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秘风云丨上市短短三日股价“跌跌不休” 汇宇制药之忧

500

上市第三日,股价持续下挫,市值跌超20亿,资本市场难道真的不认可汇宇制药(688553.SH)的估值,认为其发行价过高吗?

10月26日,汇宇制药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38.87元/股,发行6360万股,发行市盈率50.70倍,发行市值165亿。

上市首日,汇宇制药开盘价报41元/股,截至收盘,报39.61元/股,仅微涨1.90%。更令投资者感到意外的是,上市次日收盘,该公司竟大跌13.03%至34.45元/股。

没想到第三天,投资者的希望之火还是没能燃起来,截至10月28日收盘,汇宇制药报收32.61元/股,总市值138.14 亿,较上市首日已跌去26.86亿元。

汇宇制药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引起了众多股民的不满,有投资者向董秘提问:公司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上市就跌跌不休!从结尾的感叹号就能感受到这位投资者的无奈和愤怒。

500

面对情绪激动的投资者,汇宇制药董秘刘静默的回答称得上中规中矩,模版式的风格看来也和大多数上市公司董秘相似。

据招股书披露,董秘刘静默是一位“85”后,本科学历,此前在多家医药公司担任过文员、销售助理、商务助理,2013年11月至2020年3月任汇宇有限总经理秘书;自2020年3月开始任汇宇制药董事会秘书。

实际上,近期A股有多只新股破发,医药板块表现疲弱,汇宇制药是否受到了市场情绪的影响呢?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海通证券详细分析中找到答案,新股破发的诱因,并非市场情绪悲观导致的杀估值,而是近期新股发行价格有所提高。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制度变革都将促使IPO发行价格更加合理,无差别打新策略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盈利,投资者需甄别新股投资机会,这也更符合注册发行制度的改革初衷。

这样看来,汇宇制药发行价过高的说法不无道理,资本市场需要时间适应新股价值的理性回归。

从冲刺科创板到成功上市,业内对汇宇制药的质疑一直未停。

第二大股东滋事斗殴被判刑、募投项目合理性存疑、产能过剩疑云等都为汇宇制药埋下了隐忧。

而作为“带量采购受益第一股”,汇宇制药未来业绩的可持续性以及新的增长点越来越被投资者关注。

汇宇制药旗下核心产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于2017年在国内通过一致性评价,2018年11月“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启动,此前资金链多次面临断裂危险的汇宇制药抓住了机会,以降价65%击败原研厂家礼来中标,并在联盟地区集采中标。

从那时起,抢占了市场的汇宇制药终于找到赢利点,其业绩开始爆发式增长。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汇宇制药分别实现0.54亿元、7.07亿元和13.64亿元,实现净利润-2200.46万元、1.77亿元和1.62亿元。其中,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29亿元、6.55亿元、12.27亿元,总营收占比57.08%、92.77%、91.02%。

不过,2021年末,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带量采购及联盟地区带量采购标期将到期。

到期后,新一轮集采将重新展开,汇宇制药也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国内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产品原研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公司已上升至9家。除原研厂家礼来和早已过评的汇宇制药外,豪森药业、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等接连入局。

同时,汇宇制药的产品集中度过高,营收来源严重依赖于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而其国内已注册的多西他赛注射液、注射用阿扎胞苷销售收入占收入比例仍然较小。

如果汇宇制药没能在新一轮的集采中标,其未来的业绩增长将面临风险。

不仅如此,目前汇宇制药研发项目中现有的11个创新药项目,均尚未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众所周知,创新药从研发至上市销售的整体流程耗时可能达10年或以上,成本高昂,结果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而汇宇制药目前上市的产品均为仿制药,不仅受限于单一产品的发展,还需面对仿制药降价的整体趋势。

汇宇制药也知道短板所在,开始聚焦创新研发道路,但目前来看,公司对于研发的专注似乎远远不够,比起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的增长吸引了更多关注。

据悉,汇宇制药制剂产品的国内销售终端以等级医院为主,主要采用行业内通行的“学 术推广+经销”的销售模式。

2018年至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962.13万元、33812.88万元和71314.09万元。 同期,学术推广费分别为1725.31万元、30330.1万元和64458.9万元,占各期销售费用的比例约58.25%、89.7%、90.39%。

汇宇制药似乎也患上了“重营销 轻研发”的通病,后续发展又将如何呢?

内容来源:中访网旗下公众号:董秘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