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比赛看不懂只跟着吆喝,“压水花”原理你懂了吗?

跳水“梦之队”的施廷懋 、王涵在跳水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为中国夺得第四块奥运金牌,可喜可贺!

她们的复制粘贴“压水花”技巧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观众不禁产生疑问,“压水花”为啥这么重要,有啥原理不?

500

这要从流体力学的知识点说起...

跳水运动员入水过程,也就是固体流体碰撞的过程,如何让溅起的水花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实其中的学问至今仍扑朔迷离。

入水前最重要的动作是把握时机打开身体增加转动惯量,以“刹”住旋转并确保垂直入水。“压水花”技术更几乎是各国跳水好手的秘密武器,不过基本原则已经为众所周知。

起初人们先验地认为将双手合拢,呈流线型入水会阻力最小,溅起的水花也最小。

据说有人在“冰棍”式跳水中无意发现不绷直脚尖而用脚掌对水效果更好,于是带来了平掌撞水的压水花技术。(如图所示)

500

这个图有点难看懂的话可以戳视频~(时间不长,都是干货)

实验表明,楔形物体坠入池中时,由于水的不可压缩性,便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寻找出路,楔形物的斜面便是这个方向。

而和方形物体碰撞的水主要横向运动,因受到四周水的压力无法冲腾而起,这便是掌心向下水花小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跳水皇后郭晶晶也解释过(非常专业!):

500

举个例子来说,从10米跳台入水时,瞬间速度达每秒15米,手部承受相当的压力,运动员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同的手型组合适应不同情况。

由于入水时身体在空中的旋转很难完全停止,手掌就需要正对速度的方向而不能只是平行于水面,这就是精巧微妙、“细节决定成败”的“揉水”技术。

500

大家是不是都开始试着做这些动作了?这些姿势在岸上容易,跳水那一刻还是很难做的。所以我们的跳水运动员真的经过了百般锤炼才有完美的“压水花”。

加句题外话,如果你想亲身实践“压水花”的技巧,也可以在上厕所的时候实施...(你懂的)

我也为大家找了个教学指南,仅供参考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