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首先,抗美援朝二次战役,西线清川江,我方宣传较多,宣传战胜大捷;西线长津湖,美军宣传的多,宣传绝境突围。
电影大幅渲染了仁川登陆的大场面,却没有提及登陆对于前期战局的决定性影响。
电影描写了中南海的出兵决议,但对于此战的必然性,新中国与帝国主义必有一战,却缺乏充分的渲染。彭德怀参与了会议,当晚还与主席夜谈,但为何最终是彭德怀挂印,电影中没有表现。彭德怀作为司令员,无论是主战挂印时,还是毛岸英牺牲时,都缺乏感情表达和性格塑造。
从战士个人层面,如何理解抗美援朝?电影里用吴千里兄弟一家来描写,他们家本是不能上岸的渔民,解放后分到了岸上的地,终于可以有自己的房子。如果其他战士也能有类似的背景描写机会,会使保家卫国的含义更加饱满。
电影里的战争场面,两个不清晰。大的战役态势不清晰,小的战斗局面不清晰。
长津湖冰天雪地的场面很震撼,但冻寒对于战斗本身的影响,却根本没有表达。战士们在全程的战斗中个个生龙活虎,动作敏捷。最后全连队全体牺牲,成了山峰上的冰雕,可电影中居然没有提到,连队最后是在什么地方、执行什么任务,最后是在什么样的恶劣条件下,全体冻僵牺牲的。
总体的观影印象是,投资很大,场面很大,演员很敬业,但几位导演没能理解这场战争。
最后,向伟大的志愿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