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陪跑的又一年,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罗曼·罗兰

  每年10月,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仪式是全球学术界最大的盛事之一。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扎克·古纳。

  由于——“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鸿沟中难民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具有同情心的关注。”

500

  这名小说家用英语写作,常驻英国。他曾是大学教师,目前是杂志的特约编辑。他的学术兴趣在于与非洲、加勒比以及印度有关的后殖民主义写作。

  他从80年代起开始写作。诺奖委员会关注了他很长时间,可以说,他并非因为短期的巨大影响而获奖,而是经过了长期的考核。

  他最著名的小说是1994年出版的历史小说《天堂》。这部小说讲述了男孩优素福的故事。

  20世纪初,优素福出生于虚构的坦桑尼亚小镇卡瓦。早年,为了偿还父亲的欠债,他成了商人阿齐兹的仆人。

  他加入阿齐兹的大篷车车队,前往中非和刚果盆地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多年无人贸易。

  在这里,商队遭遇了重重困难,地形崎岖,当地的部落和野生动物虎视眈眈。

  当车队返回东非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阿齐兹在席卷坦桑尼亚时遇到了德军,他们强行征召非洲男子当兵……

  这本书借鉴了东非社会商队贸易、奴隶制以及种族和宗教构成的学术研究,古纳深思熟虑的文本成功地捕捉到了被德国殖民主义破坏的社会空间。

  目前这本书在国内还没有译本,相信随着诺奖的揭晓,中国读者很快就能读到古纳的作品了。

  顺便一提:虽然古纳的名字对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十分陌生,但我们还是可以在中文世界中寻到他的踪影——他的短篇小说《博西》就曾被收录进2014年译林出版社推出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中。

500

  从120年前起,理想主义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不变的底色。

  童话、诗歌、小说、戏剧……如同一颗颗珍珠,嵌在桂冠之上,诉说着人类对美好的追求。

  众所周知,诺奖作品的可读性很高。我们暂时无法读到今年得主的大作,不妨趁这个机会,补充一批此前未吞下的精神食粮。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套诺奖书单。

  愿它成为现代人精神荒漠中的绿洲,愿人类美好梦想的旗帜一直在你心中飘扬!

  01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500

  我们不仅仅失去了生存之地,

  我们失去了整个生活。

  2015年获奖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豆瓣评分:9.1

  获奖理由:

  她复调式的写作堪称纪念我们时代苦难与勇气的一座丰碑。

  推荐理由: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上百位幸存者的口述,记录下那场大灾难里鲜为人知的残忍事实。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从那开始,灾难的阴霾持续笼罩在背井离乡的无辜居民和奔赴前线的辐射清理人员头上。

  核辐射给人们带来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

  这些人要么死去,要么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一位消防员去世前嘴里涌出内脏的碎片;摄影师看见果树开花,却因失去嗅觉而闻不到气味……

  本应是受害者的幸存者不得不承受他人的冷漠与排挤。即使是本应被称为“英雄”的清理人员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保障。

  作者不仅呈现了事实,表达了情感,还将其升华到对人类历史进行反思的高度。

  谁该为这场灾难负责?是政治?还是科学?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避免此类灾难的重演?

  02

  《百年孤独》

500

  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1982年获奖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豆瓣评分:9.3

  获奖理由: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推荐理由:

  这本书大名鼎鼎,很多人即使没读过,肯定也听说过。

  马尔克斯是唯一无争议的诺奖得主。这本书是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描述了马孔多镇上一家七代人的兴衰。

  19世纪,哥伦比亚内战不断。即使在20世纪本书创作时,整个拉美仍然处在军事独裁统治之下。

  《百年孤独》以很大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

  许多人认为马尔克斯是一个魔幻小说作家。他却说:“实际上我写的是现实主义。”

  这本书的主角随时间线轮番更替:开拓者、权势者、纵欲者、沉思者。兜兜转转,谁能逃过宿命?

