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集团违法违规遭查处 撕下台湾“民主”政商勾结的遮羞布
近日,针对大陆新华社报道,上海、江苏等省市执法部门对台湾远东集团在当地投资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应,台湾远东集团存在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仍在继续。
朱凤莲表示,欢迎支持广大台胞台企来大陆投资发展,将继续依法保障台胞台企的合法权益,但绝不允许支持“台独”、破坏两岸关系的人在大陆赚钱,干“吃饭砸锅”的事。
这样的正告,是大陆一贯的立场。根据公开披露过的信息显示,远东集团是民进党背后最大的金主,2020年台湾“立委选举”,其政治献金金额位列第一,高达5,800万新台币,是排名第二至第七的企业政治献金的总和。
在2020年大选中,远东集团关系企业捐献给候选人的百万捐款即达60笔,不止下注绿营,远东也曾向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捐赠1,000万新台币,两边押宝蓝绿通吃,绵密的政治布局可见一斑。
但想吃中国的饭,就不能砸中国的锅,这次大陆出手,截断“台独”金流,目的是让这些人今后不能在两岸继续游走,彻底打掉他们“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幻想,雷霆万钧大快人心。
有岛内媒体人在节目中说,商人很可怜,两边得罪不得。但扪心自问,面对大是大非,哪有不统不独的超然立场?
两岸关系说到底,就是是否认同“一个中国”的问题,支持“台独”或态度暧昧,就不要指望在大陆赚一分钱。
远东被查,除了让“台独”两面人图穷匕见,更撕下了台湾政治官商勾结的遮羞布。
国民党来台初期,虽然控制了党政军系统,但为了与本省人占据多数的台湾社会建立关系,必须要透过地方选举和地方经济利益寡占的方式,交换政治上的忠诚。
即以经济特权笼络地方人士,让特许地方派系拥有地区性的独占事业,利用侍从主义的方式,扩大在台湾社会的统治基础。
简单来说,让外省人掌握政治权力,让本省人发大财,并形成了一种相对制度化的政商关系。
但威权时代,资本家并不具备决策的影响力,商人也不敢逾越政治的界限。即便是台湾进入所谓政治“民主”转型的时代,由于国民党仍拥有可支配且数目庞大的党产,并不依赖财团的政治捐赠,仍能维持一定的自主性。
随着2000年政党轮替,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虽然国民党的执政优势瓦解,民进党也得以透过侍从关系与地方结合,但在“中央”层面,以陈水扁为首的民进党权力高层,是以释出行政资源拉拢资本家,相对国民党时代相对制度化的政商关系,则变成了赤裸裸的府邸政治。
比如2002年,台湾财政部门遵照陈水扁的旨意,任命陈水扁金主,时任长荣集团副总裁的郑深池出任台交通银行董事长,郑深池就任后,根据民进党高层的指示,以交通银行为中心改组建立交通金融控股公司,随后改名为兆丰金融控股公司,郑深池又出任董事长,成为“金主为民进党提供竞选资金,助其取得政治资源,而民进党上台后回馈金主”的政商模式的缩影。
究其原因,由于民进党无法利用类似国民党的党营事业与私人企业建立联系,便转而透过释出行政资源来维系政商关系,比起昔日的国民党,只能更加积极的讨好企业财团。
而选举政治,让政党习惯于短线操作,当行政资源沦为政治酬庸,行政部门没有长期的发展策略,制度性的政商关系无以为继,只能变成个人化网络的权钱交换,“吃相”更加露骨难看。
反观国民党,由于在马英九时期贱卖了所有党产,即便当时取得执政权,也无法像昔日一样透过庞大的党产资源与资本家结盟,面对选举政治,失去地方派系资源的国民党越来越需要资金贡献,也只得沦为财阀肆意号令的对象。
最典型的一例,当属2020的台湾大选,国民党一位企业家背景的候选人党内初选落败不服,一度妄图脱党参选,期间借助个人影响力和资源频繁攻击胜出者,把蓝营搞得鸡飞狗跳六神无主,对其只能前恭后倨复而再恭,为韩国瑜之后的惨败埋下伏笔。
但遗憾的是,从马英九、吴敦义再到郝龙斌,居然没有蓝营天王敢站出来说句硬话。更讽刺的是,曾答应担任这位候选人脱党后副手的时任台东县长黄健庭,不仅并未因此受到党纪处分,反而朱立伦上台后又成为国民党新任秘书长。令外界大跌眼镜之余,也让人感叹有钱能使鬼推磨。
当台湾的“民主”政治成了官商勾结的遮羞布,当行政部门成了为资本家服务的私人机关,当政治人物每逢选举把“人民最大”挂在嘴边,暗地里却和金主财团一家亲。当一张张选票投下,除了在抗中保台的呛辣与愚勇中逞一时之快,太阳升起,升斗小民能当谁的家,又能做谁的主?又何来底气指摘品评大陆?
押宝蓝绿的远东集团,不过是黑幕下露出的冰山一角,这块假“民主”之名的遮羞布,该到了彻底撕下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