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欧美大学,需要学的是他们对学生的教学深度与难度,没必要执着于毕业率

【本文来自《我也一直鉴定地认为欧美大学是宽进严出,直到今年这一看法动摇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欧美大学从来就不是一块铁板。另外,毕业率实际上不是客观指标,因为毕业率和生源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大学的学生里很多入学的时候方程都不会解,毕业要求是会求微分积分和线性方程组,那这个大学毕业率再低也不能说他要求严格、毕业要求高。

特别是美国大学因为基础教育的衰退和奇葩的入学考核模式,生源普遍欠缺,教学标准和难度一再下跌。这种情况下毕业率低也说明不了什么。另外一些非英语国家对留学生可能存在要求低于本地学生的现象。比如法国现在就出现了针对外国学生的英美式大学课程项目。

学习欧美大学,需要学习的是俄法德大学对本国学生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特别是代表性的大学比如莫大、列大、新大、高经、高师、综理、波恩这几个学校,这方面,我们真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另外很多东欧小国的顶尖大学例如厄大、华大、查大,本科教育都是值得借鉴的。

我打个比方,综理是法国一所理工科专业的名校。综理工为了吸引国际学生,现在也有一个全英文的本科学位项目。这个项目是脱离法国自己的教育体系,吸引国际学生,同时很可能是为了提高学校在英美把持的排名,这个项目用的是盎撒学制,你去看里面的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美国大学区别不大。 但我们真正要学的是综理的法语工程师学位项目,这个项目才是综理在法国得以立足的真正的王牌项目。工程师学位录取要求是法国高中毕业后在大学学习2年,或者参与预科毕业,经考试后才能录取,预科的学习内容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抽象代数、拓扑学初步、微分方程初步,经过激烈的笔试、面试竞争之后才能录取到综理工的工程师学位。

但是这些大学,是我们应该去对齐的。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育专家要发表国际论文,到处都是美国经验。美国一战二战苏联解体三批人才流入,吸引了这么多欧洲人才,美国自己土生土长自己培育出多少顶尖人才了?近代以来最大的科学、技术顶尖人才产地是欧洲而不是美国,二战前德法在学术上影响力都颇为强盛。计算机是现在热门学科,美国影响力很大不否认,但是哥德尔、冯诺依曼,都不是在美国培养出来的,美国只是摘桃子的。甚至更晚一些的,近些年对计算机理论产生很大影响的洛瓦兹,也是匈牙利人,和冯诺依曼一样毕业于厄大。厄大名气很小,排名很低,留不住多少人,但是却培养出顶尖人才,这里面都有成功经验。

另外,实际上美国的文化影响力是很强的。说句题外话,在美国的科学家,特别是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在大众当中有更高的知名度。人们也常常把美国大学当作欧美大学的代表。比如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很多人中学时候就听说过他们,知道他们是大科学家。实际上同样20世纪的大科学家,希尔伯特、柯尔莫哥洛夫,贡献明显低于他们吗?希尔伯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但是他二战爆发也没去美国,是在德国去世的。柯尔莫哥洛夫是现代概率论之父,是柯尔莫哥洛夫建立了现代概率统计的严格数学基础,还是随机过程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光这一项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我觉得就是上世纪最顶尖的之一,更何况柯尔莫哥洛夫还在信息论、湍流理论等多个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但是我中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却从未听说过柯尔莫哥洛夫。而且,柯尔莫哥洛夫除了在科学上的成就,在教育上也成就斐然,他亲自组编了多部中学数学教材,提倡并参与创建了莫斯科18中(今天叫做莫斯科国立大学柯尔莫哥洛夫中学),亲自为中学生上课,举办中学生夏令营为中学生举办讲座,创办中学生科普杂志Кванте。在大学层面,柯尔莫哥洛夫也培养出很多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但是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可以说远低于同档次的美国科学家。

回到主题,在讨论欧美教育、欧美学术的时候,还是要分清楚欧和美,欧陆与英美的教育是存在巨大差别的,我们要学习的更多的是欧陆教育体系,特别是东欧、德语区和法语区的教育,去取长补短。真正的“严出”,是这些欧陆名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和考核难度。而不是体现在毕业率这个数字上,我们没必要刻意控制毕业率,但是我们985学校的毕业生,应该达到欧陆名校的学习的深度和难度,这是需要学习的。现在国内还在用苏联教材的学校应该很少了,国科大用的苏联基础课教材,但是他们用的还是80年代的教材,现在俄罗斯教学内容已经更深、更难了,希望能引进更新的教材和习题集,从严要求学生,一流大学的学习内容、授课深度,首先要和欧洲名校站在一条线上,而不是去学习美国大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