  百年兴衰,读完后颇有“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孤独感。

  那么在既定历史背景下,个人究竟能不能走出孤独,获得自由呢?

  03

  《静静的顿河》

500

  所有杀戮,其实都没有理由。

  1965年获奖者: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豆瓣评分:9.1

  获奖理由:

  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关于哥萨克民族的史诗,也是苏联文学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更是一部鸿篇巨制,共4部140多万字。

  主人公格里高利是顿河哥萨克人。哥萨克尚武,在沙俄时期,他们享有土地特权,也承担着兵役义务。

  哥萨克人信仰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真理”。

  二月革命,沙俄倒台。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在动荡时期,时常有父子邻里相残之事发生。

  在白军与红军的战斗中,哥萨克成了炮灰。格里高利在革命和反革命势力之间,也在妻子和情人之间来回摇摆。

  战争使顿河地区十室九空,也使格里高利的家庭支离破碎。

  最后,他加入匪帮。但匪帮的胡作非为让他认识到,自己坚持的真理只是一个可笑的错误。

  肖洛霍夫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之处,听从自己的心声写作。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真实,让悲剧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鸿沟,超越了时间,至今为人歌颂。

  04

  《人鼠之间》

500

  无论人与鼠,即便计划万全,依旧常常落空。 

  1962年获奖者:约翰·斯坦贝克

  豆瓣评分: 9.0

  获奖理由:

  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像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推荐理由:

  这本书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流动工人乔治和莱尼从追逐梦想、接近梦想再到梦想破灭的故事。

  莱尼身高两米、力气惊人,智力却如同小孩;他单纯善良却常常闯祸。乔治只好带他不断逃亡。

  两个人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养莱尼最喜欢的毛茸茸的兔子,过上不再被人驱逐的日子。

  但生活总是事与愿违。莱尼再次闯祸,美好的生活彻底化为泡影。

  一段金子般的友谊,一个海市蜃楼般的梦想。

  这本书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述说着美国梦的破灭,都以主角的死作为理想破碎的标志。

  每一次,当他们死去,世界都好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排出了异物,终于可以正常运转。

  大地上四处流窜的异乡人,没有家,也没有人在乎他们。但他们心里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 ,有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05

  《悉达多》

500

  没有人能从别人的教导中得到解脱。 

  1946年获奖者:赫尔曼·黑塞

  豆瓣评分:9.4


  获奖理由: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推荐理由:

  每一个真正找到自我的人,都叫“悉达多”。

  这本书讲述了婆罗门青年悉达多穷其一生寻求人生真谛的故事。他从锦衣玉食到游方为僧,再从骄奢淫逸到摆渡济人,最终悟道成佛。

  然而,这并非是佛陀的一生。悉达多与乔达摩乃是两个不同的人。

  他曾与佛陀交谈,却没有皈依佛的信仰。因为他认为,佛所彻悟的一切无法教给别人。

  他拥有了情爱与名利。经历了种种世俗生活后,他再次出走,成为一名船夫,最终在河边领悟了自我,达到了生命的圆融统一。

  为了重新变成一个“孩子”,为了再度开启人生,我们不得不经历许多的愚蠢、罪孽之事,感到许多幻灭与悲哀。

  但或许,只有这种后天的烂漫,才是历经沧桑的货真价实之物,才是罗曼·罗兰所说的“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的英雄主义。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为了解密这些宝藏,我们需要两把钥匙:一是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二便是与之共鸣的情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理想主义的诺奖书系,不啻为对高尚心灵的一种训练。

500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揭晓,很遗憾的是因为疫情,今年的颁奖典礼将改为线上举行。

  我们期待明年这个时候,文学大师们齐聚斯德哥尔摩!你心目中的得主是谁呢?

  主      编: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孜则

  版      块:聊撩好书

  版      主:帕孜丽娅

  作      者:田雅琪

  校      对:阿吉古丽

  排      版:娜迪娅

  图片来源: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