄弟的演唱会、春晚钉子户…

500

  无奖竞猜:这是哪届春晚?

  但纵观其80年代在日本这座亚洲最大、国际第二大唱片市场的歌唱生涯(单曲总销量43万张,华语男歌手第一,至今无人能破),我们应该给予最大程度的Respect 。

500

  整个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香港的音乐和电影都处于飞速发展时期,除了成龙之外,还有不少你意想不到的港星,曾试图攻破日本的唱片市场。

  元彪

  1983年,足球题材电影《波牛》在日本公映,票房大爆的同时,主演元彪也成为了许多女性心中的偶像。

500

  元彪后来接受采访,也对自己在日本爆火很懵逼:“日本人很喜欢看我的戏,可能我有龅牙,有点像日本仔,当时日本除了成龙,我都算站稳脚跟。”

  很快,就有唱片公司接洽元彪。整个1980年代,元彪一共推出了两张专辑和数张EP。

500

  1985年 元彪同名专辑

500

  1987年《FROM FAR EAST》

  虽然元彪大叔只是玩票性质出的这么几张唱片,但翻看制作名单(只能找到第一张唱片),还是能发现不少响当当的名字,比如芳野藤丸、佐藤准这样的City Pop音乐人。

500

  芳野藤丸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首我比较喜欢的元彪作品:

  

  叶蕴仪

  1990年,由中国香港和日本合拍的《孔雀王子》、《阿修罗》陆续在日本上映,片中的香港女星叶蕴仪凭借惊艳的表演,迅速火遍整个东南亚。

  一时间,叶蕴仪要同时录制四种语言(国语、广东话、日语、韩语)的唱片,人气之高可见一斑。

500

  1990年《Ashura》

  她在日本一共推出了3张专辑和数张EP,但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原因和元彪相似,发专辑只是出于“演而优则唱”的需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其在日本的首张单曲由EVA的配乐、著名的作曲家鹭巢诗郎制作。

  

  1995年,叶蕴仪宣布结婚、并从娱乐圈隐退。

  王祖贤

  被观众戏称为“真人版晴子”的王祖贤,没有在日本演成晴子,反而实现了音乐梦。

500

  1998年,Avex发行了王祖贤的唯一一张日文专辑《Angelus》,专辑一共六首歌,均由松田圣子御用的音乐家小仓良作曲。

500

  无奈女神的歌喉实在一言难尽,只能说上帝在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为美女姐姐关了扇窗吧。(欢迎收听王祖贤的“思念是一种饼~”)

  林忆莲

  林忆莲作为出征日本乐坛中实力最强的香港女歌手,过程却相当坎坷。

  1992年5月,《没有你还是爱你》登上日本J-Wave Tokio Hot 100第45位,成为第一个以广东歌/国语歌打入日本流行榜的歌手。

  1993年,林忆莲与日本Amuse签约两年,一共推出两张大碟和数首单曲,虽然在乐迷间有非常好的口碑,但无奈销量不佳。

500

  1994年《Simple》

500

  1995年《Open Up》

  其中,《Open Up》的豆瓣评分高达8.4分,林忆莲在专辑中大量放入Urban、New Jack Swing、Acid Jazz等音乐元素,是一张相当国际化且极具野心的专辑,建议大家前往音乐平台收听全专。

  

500

  豆瓣著名黑人音乐乐迷红房的评价

  Beyond

  作为华人世界最伟大的摇滚乐队,Beyond的日本之旅充满了悲剧性。

  1991年,由于不满“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的环境,他们毅然在巅峰期离开香港,前往日本开拓音乐事业。

500

  在日本,Beyond一共出版了三张专辑,数张单曲,但反响平平。‍‍

500

  1992年《超越》

500

  1993年《This Is Love 1》

  更让人唏嘘的是,乐队来到日本,原本是为了追求更自由的音乐创作环境,结果唱片公司不仅要求他们走回流行路线,还要大量参加综艺节目。

  1993年,乐队在参加东京富士电视台的一档游戏节目时,黄家驹从高台跌落,头部着地,经医院救治无效后去世,这场意外,成为华语乐迷心中永远的痛。

500

  结语

  随着90年代的结束,港影、港乐渐渐式微,能够对外输出的艺人越来越少,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充满阳光、沙滩、爱情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那个时代,对于成龙、元彪等演艺明星,是幸运的,因为唱片只是他们的“形象周边”,元彪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出唱片)我都知道没有销路,因为我不是歌星,他们先给我一笔钱,不理你卖多少唱片。

  而对于Beyond、林忆莲这样的音乐人,则要困难得多,他们不仅要突破语言的隔阂,还要抛下过去的成就,从零开始。

  但不管怎样,港星们都确确实实地在那段最闪亮的时代留下过自己的影子。

  随着日本80、90年代音乐的回潮,他们的音乐作品在旧时光的沙滩上静静躺着,依旧如珍珠般熠熠生辉。

  (完)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封面源自电影《飞鹰计划》

  这种音乐风格还分白天和黑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