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骤降,下一代电影观众将断崖下跌?

作者 / 吕世明

不婚!不育!不生!不养!

前两天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单纯看这个数据会让大部分人有点摸不到头脑和略感空泛,但具体到往年的对比来看,就能体会到现阶段人口的断崖式暴跌,要知道从改开后一直到1997年的近二十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曾一度保持在10%以上,但去年这个数字下滑到1.45%,甚至低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这两天已经有很多媒体对此做了深度的解读,并大都表示了问题的严峻性和焦虑,当然对于现阶段内地电影市场而言,现阶段出生率对于大家的影响甚小,但毕竟中国内地电影发展也是得到“人口红利”实惠的,未来的人口指标仍旧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那么出生率的骤降,我们会失掉多少下一代的电影观众呢?

500

人口红利&精英人才,

未来人口素质将有更大提升

其实在今年上半年当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的时候,就已经有专家和学者敏锐的指出2020年将延续之前出生率下降的态势,甚至在未来将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而且就现在整个世界的环境和趋势来看,中日韩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特别是韩国尤其严重。

500

▲《中国统计年鉴2021》资料

当然日韩两国都是发达国家,享受到了先发优势,同时两国在在教育和文化上的投入占比也都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这也使得他们在电影产业领先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其实日韩和中国的情况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都曾经依靠一定程度的人口红利、也有一些阶段曾经出现过人口激增的情况,但伴随着教育水准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加速,使得他们也出现了出生率下降的情况。

不过即便如此,没有人会否认日韩两国现阶段仍旧是亚洲范围内教育水平最高,整体精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文化也成为此二国的电影成功的基础,如果考虑到这一点,中国内地现阶段即便面临了出生率降低的状况,但教育资源势必会出现重新分配的趋势,这也会使得内地未来人口的素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当然从大的趋势和方向来看,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和减少,能够产生的负面问题可能会更多,但相对来看,电影人口和观众他有区别去其他行业的太多因素,仅从宏观经济来看,电影产业在激增和快速发展期间,对于人口红利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当市场开始趋于成熟和稳定后,更多还是需要依赖精英人口的支持。

现阶段内地的观众年龄段更多是20-30岁这个区间,也就是1990-2000年这个阶段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恰好大体是1960-70这个年龄段。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1990年起(1990年是近四十年生育高峰),内地生育率其实已经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因此来看生育率下降对于电影人口是否会存在特别严重的匹配情况还是有一定争议的。

500

政策大幅度调整,

乡村人口再次进入到城市

如果总结今年经济热点词,在没有出现“出生率下降”之前,估计除了“共同富裕”之外,像“双减政策”、“房地产危机”和“进一步的全球化”等都可以纳入,但对于一个国家能够持续形成不断的竞争力而言,人口势必是重中之重。

但目前大的趋势来看,所有政策、包括了经济的发展和一些地区所存在的不平衡仍旧没能在现阶段被打破,这也促使一些固有格局会持续发展,即便会有调整和改变,在只能是一种软着陆的状态,很难一蹴而就。

500

这次出生率下降最为严重的省份是人口大省安徽,其实近些年安徽整体的产业链布局和工业化提升在全国范围内是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但过渡靠江浙沪的黄金经济圈,使得该地区存在了严重的人口流失现象,年轻人不愿意留在本来有一定发展机会的省会,使得该地区会出现人口断崖的下跌。

所有大的政策调整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见到成效,最短也需要现阶段即将面临小升初这批青少年的成长并进入到社会的运转中,同时农业的进一步产业化也会让更多乡镇人口没有更多的顾虑进入到二线城市。

其实出生率的严重下跌更多还是在四五线城市造成的,纯粹意义一二线地区的大部分适龄青年男女还是更多会希望尽可能在适育年龄快速“解决战斗”,虽然在网络上会存在相当的舆论来“贩卖焦虑”,但人口的流动和变迁才是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并造成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当然人口的流动和迁徙对于经济发展肯定是双刃剑,从国家层面来看,内地近二十年基建的高速形成网络化和在其他方面的建设都是为了让更好的让人能够迅速的流动起来,但这种快速流动也同样快速的在提拉很多区域中心城市的房价。

500

如果不考虑本地原住民的得天独厚拥有产业的问题,那么对于大部分流动人口而言,大部分城市的高昂的房价对比起自己跨地区所能获得的实惠显然是不那么经济实惠,不过考虑到个人未来的长期的发展和与社会的进一步融入,那么人口的更大范围流动仍旧是必要的,现在所出现一些关于人口的弊病和矛盾也会存在,但会伴随国家一些政策的调整而变得更利于年轻人而已。

其实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热情是需要依靠更多人口的流动才能形成的,人口出现波动、出生率的升跌和年龄层次的变化都只是一种数据上的调整,城市是否拥有竞争力和消费能力,才是一座城市真正吸引年轻人的名片,如果从这一点来看,现阶段一些地区依靠政策在逐步去吸引人才落位,秉承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口政策,无论是对于吸纳本省还是外省市的三四五线人口,补充自己省份的人口缺少才是最重要的。

500

弥补人口断层的遗憾,

扩宽影片供给年龄构空缺

其实很多专家和学者对于出生率断崖下跌所体现的悲观情绪和担忧并不未过,除了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一些根本性原因(例如房价和教育成本)之外,更多还是疑虑未来二三十年后,主要的劳动力人口严重缺少和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加剧。

不过相对而言,电影产业和电影观众仍旧属于一个基本盘较为稳定,基本观众较为牢固的状态,之所以这样说,更多还是依据了电影行业近几十年总体发展的趋势来判断的。

不过即便如此,老龄化和高龄观众(这里主要指30+)逐步逃离电影院也是不争的事实,但这部分观众并不是完全没有观影述求的,每年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仍旧会有相当一部分高龄观众走回到电影院,只不过这部分观众自主消费和自愿购票的意愿较差一点。

500

其实严格来讲,大部分60、70后的观众,他们是较早一批产生自主购票愿望的群体,他们的父母可能会存在一些单位工会福利免费观影的机会,但到他们这里,更多还是需要依靠自主购票才能满足观影诉求。

但现在来看,由于我们过度的依赖青年观众的观影述求,在影片的拍摄制作和发行环节,已经完全将目标市场定义为20-30岁去观众群体,但抛开一些主客观因素来看,高龄段的观众只是因为票价和个人时间的问题而不去看电影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毕竟大部分中国人最愉快和最经济的娱乐方式大体还都是在电影院里面度过的,这里不否认曾经的网吧游戏和其他一些娱乐方式也有相当的受众群体,但仅从经济角度出发,电影院才是真正意义上绝大多数民众的选择。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便会发现,即便出现了一些人口波动的因素和风险,我们中国的整体人口基数仍旧很大,仍旧会存在相当数量的消费群体,尽可能的挖掘和拓宽观影人口的年龄段才会让中国电影行业走得更远,且不会受到一些人口因素的影响。

500

当然在现阶段来看,当务之急还是尽可能挽留现在的这些观众,并保持他们的观影粘性,同时拓宽观影年龄段比较行之有效的手段可能还是不断被大家所提及的“分级制”,尽管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分级制的实际推进和落实会存在多方面巨大的助力,但他仍旧会成为打破年龄壁垒最有效的策略。

如果有实际的问题发生,可能说明我们在此之前所执行的一些策略会出现问题和纰漏,还在于相对其他经济层面对于人口的高度依赖,电影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是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人口下跌会有影响,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应对和解决方案,做好中国电影的方方面面,先从自身出发才是当务之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