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韩国人为什么放弃汉字?日本人为什么保留汉字?他们后悔他们的决定吗?

网文都是原文翻译(一般不做挑选),因此如果出现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言论皆不代表本网立场,请列位看官多多包涵。

500

 

韩国人为什么放弃汉字?日本人为什么保留汉字?他们后悔他们的决定吗?

本文译自Quora,原标题:Why did Korean give up Chinese characters? In contrast, why did Japanese keep Chinese characters?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of using or discarding Chinese characters?

500

 

 

-

-

Alex Kim

knows Korean,Studied Economics

懂韩语,学过经济学

我来回答你的第三个问题,关于使用汉字的利弊。汉字(Hanzi)是一个字符性的书写系统,意思是用字符来代表单词和意思,而不是像表音系统那样靠发音。这意味着,要想流利地读写中文,你需要知道成千上万个汉字——和英语单词一样多的汉字。

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学习曲线。掌握汉语需要多年的不断记忆和使用,不像拉丁字母,大多数孩子在一年内就能学会。尤其是谚文(译注:即朝鲜文字),由于其合理的设计,它更加直观易学(当你发出声音时,辅音的形状就像你的嘴,元音则是长e和o音的延伸)。另一方面,汉字在书写方式上有一定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汉字需要纯粹的记忆。

这种极端的学习障碍和看似笨拙是大多数表意字符系统已经灭绝或演变成表音系统的原因,但中国人保留下来了。为什么?首先,你要明白“中国”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更多的是一个概念。最初的黄河流域的原始定居者是最早使用汉字并奠定东亚文明基础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包括了越来越广大的土地、人民和文化。中国是东亚文化的大熔炉,不仅通过征服,而且通过被征服(蒙古族和满族是最突出的例子)吸收新成员。

有这么多不同的人群,说着不同的语言,有一种标准化的交流方式是很重要的。但是,只有当书写者和读者说同一种语言时,表音系统才起作用。想像一下,这篇文章是用法语使用者使用的字母写的,但是我写的是英语,法语的使用者可能会发音,但他们不能明白它的意思。这就是表音系统的基本问题:它们传递的是声音,要靠读者把它转换成意义。

但中国人没有这个问题。“北”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发音——普通话:bei;广东话:bak;日语(日文汉字):boku;韩语(朝鲜汉字):buk——但它始终都意味着一件事:“north”。这意味着,无论你说什么语言,只要你认识字符并知道如何排列,你就可以与其他任何懂这些字符的人交流。

如果这看起来像一个很难理解的概念,请记住,当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使用字符:1、2、3、4、5、6、7、8、9、0。事实上,阿拉伯数字是一种代表概念的字符,尽管世界各地的读法各不相同,但这种概念始终不变。1=one=uno=yi=hana=ichi。

 

现在,中国的主要语言是普通话、广东话和湖南话,还有许多其他的方言。现在中国70%的人口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拥有一个表意文字系统似乎有点多余,但很久以前,在今天的中国这个地区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语言,中国人需要一种方法来维持他们庞大的多语种帝国,因此其解决方案是保留一个标准化的表意文字书写系统。这一制度在弥合文化和语言差异方面非常有效,以至于从未被纳入中国本土的国家——即韩国和日本——都采用了汉字作为官方书写系统。

所以,简单地说:汉字是一个非常难学的字符系统,与表音系统相比,它非常难学。但与语音系统不同的是,汉字的优势在于可以跨不同的语言使用。

 

现在,回到另外两个关于韩国和日本的问题。正如我所说的,韩国和日本自文明之初就使用汉字,这不仅是因为汉字实际上是东亚唯一具有凝聚力的书写系统,而且因为汉字使他们能够在所谓的“中国圈”内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进行互动。也许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东亚的知识、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对韩国人和日本人来说,这意味着整个世界),所有的学术书籍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你没看错,所有的。(我的意思是,毕竟中国人占东亚人口的80-90%!当然,他们也是大多数东亚文学、哲学、政治、科学等的创始人。)

