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迎来99岁生日,他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海归

作者丨枫叶君

来源丨枫叶君评(fengyejunping)

9月22日,杨振宁迎来99岁生日。这意味着,这位物理学家即将在明年跨入百岁老人行列。教育部当天派人赴清华大学看望了杨振宁,向他祝贺生日,祝愿他健康长寿。

500

网上资料显示,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0月1日,可是他的生日总是在9月22日过。据说,1945年签发的民国护照上,杨振宁的生日写为9月22日,所以后来一直沿用。

99岁,差一岁就是一个世纪,这是绝大多数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可是杨振宁做到了。

有人对杨振宁有看法,我觉得,面对杨的种种成功,这种看法可以说非常无力,将其视为“羡慕嫉妒恨”,恐怕也不算是不合适。

一个成功者未必有个“成功的家庭”,很多人自己后来成功了,但是家庭出身却是一般般,甚至提起来一把辛酸泪,比如自己后来成了很有知名度的学者,可是小时候家里连玉米饼子地瓜干都吃不饱。就算自己好学,父母也都是没有文化的人,更不要说什么有学养的家庭熏陶了。

杨振宁这点就超过了99.99%的中国人。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回国后担任过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首任系主任。1949年后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试想,这样的高知家庭在当时的中国能有多少?

杨振宁聪明过人。从西南联大毕业后,于1945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三年后获博士学位。1956年10月,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美国《物理评论》发表文章,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因此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00

名牌大学毕业,35岁即获得世界科学界的顶级荣誉,这不是最牛又是什么?杨振宁拥有众多学术头衔,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以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杨振宁事业有成,婚姻也幸福。杨振宁的原配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早先在西南联大附属中学读高中时认识了杨,后在宋美龄安排下赴美留学,就读于著名女校卫斯理学院。1949年圣诞节在普林斯顿邂逅5年未见的杨振宁,两年后二人结婚,一起幸福地生活了50年,直至2003年10月杜致礼病逝。

500

杨振宁出身高知家庭,自己也是学者,如果不是1949年的重大变化,杨振宁还会在高级知识分子的头衔外再添一顶桂冠——高干女婿。当然,不是我党高级干部,而是他党高级干部。

对于杨振宁来说,2004年是个转折点,这年,82岁的杨振宁与当时只有28岁的广东女青年翁帆结婚。54岁的年龄差让外界很是惊讶,因为杨比翁的父亲还大25岁。有人说他“老牛吃嫩草”。从那时起,每隔一段时间,杨和他年轻妻子的特写照片就会登上娱乐传媒的头条并成为众矢之的。

500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婚姻法只规定最低结婚年龄,对于夫妇俩年龄差没有任何规定。所以从法理上说,“老牛”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问题只在于,“嫩草”让不让你吃?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就必然没有平白无故的老夫少妻。如果“老牛”真吃上“嫩草”了,那说明“老牛”不止有两下子,恐怕三四下子都有可能。你看着别扭,可是人家还很幸福,你有什么可说的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以不扶墙只服你的谦逊心态,向“老牛”表示衷心的祝贺。

后来又有人骂他不爱国,说他“回国太迟了”,还故意贬低他的学术成就。在他晚年获得中国国籍后,又有人在网上说他“在国外混不下去了”,“骗取名誉和待遇”,“回国养老来了”,等等。

杨振宁是民国时候赴美留学的,是不是1949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后,必须紧赶着回国报效的人才算爱国呢?既然抗战期间的爱国连先后都可以不分,那么为什么后来摆爱国姿势的地点就那么重要?如果人在海外就是“不爱国”,那海外华侨基本上就一网打尽了。反过来说,那些从没离开中国的,或者连自己的县城都从未走出去过的人,就是最爱国的?

谁对爱国最有发言权?这跟级别还挂着钩呢。你当然可以觉得抡着U型锁把日系车车主的脑袋开了就算最大的爱国,可是国家不这么看,在爱国鉴定这方面,领导们的发言权比愤青们大多了。周恩来当年会见过杨振宁,他就说杨是爱国科学家。后来的大领导们也都见过杨振宁,也都肯定他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500

中青报曾报道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虽有100万人民币年薪,但分文不取,悉数捐给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不仅如此,他售卖在美房子的100万美元、部分诺贝尔奖金都捐给了清华。

话说回来,就算杨是“回来养老”,那不也是因为有人接着吗?一个老人,要想让别人惦记,不得有相当的资本?说到底,杨振宁还是有本事,人家回来有人接着,换别人回来,有人上机场接机就算不错了。

过去有句话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实,说“身体好是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更准确。杨振宁不仅娶了比自己年轻半个世纪零4年的杨帆,而且还健康地迎来自己99岁生日,这两样中哪样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就算你也卯足了劲骗了个20几岁的媳妇,你能保证活到99岁?当然,广西十万大山里也有百岁老人,但他们肯定没有比自己小54岁的媳妇。更不要说在中国顶尖大学里安度晚年了。

500

住在清华园,守着比自己年轻一大截子的夫人,坐在99岁的门槛望向一百岁,这样的人全国就杨振宁一个。不要再提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身份,光前三样就已经没人接得住了。

海归有,海归的物理学家也有,但是,和杨振宁同时代的他们都没有杨这份成功和福气。

叶企孙,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哈佛大学博士,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曾任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运动年代惨遭整肃,1977年在北京病逝。

500

张宗燧,剑桥大学博士,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尼耳斯·玻尔的得意弟子,运动中遭残酷揪斗,1969年6月30日在北京中科院服毒自尽。

饶毓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动荡岁月被批判,1968年10月16日,在北大燕南园上吊自杀。

赵九章,柏林大学博士,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东方红卫星1号总设计师,1968年10月25日在北京中关村服安眠药自杀。

500

姚桐斌,两弹一星元勋,伯明翰大学博士,1968年6月8日在北京家中被造反派用铁棍殴打致死。

……

这些死去的物理学家都是和杨振宁一样优秀的科学精英,他们非但没有活到99岁,生命提前终止,甚至连一个善终都没有得到。

忆往昔,想过去,我不知道那些说杨振宁“不爱国”、“回国太迟了”的人的脑子是怎么想的?爱国者回来后活得稍微踏实点,没摊上点大事儿,有人是不是就觉得他们还没有尽忠?如果有人到现在都觉得,一个国民党被俘高级将领的女婿当年应该顶着洋博士头衔早早归来,像《蓝莲花》里唱的那样“穿过幽暗的岁月”,那我只能赠送他们五个字:图样图森破。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u576G9B7h9hv1Vnsivxiw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