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卖菜西施”李福贵爆火:19岁离婚后,她撑起老弱病残一家

作者 | 王冇冇

来源 | ins生活原创

500

FIGURE 07/02

最近,有位博主@李福贵 火了。

别的年轻人都离开村子出去打工。

她却自愿当起“留守青年”,在村里卖货。

500

每天只赚100多,却吸粉500万+。

因为她的卖货,不是真的在做生意,而是在陪伴。

01

掌管村里货源的“神”

“打豆腐嘞来了~”

每天只要听到李福贵吆喝的这一句,全村大爷大妈就出动了。

他们早已等候多时。

有买菜的:

500

有买啤酒的:

500

有买调料的:

500

总之,凡是大爷大妈需要的东西,李福贵都能从车上找出来。

她早早就做过“调研”。

村里有些地方没有小卖部,或者卖的东西不全。

大爷大妈腿脚不方便,买一次东西很费劲。

所以,李福贵把所有能装的杂货,全装进了小三轮车里,挨家挨户的跑。

到一个地方,她就会停下吆喝一嗓子。

但停的地方很有讲究。

比如村里的小道上,大爷大妈出门就能买。

有次,一个奶奶听见李福贵的声音,提个豁口的刀就找来了,要买一把新的。

买完还当场试了一会儿刀。

500

比如下地干活的路上。

他们去的路上或者回来的时候,顺手就能买点东西。

遮阳的草帽:

500

解嘴馋的点心:

500

身上没带钱也没事,东西先带走,钱后补上。

500

再比如,家门口。

抬下脚就能买到东西。

500

如果腿脚很不方便,李福贵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人只用坐着,收钱、取货、送货,她一个人全包了。

500

时间久了,好几个村里的大爷大妈,都知道李福贵。

买东西,只认她。

不过,虽然李福贵干的是“独门”生意。

但她的定价很低,很少有单价超过10块钱的东西。

这也就算了,李福贵出手还很大方,经常卖着卖着就开始往外送。

新进的点心,感觉不错,抓一大把塞进袋子里,直接让对方拎走。

手速之快,生怕他们反应过来要给钱。

即便有时候碰上倔强的大爷大妈,她也有对策。

一阻二推三摆手,钱都一张一张的数,多一张都不会收。

就算什么都不买,你只要在旁边站着,她也会走过来往你手里塞吃的,甚至默默往家里送。

500

除此之外,李福贵还附带拍照服务。

有天,她卖货的时候,带上了一个印有天安门的幕布。

她在外面搭了一个简易背景,一分钱不收,人来了坐前面就能拍照留念。

来的大爷当场圆梦:“这一拍就到北京了。”

500

这样的卖法,一天算下来,收入多数稳定在100-300。

奸商看见都落泪。

有大爷大妈经常说:“你赔了,妞。”

李福贵回的总是:“吃吧,没事。”

她总觉得,自己收获的,远比钱要珍贵。

02

“硬性”关怀

良心换良心。

大爷大妈每次到福贵这里买东西,出手都很“阔绰”。

豆腐大块大块的买,一次要10块钱的,明显吃不完。

李福贵再三劝说,却被大妈壕气的一句:“吃不完我油炸放冰箱里。”堵了回来。

500

点心也是几乎全包了。

另一位大妈先是要了大半盒的点心。

然后,又加了几块钱的豆腐,还是觉得不够。

她眼神扫了车上一圈,手指一点,又整包带走了两斤的点心。

最后,大妈消费了45,抱了满满的一大盒,才满意地离开。

500

还有一对大爷大妈,家里就两个人,硬是要买一整盒饼干。

李福贵看劝说也没用,就换了个同款,但是便宜的。

500

甚至现场还有刚买完,就返场要再买的。

有位大妈才提走20块钱的点心,又跑来继续买。

美其名曰“我有事”。

500

还有一位大妈,手上的点心袋子还没放下,绕了一小圈又溜达到李福贵的车旁。

她试探着想买点豆腐,李福贵直接拒绝。

两人拉扯了两三回,大妈才同意明天买。

500

去到别的村,也是同样的状况。

本来李福贵还发愁豆腐做多了,可能一天内卖不完。

结果,大爷大妈你一嘴我一句,不遗余力地把村里爱吃豆腐的都号召来。

没一会儿,本来还剩半车的豆腐,几乎快卖光了。

500

不光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大爷大妈们还反向“投喂”。

只要看见李福贵,都要问上一嘴:“吃饭了没你?”

