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李宁拿两双鞋,一双六百多,不打折:我自觉这超出了一般老百姓的承受范围
【本文来自《国货体育品牌销量大涨背后:营销费没变,消费者“为爱发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慎言老陈
- 这样理解吧,如果你进耐克店买件衣服,你会觉得贵吗?为啥进入国产品牌店就觉得贵?是国产品牌的质量不好?还是你理解国产品牌还停留在以前?或如果你在街边买一件Adidas和一间李宁的衣服,十几元你觉得那件是山寨货?
讲真的,好久不逛街了,印象中耐克阿迪也就这价一一我也嫌贵。举个当时的例子,孩子们拿了两双鞋,一双六百多,不打折。反正我皮厚,问营业员,李宁都这价了么?营业员告诉我,正常的,一千多的都好多。其实自觉虽不富裕,也不能说太穷,但感觉这价超出了我,或者自认为一般老百姓的承受范围了。从生产的角度看,这东西值这么多么?为啥卖这价呢?老百姓到底应该买啥(品牌)货呢?
但是我觉得应该转变观念,因为国货现在质量技术含量都提上来了,每个品牌都有100来块的低档,也有上千的高档,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还嫌贵,咱们小时候穿的飞跃现在50-60一双。
美国人也能买几美元的鞋,那他非得买几百美元的阿迪,那能怨谁阿~~
家具有那么多几百元的实木家具,铝合金家具,那非得要买 高价红木家具,还埋怨老百姓买不起红木家具。。。那怨谁阿。。。
国产牌子也有很多低价质量好但没名气的,那不买,非得盯着市场爆火炒起来的牌子,怨谁。。。
有几万元的奇瑞、比亚迪、吉利老百姓轿车不买,非得买 红旗高价车,然后埋怨红旗为啥不做老百姓消费的起的车。。。因为啥,因为有很多其他国产牌子在做低价产品,用不着红旗做几万元的车,低价行业里不允许红旗进入。
国产低价鞋子海了去了,轮不到李宁进入,这个层次用不着李宁,李宁应该跟阿迪、耐克拼市场占有率,而不是跟 其他国产低价牌子拼 低端货市场占有率。
李宁在目前普遍认知中算是国产第一品牌,比起耐克阿迪的中高端可能略差些,甚至差不多。
这个就是营销税费,或者叫做面子税
你选择李宁,就要选择为这个交税,否则为啥你要选择这个牌子?真以为他的质量比其他国产明显强么?
甚至来个歪理:你不多交钱,凭什么认为这个牌子更有面子?
虽然我们经常也吐槽李宁搞一些骚操作,但是从营销定位来说,更有面子的牌子,当然你得付出更多钱——甚至钱少了,你还没面子了。
如果想省钱的话,李宁、安踏也有便宜的,但国企也是要资本积累和技术研发的啊
想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有男生花掉一年的压岁钱(800左右),买一双耐克了。
所以男生对球鞋的追求,都是极限追求。
根据不同需求吧。
拍普通穿一下运动鞋舒服,其实李宁也有二三百左右的,节假日搞活动打折一百元多点也有的。
简单运动的话一般三百到五百元吧,搞活动打折后二三百也有的。
专业点的那都是高档的鞋子了,有很多特殊的设计和材料,价格四五百起一千多也有。
更高级专业定制咱就不说了。
我媳妇以前就服装搭配为主,以前学校篮球队的,还参加过大运会。
品牌一般是李宁和美特斯邦威,李宁的运动服饰,美邦的休闲服饰。
我以前高技术的,乱传,批发市场15元一件你说先说样式和颜色,然后想要啥牌子给你调啥牌子,
好吧,就是我想要蓝色的一款T恤,然后老板拿出耐克,阿迪等等四五个品牌logo的哪款T恤你随便挑,反正都是假的。
后来做项目经理,则开始传正装,贵人鸟,红蜻蜓,金利来等等的皮鞋,西服,衬衫,领带。
结婚后跟着媳妇开始也喜欢运动装,媳妇喜欢李宁,所以我的很多衣服鞋子都是李宁为主,美邦为辅。
当然我自己购买的话一般二线的361,安踏,鸿星尔克等为主。
过年买了李宁的两双鞋子,都是跑步鞋,原价大概五百多吧,春节折扣加上媳妇的会员卡,两双四百多拿下来,一双两百多吧。
李宁的鞋子质量还是不错的,我最喜欢的一双都穿了四年多了,当时五百多买的,着马上穿第五年了,一年平均下来才一百元,不坏也就不舍得丢掉,而且鞋子穿这么久,还是很舒服,不会如一些二线牌子的鞋,开始正好,穿一年以上就开始感觉有点大,两年就不跟脚了。
前一段喜欢爬山,李宁登山鞋+战术裤+安踏冲锋衣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