这就是为什么韩国和日本上流社会的男性直到19世纪才不再摒弃谚文或平假名和片假名等本土语音系统的原因。要受教育,你显然需要阅读,但要想阅读,你必须学习汉字。直到19世纪,很少有学术书籍被翻译成各自的本土书写系统,因此韩国和日本受过教育的精英(完全是贵族)把学习谚文或平假名/片假名视为浪费时间。

但对其他人来说,拼音书写系统并没有那么糟糕。韩国和日本在种族和文化上都是同质的国家,因此他们实际上都讲一种语言:韩语和日语。当你的邻居和朋友都和你说同一种语言的时候,当你只需要学几十个辅音和元音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费心学几千个汉字呢?因此,谚文和平假名被用作交流、写诗、写小说和歌曲的方式。但是由于上层阶级的男性忙于用汉语阅读中国的经典、历史和哲学,因此只有上层阶级的女性和一些下层阶级使用这些文字系统。

这一切在19世纪发生了变化,当时西方帝国主义最终将注意力转向了东亚。鸦片战争后,在清朝屈服后,朝鲜和日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他们需要迅速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在于教育——不是儒家哲学——而是数学、科学,也许最重要的是,还有自己民族的历史。

要做到这一点,韩国和日本社会必须彻底改革他们的教育体系,事实上,这是两国朝着现代化迈出的第一步。但要教育群众,就要让他们学会读书,还要学得快。为了做到这一点,两国都在汉字和本国表音文字系统之间实施了混合——日本今天还在继续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来说,汉字通常用于句子的实际语义(有意义的词),而表音文字(谚文,日文里通常是平假名,有时是片假名)用于语法词。这个做法并不完全是新的-朝鲜人和日本人已经小范围地这样做了几百年-但这些改革和标准化提高了谚文和假名的地位。

在日本明治时代,关于如何让日语更容易书写,有人争论说汉字几乎完全可以被假名取代。这最终没有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平假名和片假名从来就不是用来单独使用的。尤其是平假名实际上是从汉字的草书形式衍生出来的,目的是使日语的读写更加流畅。此外,两种假名形式都是音节,而不是字母,这意味着它们只能表示音节发音,而无法表示辅音和元音。这篇文章已经很长了,所以相信我的话,音节本身并不像字母那么容易使用。

但是,当日本人保持混合文字系统的时候,韩国人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谚文-不像平假名或片假名,它有一个完整的字母表。朝鲜民族主义的兴起进一步提高了谚文的流行程度,到世纪之交,韩国的许多主要出版物和书籍几乎只使用谚文。也就是说,直到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之前,朝鲜政府一直使用汉字或混合系统,但即使在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头几十年,谚文也仍在继续发展,甚至在朝鲜的一些公立学校也有教授。日本帝国在1938年将禁止朝鲜语和谚文作为其消灭朝鲜文化的一部分时,谚文已经牢固地植入了朝鲜人的心理和文化身份,以至于在地下学校秘密教授。

 

最后来回答您的问题。直到日本人离开朝鲜时,谚文几乎完全取代了汉字,在朝鲜和韩国都建立了稳固的基础。对北方来说,这种变化发生在1949年,当时政府以真正独C的方式宣布谚文是唯一合法的书写系统,并完全禁止汉字。对南方来说,这一过程更为渐进。韩国政府在1970年代确实推动了谚文的独家使用,但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然的。现在谚文已经完全标准化,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学,在韩国几乎不需要使用汉字。毕竟,书籍和信件总是可以翻译的。我还要补充一点,因为谚文比汉字更容易在键盘上打字,所以汉字在现代韩国的衰落在过去几十年里加速了,在不久的将来复兴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这是一个简略(但仍然很长)的解释,说明了汉字的优缺点,以及韩国和日本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归根结底,在于这些社会需要什么。中国人需要一个文字系统来把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而韩国人和日本人则需要利用这个文字系统来挖掘中国巨大的知识财富和外交网络。最后我要说的是,虽然我们说“汉字”,但这些汉字的使用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完全属于“中国”的东西——不管“中国”可能是什么——而是被视为一种成熟的标志,就像罗马帝国灭亡后很久欧洲人对拉丁语的看法一样。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中国民族主义者引用其他国家使用汉字来证明他们不如中国,这种想法既危险又无知。虽然“中央王国”一向以自我中心主义著称,但我认为,公平地说,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偏见、孤陋寡闻、民族主义的观点,更多地说明了一个人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历史本身。