并且买完东西也不走,总想给李福贵做饭吃。

500

但成功的只有一位大妈。

她一直是一个人住,李福贵路过的时候,会给她送吃的和用的。

有天,李福贵前脚刚进来,她就盛情邀请,忙着要去做饭。

不管李福贵怎么推脱,大妈都始终坚持,手脚忙个不停。

李福贵只好赶紧帮忙。

500

做的时候,大妈一脸兴奋地跟李福贵“汇报”近况。

前段时间,她的子女们刷到李福贵的视频,看到了她,于是就带着孩子回家看望。

这么小的一件事,被大妈念叨了好多遍。

500

吃完饭,李福贵走的时候,大妈只留下了护膝,硬是把吃的还了回去。

她说:“只要你来就已经很好了。”

500

在李福贵的镜头下,她记录过很多位村里的老人。

这恰巧成了老人和孩子的另一种联系。

500

虽然李福贵是个生意人,但“赚”的是人心。

她每开车离开一个地方,都会有大爷大妈叮嘱:“路上慢着点妞。”

500

半路车胎没气了,会有村民免费给打气。

500

她抹掉的零头,反而被对方悄悄加了钱。

500

村民都担心李福贵太辛苦,生怕她赔了。

而李福贵从来没觉得自己亏了。

他们给的温情,才是最值钱的。

03

“我叫李亚云”

其实,李福贵最初也在外打工。

她真名叫李亚云,选择回乡有点“迫不得已”。

她的爸爸智商只有5岁,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

妈妈先天残疾,身高跟六七岁的孩子没有差别,生活也不能自理。

500

从小,李亚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高中没有上完就出去打工赚钱。

给老人拍照的技术,就是在城里影楼当助理时学来的。

2018年左右,家里突然发生了变故。

李亚云的叔叔打工时砸伤了腿,手术之后也留下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只能接一些散活干干。

没过多久,李亚云的奶奶又去世了。

家里本来劳动力就没几个,现在担子全落在爷爷一个人头上,他要拉扯叔叔的两个孩子,还要照顾两个儿子、儿媳。

眼看着他已经80多岁,李亚云决定回村里,由她来撑起这个家。

她做出选择的时候说过:“如果只是我一个人过得好,那没什么意义。”

2022年底,李亚云回到村里。

为了赚钱,她开始摆摊。

每天凌晨4点去买菜,天还没亮时,就到早市上占好位置卖菜。

500

等爷爷种的桃树成熟了,摘下来装一车,凌晨出发去城里卖桃子。

500

她还学了怎么摊煎饼。

早上跟爷爷去种桃树的地里干活。

干完回家,李亚云就开着煎饼车出摊。

500

摆摊赚的钱,李亚云都会“上交”给爷爷。

500

后来,她又开始到各个村里卖货,记录农村里的生活日常。

一边赚钱一边自学短视频剪辑。

「李福贵」这个号走红之后,很多人都觉得李亚云太辛苦了。

但她却说:“我不觉得难,我只是在做一件很简单的:改变我的家。”

别人眼里的负担,在李亚云眼里,是最亲的家人。

她的爸爸会开三轮,一个月800块,专门负责在村里收垃圾。

每次干完活回来,他都会给李亚云带点吃的。

500

有时候出摊,她还会带上爸妈,陪着他们买衣服、逛街、吃东西。

爷爷不太同意,担心李亚云被嘲笑。

可她全程都牵着爸妈的手。

500

在李亚云的乐观、努力下,她的家的确有了变化。

忙碌了一辈子的爷爷,在这个孙女的支撑下,卸下重担,慢慢开始学会休息。

李亚云每年都会带爷爷出去旅游一次。

北京、湖南……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地方。

500

李亚云曾说过,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一个人活在黎明时刻,而且他正当年少,这就是最好的时光”。

《活着》里有个李福贵,而她就是现实里的另一个“李福贵”。

生活给再多的苦,再多的难,再怎么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李亚云都能开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点击「ins生活」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