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明确对孩子的培养定位?
许多父母有一个通病: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定位不清晰。培养孩子应该是用一种定位清晰的长远的眼光,而非短期的眼光。
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学的时候为了提高标准化考试成绩让他们补习所有考试科目,甚至牺牲孩子的睡眠来补习功课,这种短期的眼光不光让孩子的大脑受到损伤(研究显示,轻微的睡眠剥夺立刻对记忆力和表现力造成损害 [1]),更加造成了孩子进入社会之后产生了对职业身份产生错位感,小时候没有探索过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以至于后来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有价值感。
首先,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每一个孩子相当于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包揽所有业务、擅长所有板块。
咱们举一个最典型的父母定位准确、没耽误孩子成才的例子:著名音乐剧《猫》的编舞者Gillian Lynne是当代最著名的舞蹈家,她8岁那年,学校警告她的父母,这孩子有学习障碍,上课总是动来动去,她的妈妈知道孩子就是坐不住,就让她去专攻舞蹈,而不是在学术成绩上死磕,后来Gillian Lynne考进了英国皇家芭蕾舞校,毕业后进入了皇家芭蕾舞团。如果当时Gillian Lynne的母亲没有带她去学舞蹈,而是给她吃治疗多动症的药物,让她安静下来,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少了一个出色的舞蹈家?
图 | Gillian Lynne
第二,以身作则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父母通常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抛给学校老师,短期内,学校教育的确对考试成绩有帮助,但是从长期来看,龙生龙凤生凤,孩子的成长模版和成就高度取决于父母的影响。
宽以待己,严以待人,这是大多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风格,自己做不到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例如,有的家长跟我说,孩子不能自觉学习看书,我问这位家长是否愿意陪孩子一起学习看书,这家长却说,“不行不行,我没有外人盯着,无法自律学习的。” 还有的家长,自己天天打麻将,却抱怨孩子不用功读书,每当孩子一开始在房间里做作业,家长就在客厅里抽烟喝酒打麻将。
事实上,家长起到的示范作用,比学校老师更加有效。2012年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杨百翰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学业表现的影响比学校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2] 孩子从基因到生长环境都出自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强迫孩子做;你不想让孩子学会的坏习惯,就别在孩子面前做,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无意识地成为了孩子眼中的标杆。而把父母的责任无限制抛给学校和老师,就别怪孩子未来对家庭的疏远、对良好习惯的抵抗。
图 | 有关父母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的研究
第三,如果孩子不擅长考试,那么家长要接受孩子在应试能力普通。很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应试能力差,是因为怕自己被认为智商低。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不是智商低,就是不努力而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孩子继承了父母的智商,古代科举考试能力更被普遍认为是智商的呈现,所以大多数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考试不行,主要是过不去自尊心这道坎。
然而,应试能力并不能代表智商,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商测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世界上的IQ测试具有争议,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大脑与心智研究所自然科学中心的心理学家Adrian Owen说,智力没有办法用任何测试衡量,智商测试是对人类认知能力的过度简化。[3] 所以,家长们没有必要将孩子的应试能力与智商等同。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Howard Gar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全世界幼儿教育中广泛应用,效果非常好。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一共有8项,包含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每个人都拥有这8个智能,只是各项配比不同。
所以,家长们不应该忽视孩子应试之外的智能和优势。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应试不行的举动会对孩子造成永久伤害,使孩子忽视自己其他智能的相对优势,陷入自我价值的否定。在如今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情况下,应试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逐渐变小,不擅长应试的孩子,就别让他们死磕考试成绩。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带孩子去体验和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和大千世界,让孩子去尽情探索自己的天分、喜好、在一些领域的高智。
家长要怎样给孩子定位、挖掘孩子的优势呢?这里我们要讲的优势是相对优势、组合优势。例如,袁隆平在上世纪50年代大学里的平均成绩维持在六七十分,很难算得上学霸,但是他在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当中,他的英语水平还是不错的,从小受母亲影响而喜欢上英语,因此他能阅读国外冷门的农业杂交技术文章,并在中国实践,改变了我们的历史。再比如,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在物理领域做得还不错,但他却比同事们更有影响力,因为他很擅长写作,将复杂的科学讲清楚,于是他是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之一。当多个相对优势放在一起,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组合优势。
因此,家长们,找到适合孩子智能和兴趣的定位,按照孩子的特点来发展,孩子一定会自然而然闪光。
参考资料:
[1] Matthew Walker (2017). 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
[2] Mikaela J. Dufur, Toby L. Parcel, Kelly P. Troutman. Does Capital at Home Matter More than Capital at School? Social Capital Effect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2012; DOI: 10.1016/j.rssm.2012.08.002
[3] Adam Hampshire, Roger R. Highfield, Beth L. Parkin, Adrian M. Owen. Fractionating Human Intelligence. Neuron, 2012; 76 (6): 1225 DOI: 10.1016/j.neuron.2012.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