 -

Tomy Wang 

嗯,你对汉字的认识有一些错误。要想流利地阅读一些新闻,你只需要知道大约3000个汉字即可,其中有一些你可以遵循的内在规律,这样你就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些汉字。而在英语中,你至少需要知道10000+甚至更多的单词。另外,在英语或其他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s)中,他们倾向于用一个新词来表示一个新事物,而不是用一个已知词的组合,而这正是中国人所做的,这似乎更方便和灵活。事实上,英语也可以通过一些词的组合来实现,但整个词的长度可能太长而无法使用。说汉字比那些拼音语言笨拙是错误的,甚至是侮辱。据我所知,在某些语言中会使用英语音译来创造自己的新词,而这些词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自己的语言。

 -

Alex Kim(答主)

我不否认英语很难学,它的语法和拼写往往没什么道理,哈哈。

即便如此,我想你可能误解了我说汉字笨拙的意思。我比较的是字母和字符,而不是实际的语法或词汇。从客观上讲,学习20-30个字母比一个一个地学习汉字更容易。再说一次,英语可能很愚蠢,甚至不遵守自己的规则。我的意思是比如“though”是怎么拼出“tho”音的??但是,大多数单词确实遵循规则(谢天谢地),而且通常按发音拼写单词。

至于只需要知道3000个汉字就可以阅读大部分新闻的部分,这很有趣,因为你只需要学习30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也可以阅读大部分文本。这不是巧合,我估计大多数语言或多或少都遵循3000字左右的数字,因为在所有语言中都有某些常数(constants)。这实际上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鼓励你们去研究。我想说的是,虽然你需要学习3000个单独的字符来读写3000个词语,但是使用一个字母表,你只需要用20-30个字母来读写这3000个单词中的大部分(除了那些拼写异常的单词)。你可以让一个韩国幼儿园的孩子拼一个她不认识的单词,她也可能会把它写对,西班牙幼儿园的孩子也是如此,等等。但如果你让一个中国的幼儿园的老师写一个她不认识的字,她可能无法正确地写出来。

这是表意文字系统的缺点。它依赖于记忆,而记忆又依赖于较早的接触,这就是我说的汉字更难学以及笨拙的意思。

然而,我并没有说汉字更好还是更坏,也不是说中国文化更好还是更坏。我不是在抨击中国的语言或文化——我个人非常尊重中国的语言或文化——我只是尽可能客观地分析。我也列出了使用汉字的好处,但如果你觉得我没有做到公正,欢迎你在自己的帖子中列出更多的好处。

 -

Nikola Smolenski 

人类天生就用声音交流,所以学习口语比学习汉字容易得多,学10000个英语单词比学3000个汉字容易得多。

 -

Quang Nguyen 

不是真的。越南现在的识字率高达95%以上,这是因为越南使用的是字母系统,而不是基于汉字的字符系统。在旧的汉字系统(Chu-Nho和d-Chu-Nom)下,只有不到5%的越南人能阅读。

 -

Joe Huang 

这是一个错误的比较,所有国家在前现代时期识字率如此之低的原因有很多。看看中国或日本,从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与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这两个国家的识字率一直都很高,而且现在基本上普及了识字率,并且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表意文字系统。中国和日本都有标准化的语音系统(中国用拼音或注音符号,日本用假名或罗马字),但它们只用于向幼儿园的小孩或刚开始学习这门语言的外国人介绍字符的发音。

