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的大潮下,有一天我们可能都要蒙着眼睛去面试

作者丨木马君

  今天又是作死的一天

500

  尽管很多好心的瓜友劝我不要探讨敏感话题,容易被误解,招人骂,但我还是想小心翼翼地在作死的边缘试探一下。

500

  做为一个自媒体博主,我一向非常怂,下笔时总是要考虑到各个群体的感受和心情,总是不停地解释和找补,用瓜友们的话来说,就是求生欲很强。

  如果是政治相关的话题,表现出求生欲也就罢了,但是现在连探讨女性类的话题,都要谨慎了,因为一不小心,我就成了“给女性放冷箭”的人了。呵呵。。。

500

500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笑话。

  好多年前,和德国的几个朋友聊一些职场话题。因为是私下的朋友聊天,所以他们才能放松警惕,说几句大实话。

  德国的朋友讲了一个笑话,说当今欧美社会,政治正确的浪潮很大,很多话题都成了敏感话题,当事人一定要万分小心,因为很容易掉坑踩红线。

  在这种情势愈演愈烈后,很多人就会特别地谨小慎微,生怕犯错。

  比如说,当你做为主管,参加应聘者选拔面试时,为求自保,你恨不得自动捂住自己的双眼,表示对应聘者的各项情况一无所知,这样才够安全。

500

  为什么这么说呢?

  假设这个应聘者因为能力不足被你淘汰了,他/她心有不甘,去有关部门告你一状,说你录取程序不公平,那事情就变得很微妙了。。。

  假如他/她是深肤色人种,你完蛋了,别人可能怀疑你是种族歧视,故意淘汰TA,

  假如他/她包着头巾,信奉某宗教,你又完蛋了,别人可能怀疑你是因为宗教偏见而淘汰TA,

  假如她是年轻女性,你又说不清了,你说,你到底是不是歧视女性才淘汰她?说好的男女平等呢?

  假如他/她说了自己是同性恋,你这下又进退两难了,别人可能要怀疑你是不是歧视LGBT人群?

  假如他/她身材一般,有些肥胖,那也不行啊,你是不是搞身材歧视?因为别人的外貌而淘汰TA?

  假如TA是残疾人,那更不得了了,你凭什么淘汰TA,这不是明摆着的歧视残疾人?!

  不管是人种,宗教,性别,性取向,身材,外貌,通通有禁忌,通通有坑。

  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500

  所以,朋友开玩笑说,那面试人的主管为求自保,最好是自己蒙住双眼,表示自己完全没有注意到应聘者的肤色,性别,衣着和外貌,

  只听应聘者简单陈述一些职业经历,然后就赶紧挥手:行了,行了,可以了,您赶紧走吧。

  写到这里,我突发脑洞,何必捂着眼睛,不如把中国好声音的旋转椅搬来,大家背对应聘者,简历上不得贴照片。

  听完应聘者陈述,然后主管决定录用后再拍按钮,华丽转身,这样岂不是更好?哈哈。。。

500

500

  当然,朋友说的只是私下的夸张玩笑,现实里并没有人会真的这样做。

  但是细细品味一下这个笑话,这里面多少也包含着一些无奈的真实。

  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一开始大家出于善意和好心,会格外关注少数和弱势群体。

  比如残疾人,深肤色人种,LGBT群体,又或者社会上女性的权益。

  文明社会的初心是,不管来自哪个阶层和群体,我们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机会和权益。

500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关注和讨论,有时会慢慢变味,跑偏。

  当很多话题都逐渐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成为敏感话题,你不得不越来越小心翼翼,

  因为即使你只是批评某个群体里的个别人,也会被解读为对整个群体的攻击和歧视,无意当中,你已经得罪了一整个群体。

  一旦种族歧视,宗教歧视,性别歧视的帽子扣上,你就说不清了,因为这个帽子太大太沉重了。

  因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你没办法去批评或拒绝其中的某一个个体,因为舆论会立刻把这看成是对这整个群体的挑衅。

500

  想起之前引起热议的纽约街头的CK内衣海报。

  CK请了一个黑人变性大码女模特来代言,并把巨幅海报挂在了纽约最繁华的街头。

500

  你仔细琢磨一下,这张海报,欧美社会里的精英,谁敢说它不美?

