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人没有迈入中等收入人群

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先生最近一次演讲说: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迈入中等收入人群,这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我听了这句话很振奋,毕竟希望是实实在在的,那10亿人有强烈的迈入中等收入人群的渴望。

如果我不思考,就只有振奋,我思考了一下,发觉除了振奋外,还有担忧。

我不知道中、低、高等收入怎么算,大概人言言殊,反正相信李稻葵先生不会乱说,仅就中国14亿人居然还有10亿人没有迈入中等收入人群,这很不正常。

我们都知道从经济角度最稳定、很合理、最安全的收入比例是纺锤形,中间大两头小,即穷人和富人都小,中等收入人群大。如果把还没有迈入中等收入人群的10亿人变成中等收入人群,剩余的四亿人分为高、低收入人群那就好了,但很遗憾,不是这样的。

由于还没有迈入中等收入人群的人过多,这里面还应该分类,有收入较低的、收入很低的、近似赤贫的。

那么已经迈入中等收入及以上的人群自然分为两类,一类是中等收入人群,正常的人数比例要多于高收入人群,另一类就是高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人数应该不多。

显然李稻葵先生在划分收入等级的时候,不是按中国现实收入划分的,而是按通行标准划分的,中等收入也就是中等收入,不会太高,因为不会太高,人数总体比也不太多,因而不会对社会收入分配造成太大的影响,那对有10亿人没有迈入中等收入的人群,尤其是对应该还有不少的赤贫人群造成影响的就是人数不多的高收入人群。

高收入人群人数不多,收入应该是天文数字的高。

那这样中国人的收入比例就不是纺锤形,而是伞型,一根细棍,支撑一个大帽子,这个结构堪称危如累卵。如果这个结构不尽快改变,还没有等到这个结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希望所在,可能已经产生新的矛盾。

有人说中国的这个不合理经济收入比例就像艺人的高收入一样都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其实中国的不合理经济收入比例根本不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就像艺人们如抗日神剧一般粗制滥造的节目照样能创造很高的票房不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一样,他另有原因。

这种伞型的经济收入结构对经济发展甚至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

它会造成不仅勤劳不能致富,连聪明才智也照样不能致富,最后甚至连资本都不能致富。这会给国民很大打击,因为致富的希望有点渺茫。

这自然也是不公平的,不可能10亿人都是笨蛋懒汉。

美国三亿人,中国十四亿人,中国人数是美国的四倍,但美国的市场比中国大得多,因为中国人的消费基本在中低端,美国人的消费基本在中高端。可以想象刚解决温饱的还没有迈入中等收入人群的10亿人的消费水平怎么样,会有高档消费吗?那这10亿人的消费水平就会限制中国的市场规模,拉动不了内需,两个循环就不配套,从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