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民办学校何去何从?

首发于公众号“贼叉”

  最近涉及教育的红头文件频出,除了力度最大的双减文件以外,还有一个《教育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也很引人关注。

  这个通知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1、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

  2、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可以继续举办民办,但对使用公办校名和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退出。

  3、对于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民办学校,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视情转为公办或终止办学。

  4、不再审批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

  5、力争用2年时间,理顺机制体制,实现平稳过度。

  先说结论:那些知名的民办学校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得到这个结论之前,我们先说说知名的民办学校是怎么起来的?一般来说有两种路径:一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这类学校往往就是一些牛高中的初中部独立出来,有着这样的大树,生源自然不愁。

  另一种途径也很简单了:砸钱。有钱的主搞个学校,然后挖老师挖学生,开始就是赔钱,但是大爷赔的起,老师高薪,学生奖学金,出了成绩以后招生就容易多了。好学生咱不挣钱甚至贴钱,挣的是剩下那些普通学生的钱。蠢人毕竟是大多数,盯着的就是那些个出成绩的尖子,丝毫不会想到那些尖子是因为自身素质好家庭教育好,只是单纯地觉得自己孩子进了这样的学校也会成才。

  这种民办学校说白了就是个大型的培训机构,套路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除了顶尖生源,他们也能吸引到一批优质生源,但是主要还是靠广大普通的学生挣钱。

  任何一所牛校,持续的优质生源是第一位的,然后马太效应会把优势不断放大——生源越来越好,越来越有钱,越来越多的牛师,生源越来越好。

  那么为了挑到好的生源,民办的学校就可以自己设门槛,所以那种变态的幼升小小升初就是这样来的,而为了通过这些入学考试,就养活了一大片的培训机构。

  这个逻辑理清了吧?接下来就开始讲为什么这个政策是对民办学校的大利空。

  首先,双减是凉拌的文,这个通知是jyb的文。凉拌那是jyb的上级,所以jyb发的通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凉拌,而双减文件的核心是什么?

  教育公平。

  这个内涵很丰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教育支出给打下来。我之前就讲过,出这种政策一定是深思熟虑的系统性工程,你不能单看一条。为什么搞公民同招?就是要让你培训了没用,从而减轻小学生的负担,降低家庭的教育支出。

  讲真,有几个小学生发自内心要考名初中?不都是我爸妈要我考的?好,那我就摇号,你不是要学么,学了有用么?小奥的内容除了一小部分勉强算得上和初中有关联,大部分就是为了应付小升初考试,考完就扔。我之前之所以说要学,因为是刚需,不学你就考不进,从根儿上说我是很反对大多数孩子被逼着学奥数的。

  讲真,小奥对99%的小学生就是折磨,真心喜欢奥数的孩子能有百里挑一就很不错了。而喜欢奥数又有数学天赋的又是少数,你说为什么要那么多人陪跑?

  可原来的小升初政策就是要你陪跑。最可恨的是你挣钱就挣钱吧,有的机构就和本地知名的民办初中勾结,形成了利益链。这种牛逼的培训机构已经不能用抢钱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印钞。

  比如浙东某市某B字头的机构,和本地某知名民办初中眉来眼去早就不是啥新闻。之所以他家生意特别好,无非就是你懂的。

  这波政策说白了就是试探,如果降温了也就没后续了。结果公民同招运行下来发现不对,培训市场虽然受影响,但是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对不起了,后续的政策就一个接一个。

  现在培训机构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大了,而且这种政策之下不可能有培训机构再给你讲超前的和超难的东西,不然对手的卧底反手给你一个举报就吃不了兜着走,机构唯一的作用就是补差。培优要么靠基因,要么靠你家长的底子,总之就是求己,求人基本没机会,当然仔细阅读不焦虑的数学系列还是有机会的。

  但是只要有教育资源集中的学校存在,那么就一定会有周边产业,而且久而久之又会回到高消费的老路上。

  我们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人民教育。人民教育为了什么?为了人民。这种通过经济门槛阻止了贫寒子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怎么可能允许长期存在?所以优质的民办初中是在特定时期下的产物,需要借助民间力量来办教育,现在有条件了当然需要把教育收回来——不然的话底层的孩子怎么办?

  义务教育有强制性、公益性的特点,现在搞的最好的初中和小学都是民办的,收费不说能压垮一个普通家庭吧,让家长交钱的时候一阵肉痛是补课避免的。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可能就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合适么?

  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一定要把优质教育资源拿回来,重新分配,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下一个问题就是核心问题了:那么拿回来以后,民办学校怎么搞?如果继续保持对公办的压倒性优势,那无形的指挥棒依然存在,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变成和普通公办一样的水准,顺便把优质师资给大家分分。

  我们逐条来看这些主要内容:

  1、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

  拿回公办了就没有单独的招生渠道了,必须划片,生源就下来了;

  2、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可以继续举办民办,但对使用公办校名和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退出。

  你可以继续民办,但是不许你再靠着大树,不许打着名高中的招牌,自生自灭可以;

  3、对于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民办学校,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视情转为公办或终止办学。

  要么回归公立,要么别办,想搞事情门都没有;

  4、不再审批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

  想打擦边球?呵呵;

  5、力争用2年时间,理顺机制体制,实现平稳过度。

  新的不准入,老的自然消亡,以后义务段就是义务教育,不用你花钱。

  不要担心会出现阳奉阴违的事儿,前天说的很明白,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试想一下,如果民办学校讲超前超难,那些在学校里学的不咋样的学生反手一个举报。。。

  到现在还看不明白这些政策想干什么的,也别鸡娃了,你真的鸡不出来。唯一的正解就是提升自己的水平,或者有个肯帮你的当老师的朋友,其他的路就别想了。

  抛弃对民办的幻想吧,家门口读读以后就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这个政策再不奏效,那么就等着更猛烈的暴风雨吧!

  最新消息:宁波蛟川书院辟谣,说没有民转公。

  嗯,确实现在没有转。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