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的进步,完全可以踩着美西方
1989年,印度的人均GDP是346美元,而我们是310美元。而今天,中国的人均GDP大约是印度的四倍,在2020年就达到了一万一千美元左右,更不用说再过几年我们的GDP总量就会超过美国。
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对这个国家抱有许多美好的期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不好的认识,那就是西方正在衰落,他们有一堆问题,不用把他们当一会事儿,过几十年就把他们摁在地上可劲儿摩擦。观网上这种思潮,我感觉挺盛行的。
所以,我想在这篇文章里和大家探讨两个问题:西方在衰落吗?他们还有没有可学之处?
1,西方在衰落吗?
如果要考量形势的此消彼长,那他们的确正在衰落,因为中国越来越强大,相比之下他们自然越来越小。这一点毫无置疑,甚至没有论述的必要。
可是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大家认同美好生活是自己的向往,那我们就要考量人民的生活水准如何。
这一点从数据来看,西方不仅没衰落,而且很可能会和过去百年一样,仍然在人类发展的最前沿不停成长。这里我们以美国为例。
从1850年到现在,不论战争还是经济危机,不论总统国会换来换去,不论对手是苏联还是西欧,不论有没有殖民地和奴隶,美国平均下来每年都有2%的增长速度。伴随着两百多年的经济成长的,是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稳定。你可以说“大明两百多年祖制也没变啊“,但请你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改革开放没恢复朱元璋的祖制,而是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人均GDP是比较各国人民生活水平最直接的指标。那么,大家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人均GDP什么时候才能超过美国呢?对此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测算。
首先,我们需要做几个假设:
1)美国的人均GDP仍然会以2%的增速成长
2)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不会发生大的波动
3)没有其他的重大事件会影响两国的经济走势
此时。影响答案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中国的GDP平均增长率了。为了方便理解和计算,我们把刚才的问题调整一下:
如果中国的人均GDP要在2049年超过美国,那我们需要怎样的增速呢?
我从世界银行下载了中国、美国过往的人均GDP数据,以此为基础用简单的excel功能求解,
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计算方法是利用过去的数据找一个基准值(我图方便取的平均值,肯定有更精细的办法),然后用假定的增长率推算未来的数值。
答案是8%。
会看风闻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这个数字成真的可能性有多少。
那么,我来下个结论:在国际博弈中,西方的优势会越来越小,这点毋庸置疑;但如果比较人民的生活水平,他们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遥遥领先,远远谈不上衰落。
至少在生活水平上,我们任重道远。既然这样,我们就该学习一切先进经验和失败教训。
当然啦,大家也不必伤感。只要我们的增速按现在的趋势维持住,那中美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人均GDP超过他们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我们就比当年的老大哥好多了。而且美国多行不义,那哪天自毙了也没准是不是。。。
苏联老大哥当年那可是一点能追上的迹象都没有,稳稳地跟在后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查05年后俄罗斯GDP的走势。来源:https://voxeu.org/article/soviet-economy-1917-1991-its-life-and-afterlife
2, 他们还有没有可学之处?
其实这一段我本来想举几个我有所了解的例子,比如植入广告的披露啊,居民区的治理啊,但是写着写着就有种大象公会的感觉。。。得了,几百字全删了。我邀请大家分享你所在行业的情况,猴不猴啊?我就只说说我自己的领域,经济学。
一直以来大家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西方的经济学不适用中国,中国没有经济学诺贝尔奖是因为西方的偏见。。。其实这些说法都经不起推敲。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风闻肯定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小伙伴,如果你发现我说的有不准确的,欢迎指正。
美国美联储在去年六月通过DSGE对美国经济的预测,英语能力强的小伙伴可以去读一读。通过这样的模型,各国央行就可以制定影响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来源:https://libertystreeteconomics.newyorkfed.org/2020/06/the-new-york-fed-dsge-model-forecastjune-2020.html
简单来说,这类模型是对整个经济体的模拟,其中包括了数十个变量和数十个描述他们之间关系的公式。它,就是中央银行的水晶球。
很多国家的央行都把DSGE作为制定货币政策和进行经济的预测、分析的重要参考。他们只要去测算经济体的几十个相关指标,就能得出关于经济未来走势的靠谱的预测,由此可以指定政策。
这样一个重要的模型,全世界政府都要仰赖它,那它的成型都有哪些重要的贡献者呢?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它的英文维基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Dynamic_stochastic_general_equilibrium),你会发现,
没有中国经济学家。
你可能会说了,西方的破模型不适用于我们,谁稀罕研究啊?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也在使用DSGE。我不是内部人士,但下面的几个报道足以证明,有兴趣的话请自行百度更多:
轻松走进宏观经济分析读《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及其应用》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wh_138/ly/201405/t20140523_56172.html
央行高级研究员周潮来所讲述《DSGE Modeling and its recently Development》http://iaed.caas.cn/xwbd/zxbd/141129.htm
人大召开新形势下宏观DSGE模型学术研讨会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1/332788.shtm
当然,在08年经济危机之后,DSGE受到了很多批评,有人说应该建立新的模型,也有很多人提出了改进的方法。那么这些新模型和改进里,有多少来源于中国经济学家呢?
这里没有直观的资料。但我过去一个月都在读相关的综述、论文。我可以告诉大家:
基本没有。
我想这足以说明在经济学领域上,我们和西方的差距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我国顶校的经济学教授大多是哪里毕业的。
结语
假设各位在读高中。班上有一个同学成绩比你好一些,而你俩的关系不太好。你挺不开心的,换谁谁也不开心。这时,你有两个选择:
1,与其老死不相往来,各学各的
2,趁着还没撕破脸,参考一下人家学习方法,看看有没有自己能用得上的
如果你的目标是高考取得好成绩,那么选2,应该没什么心理负担吧?
而大家最喜闻乐见的的公知们的选择是
3,变成这个同学
这tm就很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