我在韩国住过两年,去过越南两次。虽然两国都用拼音系统取代了汉字,但在越南,与汉字的疏远似乎更为明显。在文体上,谚文的每个音节仍然是方形块,所以两者之间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我遇到的所有韩国人都知道他们的中文名字,而且很多人(大多数?)的名片上还有汉字。但当我在越南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大多数越南人都不懂汉字,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耻辱,因为像韩国和日本一样,越南有那么多词汇都都是从汉语中吸收的,在法国入侵之前越南所有的历史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事实上,当我去博物馆和寺庙的时候,我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碑文,并且想知道我周围有多少当地人可以阅读。

 -

Tu Le Hong 

说越南在被殖民之前不重视教育是不公平的。事实上,越南非常重视教育,每年都要通过考试为王国选拔官员,知识分子被认为是社会的上层阶级。当时的教育被认为是摆脱贫困的一种方式,就像现在一样。此外,教育也不局限于精英阶层。但当时的识字率仍然很低,因为以汉字为基础的字符表很难学,而且学习时间长,成本高。随着拉丁语脚本Quốc Ngữ的引入,越南的识字率有了惊人的提高。一个成年的越南人花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学会读写。

-

Quyen Luong 

即使越南人继续使用字喃(Chu Nom),只要推动教育,现代社会的识字率也会更高,而过去不是这样的。

中国和日本都使用复杂的书写系统,但他们的识字率接近100%,尤其是日本。我不明白为什么越南人会有问题,不要贬低越南人的智商。

 -

Tan Ah-Kow 

认真阅读Joe的回答,他可能指的是社会条件而不是智商。人们不能忘记,纸张和(雕版)印刷术最初在中国开始使用,这对书籍的广泛使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很自然地,中国比其他国家更早地实现了高识字率。

 -

Carl Chung 

虽然你的回答大体上是公正的,信息很丰富,甚至有点学术性,但你在结尾的评论“……中央王国”一直以自我中心主义著称……”散发着一股韩国人自我批评的味道。但谁不知道,很多韩国人都极度自大和傲慢?以至于他们在10月3日庆祝他们的国庆或建国纪念日(Gaecheonjeol(韩语:개천절,韩语:開天節)),这是韩国和朝鲜的公共假日吗?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传说中的,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的,在公元前2333年的形成的第一个古朝鲜国。

韩国人随意选择了公元前2333年作为他们国家的奠基年,只是为了和中国传说中的皇帝(帝尧)平起平坐,甚至一较高下。真是可笑!不管怎么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宣布帝尧的生日为公共假日。

许多韩国人傲慢的另一个例子是最近关于韩国的韩服和中国的汉服的争论。一些韩国人坚持认为,中国演员在中国电影中穿的明制汉服就是韩服,他们不知道在明朝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朝鲜是中国的一个朝贡国吗?但无论如何,为什么韩国人不能把韩服留给自己,让中国人穿自己的汉服呢?

我想你的名字也有汉字的根吧?但是,我个人认为韩国人应该更进一步,停止使用汉字,包括在他们的名字中使用汉字。为什么?很简单,首先,这样做,他们就不必再为被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中国人无休无止的轻视而烦恼了。其次,韩国人和中国人在语言上完全不同:韩国人基本上说的是通古斯语(或者阿尔泰语?),而中国人是华夏语系。朝鲜语与汉语在句法、语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韩国人应该摒弃所有的汉语用法,而只使用朝鲜语,因为它是为适应韩国人的口语而创造的。同意吗?

 -

Russell Byers 

不同于它产生的一些评论,这一回应非常有趣、连贯和清楚。然而,我认为你没有充分探讨第一和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韩国人放弃使用汉字,而日本人没有。你说了一些我不确定的观点,特别是关于两国混合书写的历史(我不明白为什么单独使用音节会比单独使用字母更困难)。

我学过日语,也学过韩语。我记得30多年前我去韩国的时候,韩国的报纸仍然是用谚文和汉字混合书写的,几年前我发现学校里不再教授汉字时,我很感兴趣,因为我早就断定日本人不太可能停止使用汉字——在我的经验中,日本人从来没有提出过这样做的可能性。

