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在制度确立过程中起的作用,和理性形成价值观后,被泛化使用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本文由“余佐渔佑”推荐,来自《尹伊文:在大变局中的固守僵化观念的危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泄思悦脑
  • 过犹不及是个较大概念,下包括情绪入侵,理性过头(教条主义)等。情绪入侵包括“有些理念还被“价值化”了”,例如要不要戴口罩,但不包括“局部理性在代替整体理性”,后者那是一种教条-----------超出理论假设,脱离实际。在看西文时,讨论西意时,要分析中西对应话语,逐步构建中式话话权。

你要搞清楚理性在制度确立过程中起的作用,和理性形成价值观之后,被泛化使用所起的作用。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

还有,讨论这类话题的时候,首先讨论者应该舍弃价值判断,不预设好坏。

(1)民主、自由等概念,在确立西方制度时,是一种局部理性,因为它不覆盖整体,并不是全局理性。是少数群体资产阶级,为了走上历史舞台而实践的一种理性,所以说它是局部的理性。

(2)西方制度长期运行之后,民主自由的原意也好,还是它的形式表现也好,都被通过各种方式(国民教育和媒体宣传)变成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这个时候情绪才会参与进来,才会排斥思考。

我说的是过程(1),而文章写得是过程(2)。

但是,根本问题在于过程(1)。

正因为它一开始就是局部理性,就是从资产阶级出发的理性,才导致后面运行过程中错漏百出,越是错漏百出,就越是要通过国家机器强化维持这个体系,才会在(2)中反应出那些荒谬的社会现实,诸如口罩自由之类。

理念被价值化,不光是美国有,我们自己也有。

所以我们也有自己的(1)过程和(2)过程,主要方法也是通过国民教育和媒体宣传。

想想我们的政治课,你就懂了。

只不过差别在于理性覆盖程度不同,比如为人民服务这种显然就是更具全局性的理性。它兼顾更多方面的利益,就具有相对更高的稳定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