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文明,LGBT,及共产主义
古代中国是村落文明:远古时代就形成了家族聚居的农业村落,但当时也还有很多游牧部落,互相杂处。之后有些村落联合成了古国,主要是为了防止游猎部落的掠夺。后来又形成更大规模的王国,并逐渐把游猎部落或同化为农业村落或消灭或挤出。到了秦汉,又形成帝国。
但在帝国外壳里,其实还是村落文明,是遍布帝国境内的无数的村落。村落是家族自治的,经济上是基本自给自足的,仅通过乡村集市以及下乡的小商贩,获取盐和铁器等少量必须物资。帝国的主要任务是国家安全,主要是防止境外游猎部落的侵略掠夺,其次是平息内部的村落械斗。自古以来,对于中国人,国家安全就是家国安全,就是村落家族的安全。村落经济基础上的帝国也是自给自足的,并没有对外扩展掠夺的经济动力,但如果境外出现了威胁性的军事集团,帝国军队也要对其进行打击,所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帝国对外扩展的是安全边界,并没有殖民的目的,因为村落家族里的农民并没有对外迁居的动力,只有在国家强制下或国家崩溃时的兵荒马乱时才会移居他乡。
在古代帝国的城市里,上层阶级是王公贵族、官僚,大商人,但城市大商人同时也是村落里的地主,他们赚钱后的主要目的也是回家乡买地,成为更大的地主。而官僚本身也是地主,他们赚钱后的目的也和商人一样。城市里专业的手工业师傅哪怕手艺再好,雇佣的学徒帮工再多,也还是底层。这一点和西方是大不同的,中世纪的西方,王公贵族住在乡下的城堡里,而在所谓的城市里,居于上层的是手工业的师傅以及商人,相对于乡下的王公贵族,他们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正是这些城市阶层发展成了资产阶级。这种情况,在古代中国城市里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古代中国的城市里,是不会发展出真正的资产阶级的。古代中国的乡镇里的社会结构和西方中世纪的所谓城市倒是类似,甚至规模也可能类似,但乡镇的手工业和商业,在经济发展上受到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压制,在政治地位上也是一样被官僚地主阶级压制。
这种村落经济文明直到1990年代,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冲击,年青人开始大量出去打工,才真正受到冲击。在村落治理上,解放后的集体化后人民公社,摧毁了传统的宗族礼法治理,而由人民公社代表政府进行村落治理,改变了几千年皇权不下乡镇的传统。但村落的经济功能本身还是基本没有变化,尽管换了个名称叫生产队。到上世纪80年代初搞分田到户后,很多地方村落宗法制虽然有所抬头,但最终还是被工业化进程压制。
中国的工业化主要是国家行为,而且其最根本的动力,是国家安全,是为了抵抗境外民族的侵略和掠夺,这一点在本质上和古代帝国一样。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共和国起步阶段的经济基础,还是村落文明、村落经济。今天的人民对共和国的支持和古代的臣民对帝国的支持一样,都是基于保护家国安全这个共同利益。甚至建立新共和国过程中的大革命,形式上也和古代农民起义相似,先是局部地区的农民起义,就近剥夺农村的豪强大户,进而夺取县城,夺取洲郡,最后夺取天下。这不奇怪,因为经济基础都一样,都是基于村落文明。
清末士大夫口中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天再看它的内涵,那就是几千年的村落经济文明解体,脱变为新的富有中国特点的工业文明形态。
随着中国村落家族经济衰落的,是肉眼可见的家族解体,而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已经进入家庭解体阶段了,所谓LGBT就是家庭解体的表现。西方文明中,平民家族的解体已经在中世纪就完成了,是由宗教和封建领主土地占有制共同完成的。
但在未来,家庭解体在中国也不可避免。随着更多人进入城市,随着女性经济上的更加独立,这些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家庭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少了,而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人喜欢被爱情束缚,但没有人喜欢被家庭束缚,尽管西方政客和好莱坞电影里喜欢把对家庭的爱挂在嘴上,那也不过是缺什么补什么的虚弱表现。在中国城市,大量出现的婚外情,高企的离婚率等,这些现象就是未来家庭解体的征兆。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会出现LAGBT这种魔幻现象,因为这不过是为了掩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事实上的社会权力不平等而操弄的所谓个人平等。
未来社会的儿童的养育任务,必然要越来越多的由社会承担,而不是由家庭承担。家庭功能的社会化和儿童成长所需要的家庭之爱这是个矛盾,哪个民族率先解决这个问题,哪个民族才能有未来,否则的话,这个民族就可能衰落甚至消亡,因为和生活资料再生产同样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再生产。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采取公有制经济,或者说共产主义经济。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其所带来的人的自私自利观念,才能让人真正得到解放,包括从旧的家庭形式中的解放,从而实现真正的个人平等,以及真正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