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两校的光环太耀眼,以致网友们习惯于去放大他们身上的问题,进行极端化思考

【本文来自《根本无法统计出国留学人数和回来的人数,清华自己都不知道》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清北两校历史的光环太耀眼,太夺目,群星璀璨,以致当前有些网民拿一些两校的人物例子用放大镜分析,渲染事态,极端偏颇词汇把网络声讨两校的气氛推向极致化。

前些年确实有两校的毕业生(含理工科)去从事P2P金融行业,目前国家已经封闭了此项。不知有没有统计数据,其他院校出来的毕业生前些年有没有从事过此项工作的?

还有人拿清华美院某次服装作品模特走秀展示来痛斥清华,这有点不公平吧?那是原来的中央工艺美院合并过去的。

还有人拿清华某次学生在校内展演的舞蹈,拜托请别拿她们当作专业文艺团体演员评头品足了。高校各种业余社团五花八门,但学生主业毕竟是学习,能有时间多排练几次就不错了。至于有人嘲笑其服装/化妆/舞蹈动作……,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社团有没有一个较为专业的老师,她的眼光和水平决定了一个高校业余社团学员能拿得出去的水准档次。

我上学的高校,有同学沉迷在桥牌和围棋当中,那个也是要花时间动脑筋钻研和实战的,为此耗费精力,多次代表学校参加院校间赛事,结果课程挂科太多,只能留级。另有女同学参加学校艺术体操队,参加院校间比赛,球/棒/带,失手失误率太高,带队老师就是本校体育老师,只能苦笑:“练的时间太少”。没办法,主要精力时间还要用在专业学习上。学校的西乐队和民乐队排练演出,也是同样的问题:练的时间太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