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 • 辨(一)

《史记卷十三 .  三代世表第一》注释很矛盾:

“黄帝后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2],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乎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后世也,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于霍,后世晋献公灭霍公,后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魏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皇帝终始传》曰:‘汉兴百有馀年,有人不短不长,出白燕之乡,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儿主,却行车[1]。’霍将军者,本居平阳白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为臣言,岂不伟哉!”

【注释】 [1]却行车:倒退行车,喻霍光擅权,帝辇不得前行。 

褚少孙补,上下文意在夸奖历代诸多伟大人物皆属黄帝子孙,是积德累善得天下,并且流泽后世。花了大量笔墨写霍氏的源流,点明霍光也是黄帝之后,且最后一句夸霍光是个伟大的人,文意连贯。但中间这句“时有婴儿主,却行车”注释之意是批霍光擅权令幼帝倒退行车不得前行,分明是大大的恶评,岂不是自相矛盾?

【却行车】到底是批霍光擅权令幼帝倒退行车,还是说霍光对婴儿主恭敬倒行车行辅弼之礼?要知道霍光被武帝托孤,最大的原因,一是因为霍去病弟,另一个就是因为他出入武帝身边二十年从来都谦虚谨慎、一丝不苟,行止有度。二十年恭恭敬敬从未出一点差错被武帝器重。不然为什么褚少孙最后要夸一句“岂不伟哉”??如果解释成擅权僭越,那岂不是前面夸霍氏如何的黄帝流泽,再骂他擅权,后一句夸他伟人??

一家之言,我认为是夸霍光虽然执掌天下之政,却恭敬退行车以尊幼主。故而伟哉。

著名的擅权“芒刺在背”那是后面辅宣帝的事了,史记可没法记到宣帝朝。并且宣帝畏惧霍光也是因为废帝海昏侯,大体还是保全了君臣之礼。“芒刺在背”也说的是从骖乘陪侍,宣帝心理畏惧霍光。

另一个角度说,托孤时昭帝弗陵8岁,也就是在霍光20多年奉车事中生涯的8年是被武帝重点考察,对幼皇子礼数周全让人找不到任何差错的,然后才有武帝赐周公图。那会不会武帝一驾崩,他就翻脸呢?显然会引起巨大非议,但没有这一笔,昭帝对霍光一直是非常的信任,可以说休戚与共。

上官桀、桑弘羊等勾结燕王诬告霍光,想剪除霍光以后废昭帝,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第二天霍光听说了就立在挂周公图的画室不进宫,昭帝说,知道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并且从此以后只要上官桀一党参霍光,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问他的罪。所以才有上官桀一党铤而走险埋伏杀霍光废昭帝,结果事败,被霍光全部族诛,包括燕王和盖主。汉书云:霍光威震海内。关于霍光、昭帝关系的最后一句是:【百姓充实,四夷宾服】。这显然是个君臣和谐并且海内安定的超高褒义。

直到唐朝,李世民临终托孤时也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

汉武唐皇都认可的人,本来一直是辅弼忠臣的典范。只不过后世尊君权对霍光废海昏侯逐渐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宋代杯酒释兵权以后,特别忌讳兵权进逼君权,自然看法大变。

但昭宣中兴是不争的事实,昭帝与霍光的信任度极高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显然不会是史记里专门夸霍光是伟人的一段话里,突然会恶评他擅权僭越不尊幼主昭帝。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