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金融产业就能解决制造业的内卷?药方不是这么开的
这几天围绕限电限产问题某位网络大V发表了自己很特别的见解:眼下因为疫情和美元泛滥导致全球基础原材料、能源价格暴涨,中国制造业虽然担负起了向全球输出制成品的重任,但因为内卷化太厉害,导致中间外销价格较为疲软,输送了更多商品却挣不到钱甚至是赔钱。于是得出结论——搞制造业利润极为微薄,基本挣不到钱,辛辛苦苦干一年钱都让上游原材料和矿石供应商以及资本市场的金融大鳄挣走了——所以中国应该脱实向虚,摆脱制造业的低利润,培育资本大鳄,去金融市场上挣大钱。
过去看这位的文章,认为这位是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的,知识面也很广,说问题都能说到关键点上。但这次真的让我大跌眼镜,见识之肤浅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我思来想去,这大概是屁股坐歪了,于是私心遮蔽了心智。
这位大V根本就弄错了目前制造业利润微薄的实质,所以整个逻辑线条就成了空中楼阁。
而想要弄清楚目前工业制成品价格的状况,就需要剥丝抽茧、由浅入深来进行分析。
从现象上看,过去二十年是中国工业制成品从低端往高端迅速侵蚀发达国家份额的剧变期,中国人掌握了过去只有发达国家才拥有的技术,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跟发达国家的产品进行强有力的竞争。而强大的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价格!
比如工业激光器,当初我们从欧洲购买某型号单价80万美元,等中国同类产品杀向市场的时候价格只有9万美元!
有太多的工业产品都是这样,Made in China以不到发达国家产品1/5的价格横扫国际市场,迅速打垮了竞争对手。所以在前两年《大国重器》中看到一大堆相同的国产化历程——某产品不能自产时被价格和供货卡脖子,然后中国人来搞突破,5年国产化,10-15年时间用价格战打垮发达国家同类产业。
为啥中国产的这么便宜?欧美人可以一天优哉游哉干五六个小时,一年时间假期半年,年收入还是中国同行的几倍到十几倍!而中国产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是发达国家的三倍,拼死累活顶多能休一半的法定假期,拿着外国同行1/10的薪水。
有人问了,中国人干嘛这么自虐?不能把价格定高了吗?
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东西——定价权!
《大国重器》里讲了不少产业自主化的内容,但更多的出口产业则是活在国外采购商手里。发达国家利用掌控国际市场的优势在全球推行“经济和产业殖民主义”——把中低端生产转移到后进国家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进行代工生产,外国采购商把握着设计、品牌、市场运作和商品定价权。
他们贴牌出售的商品价格和采购价格存在巨大的落差,当然留给后进国家生产企业的利润就很微薄了。品牌企业可以背靠后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打基于高利润的技术战抢占市场,而发达国家资本大鳄则可以借助这些品牌的技术-市场优势在金融市场上炒作概念圈钱。
这就是那位大V所憧憬的用金融产业挣大钱的秘密。其核心就是把国际市场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今天中国品牌也在大量走进国际市场,但大部分国际销售渠道还在依赖发达国家经销商,所以定价权这东西也并不是你有品牌就是你的。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国际采购商的布局。
几乎每一个国际采购商在中国的采购都会刻意打造几个同类竞争者,每年都会对产品供应企业进行考察和约束,不听话的随时可以换掉。这些企业即便品牌自立了,还是有强有力的内部竞争对手造成严重威胁,想打开国际市场,就只能在内斗中被国际经销商卡住要害。
这就是中国制造业极度内卷的原因——产业殖民主义必然打造一堆相互撕咬的后进国家竞争者以便坐收渔利!而且几十年来的为国外采购商服务和依赖的惯性心理,造就了视本国竞争者为死敌、以外国采购商为合作伙伴的扭曲心态。
所以外国采购商拿了利润的大头理所当然,而面对国内竞争者就一定要在价格上死磕!
Made in China整体上看好像很强,但细分去看却是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外国产业控制者各个击破。看看去年到今年围绕铁矿石价格的博弈,国内一众大小钢铁厂斗得头破血流,被国外矿业巨头耍得团团转。最后还是中国政府出面,用产业政策才回击了发达国家产业巨头的血盆大口!
这些现象清楚表明了一个事实:西方跨国企业之间即便在西方市场上有竞争,但为了能够控制产业链和市场定价权,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国家的产业链上企业时是完全可以亲密无间的合作的,他们背后有一个指挥棒——国际资本巨头。国际资本巨头通过期货和国际结算方式掌握市场定价权,轻而易举就能收割中国企业的价值成果!
而中国很多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甘情愿服从这种“产业殖民主义”安排,拼命内斗来主动维持国际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特权地位!没办法联合到一起一致对外来争取自己本该拥有的市场优势红利。
按理说,中国很多工业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早就能让中国企业掌控市场定价权了,但不能团结精于内斗毁了一切!
所以解决中国产品“赔本占市场”的痛点,必须从产业政策入手,逐步建立起一套步调一致的对外价格体系,从国际垄断资本手中争夺定价权。中国人必须意识到: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的生产体系就是最强大的武器,只要我们的企业能够团结一致对外,西方人手里的国际市场定价权根本不堪一击。中国企业必须向西方学习——在内部搞竞争,面对国际市场必须统一口径——垄断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强有力的!
所以面对制造业利润微薄的处境,把制造业扔了去玩金融无异于自掘坟墓。金融是你想玩就能玩的?玩金融的前提是掌控国际市场定价权。没有对产业链和定价权的掌控,你怎么在期货、债券和股票市场上行云布雨?
昏了头的大V出了个舍长用短的昏招,把丈八长矛扔了,拔出匕首要从手握长刀的对手身上割肉吗?
制造业非但不能削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还更要加强!更要利用产业政策割除西方“产业殖民主义”捆绑在中国制造业身上的绳索,让Made in China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这是中国人摆脱内卷、摆脱996、开启共同富裕大门的关键!
制造业和金融不是非此即彼,而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强大的制造业能够转化成强大的金融力量,是金融产业在国际上纵横捭阖的力量之源;而金融产业也应该以扶持推动强大的制造业为己任,让资本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