  我壮着胆子说一句:这是一张政治属性远远大于审美属性的海报。

  这位模特不仅是深肤色,还是变性人,还是大码模特,这三重保护加身,佛光普照,你敢叫板说她不美?!你是想在欧美社会直接社死吗?!

500

  就算有人心底里不太欣赏这张海报,有点get不到这位模特的美,但也不好意思公开说出来。

  这样一想,你是不是就能理解我德国朋友说的那个笑话了?

  假如你在面试里遇到这样一个应聘者,想要拒绝她,是不是也忍不住要三思而后行?这里面早已不是单纯的工作能力问题了。


500

  这种在欧美刮了很多年的“政治正确”的风潮,没想到终于也在国内兴起了。

  也许是国内对于人种,宗教性取向并没有太多的可谈论的空间,所以目前火力集中表现在性别对立和歧视的问题上。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探讨了一下为什么在职场很多人会对女性领导有特别的抱怨和成见。

  我自以为写得很温和,文中特地使用了“有些”“极少数”“个别”等字眼,并且文中还首先表白了公司的女性CEO和COO,她们都是我个人觉得非常优秀的女性领导。

  没想到,这样一篇文章,还是戳到了很多人的神经,我被骂成了筛子。

  有一些网友的评论很有代表性,大意是说:

  你这个文章选题就居心叵测,张口闭口“女领导”和张口闭口“女司机”是一类人,你就是性别歧视,让人恶心。

500

  还有一些人的评论比较中肯,说:

  领导就是领导,还分什么男女,主要还是看人,不必专门去讨论“女性领导”这个话题。

  说实话,是我太过于天真了,我以为国内的舆论还没到剑拔弩张,处处是坑的地步。

  我没想到“职场里的女性领导”也是一个不适合讨论的话题,因为很多人会说,你把这个群体专门拎出来讨论,这就是心怀不轨了,是给女性群体放冷箭。

  某种程度上,我能理解这些网友们的批评,都已经是男女平等的时代了,男女有何不同?所以根本不值得特别讨论女性领导这个群体。

  但是,有一项针对职场女性的调查显示,78%的受调查者认为,女上司比男上司更难应付。

  而在针对企业高管的调查中显示,20%以上的女性高管需要“克服他人对我的成见”,而与之对比,只有9%的男性高管表示曾经需要克服他人的成见。

  顶着锅盖说,这个结论可不是我说的,是调查数据显示的。

  我当时看到这些调查数据,也常常私下里听人抱怨,于是脑袋里自然而然地浮起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哪些个别行为让大家产生了这样的成见?

  既然社会上对女性领导已经有了刻板印象和成见,身边确实也有人在私下抱怨,为什么我们不能开放地探讨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果我们硬要闭着眼睛说,这个问题不存在的,也不准你讨论,谁讨论谁就是居心叵测,那是不是也有点欲盖弥彰?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瓜友已经理解我想要表达的,

  女性群体已经成为敏感话题,探讨个别,少数女性领导的工作问题,这也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

500

  忽然想起,上次还有个网友尖酸地批评我说,

  德国女权运动都这么发达了,作者还依旧有“希望女性刚柔并济”这种想法,真是奇了怪了。

  讲真,我一直以为“女性刚柔并济”是一种褒义的说法,如果连这个词都会被恶意解读为对女性的歧视和攻击,我开始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500

  作为一个自媒体作者,我是比较怂的,下笔反复斟酌,不怕文章写得不好看,就怕文章会得罪了某些群体。

  尽管如此,现下的舆论风潮还是让人越来越难开口了。

  当追求政治正确的风潮越来越烈,最后我们也会变成那个蒙着眼睛面试别人的考官,到了最后,只好缄默。

  

500

  对于少数和弱势群体来说,一开始,我们想要保护TA们,为TA们谋求平等的权益。

  后来,这件事变得不再单纯,这里面掺杂了太多政治性和动机不纯。

  最后,尽管在现实里弱势群体还远远没有实现平等,在舆论上却已经矫枉过正了,形成了畸形的“政治正确”风潮。

  如果把某些群体变成敏感禁忌话题,别人说不得,谈不得,恨不得避而远之,三缄其口,那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平等。

  我希望这社会上的人,不论性别,肤色,人种,外貌,都能有一样的选择权,也承担同等的义务。他/她们不应当被歧视,但也不需要变相的特权。

500

点击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