我不是汉字的发烧友,但它的一个优点是能让人理解一个单词的词源,这一点在日语中很重要(我在韩语中也会这样认为),在日语中,汉语词根不同声调的发音被压缩成一个音。

Gabriel Chan在回答一个相关的问题时(我看这一页时,这是在右边的第一个部分)指出,“我在世界任何地方与韩国人相处时都有一个一贯的讽刺的经历——不管他们是否精通韩语,也不管他们是否在韩国长大——我都必须向他们解释某事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是什么意思”。

你对韩国停止使用汉字的解释写得很清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知道韩国为什么这样做。

 -

Kirigawa Yoshikuni 

你确定中国人是大多数东亚文学、哲学、政治、科学的创始人吗?

 -

Carl Chung 

你有啥怀疑的吗?2500年前孔子出生的时候,我不知道韩国人是否已经开始学习汉字,更不用说产生文学、哲学、政治和科学了。

但我敢肯定,日本人的祖先(弥生人)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才开始从朝鲜半岛迁徙到日本列岛,但传说是纪母天皇(Emperor Jimmu)在公元前660年建立了日本,但这只是传说。日本的第一本书Kojiki (古事記)是在8世纪初(711-712年)由Ōno Yasumaro应根美皇后的请求写的,而且是用繁体字写的!那么,日本人能成为大多数东亚文学、哲学、政治、科学的鼻祖吗?

 -

Kirigawa Yoshikuni 

我没有提到日本,但中国的说法值得怀疑。你确定繁体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吗?这不仅仅是我,还有很多学者也质疑中国人的说法。

 -

Tan Ah-Kow 

如果不是中国人,谁发明了繁体字?(我不想愤世嫉俗,但我猜是韩国人发明的)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质疑,我真的很好奇。中国人的“说法”哪里值得怀疑?

500

 

-

-

 Cornelius Goh

Native Chinese, fluent in English & French, learnt Japanese then Korean,Studied at Singapore, France

中国人,英语和法语流利,先学日语后学韩语,曾在新加坡、法国留学

许多韩国和日本(也有越南)的Quora网友以前就回答过这个问题,但不要忘了,还有数百万华人华侨也放弃了汉语而改用东道国的语言(英语、法语、马来语、泰语、菲律宾语等)。

我简单回答一下:

1. “去中国化”的民族自豪感:自15世纪以来,韩国人就发明了自己的字母文字,直到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和70年代末韩国才成功地用谚文取代了汉字。

2. 出于实际原因的连续性:日本人在二战后美国占领下投票保留了大约1500-2000个汉字,与他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共存。

3. 殖民者在文化上对殖民地进行“去根化”:法国殖民者在越南,英国殖民者在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人在台湾省(19世纪末清朝)…

4. 在东道国的“归化”:美国、欧洲、南非、亚洲(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侨民,他们是第二代移民,他们在当地出生的孩子大多改用了东道国的语言。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为了与中国做生意和获取就业机会,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汉语热”。此外,世界上有1/5的人口说汉语,他们现在到处旅游消费,这对当地的地方商人来说,会说汉语是有好处的。

500

 

 

 

 

-

-

Dan Kim

History Enthusiast,L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历史爱好者,现居美国

韩国人使用汉字的唯一原因是中国过去对韩国人很重要。当中国不再重要时,汉字也就随之而去。在韩国、日本和中国,第一外语都是英语,这并不是因为英语很棒,也不是因为它很适合东亚人——英语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是因为美国对这些国家非常重要。

当你学习谚文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意识到谚文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汉字。然而,尽管在14世纪就创造了谚文,但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谚文才取代了汉字-为什么?因为那时中国真的变得与韩国人毫不相干了。韩国和中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外交关系,韩国人再也没有理由保留汉字了,尤其是当他们已经有了大家都知道的高级文字的时候。如果日本手边有一个不需要混合使用汉字的现代字符系统,他们也会这么做。事实证明,在日本更换汉字的社会成本比韩国高。

500

 

 

-

原文较长有删节,查看全文可点击:樱落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