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苏南,除夕夜吃馄饨,大年初一会吃糯米团子,必须说春晚中的北方元素的确更多

【本文来自《为什么说“淮扬菜”可能是个假菜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Daluo
  • 现在的春晚,感觉强行统一符号化了,反而容易让人没有太多认同感,现在吃饺子,不见有年糕,舞狮却又基本是南狮,不见北狮,乱套得不行。春晚收视率全国分布图透露出不少意思,还不如去看河南卫视春晚,起码观众会觉得欣赏了中原现在/历史上是如何过节的,不会觉得自己被强行代表了。

是这样的,坐标江苏苏南,除夕夜是吃馄饨,大年初一会吃糯米团子,有实心的和菜肉馅料的两种。

一直以来的感觉是春晚的北方元素会多一些,再加上现在普通话的普及,吴语的沦陷,只是内心多少会有一些遗憾和无奈的感觉。现在我在广东,不敢说所有人,至少我广东的朋友们一致的回答是,从来不看春晚,更多看的是香港的翡翠台这一些。

所以我大胆的推测,有一些认同的东西是从北向南递减的。加上现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实会进一步稀释本地文化。(江苏镇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本身是一个江南吴语城市,但是后来历史上苏北的移民过来之后,慢慢的就淮阳化了)。

我说这些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觉得有点遗憾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