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爱豆VS清华博士,这波打脸堪称今年最狠

作者|   她姐

来源|   她刊

  在娱乐圈,人设翻车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前两天高考出分,时代少年团的成员之一马嘉祺就贡献了“新一翻”。

  前脚还在卖学霸人设。

  后脚高考出分光速打脸。

  常年冲浪的吃瓜群众,早就看惯了这娱乐圈里的把戏。

  有瓜出来,管你是谁,凑上去图个热闹而已。

  但马嘉祺的粉丝,却不能忍受自己爱豆连续几天被挂在热搜上群嘲。

  于是积极站出来维护——

  先是跑到爱豆微博下大段大段地、一波一波地刷贴心话,情真意切的程度,令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500

  这两天甚至还刷出来了#马嘉祺 一起去未来#这种加油打气的新话题。

  接着是跑过去撕马嘉祺的经纪公司不作为。

500

  最后,是为了爱豆的事业做长期考虑——维护路人盘。

  嘲我爱豆的,我就嘲回去。

  一个叫@三国杀火树的人就和粉丝对上了。

  火树在网传马嘉祺花了30万的培训费用的八卦中开麦:这钱不如给我。

500

  粉丝觉得他站着说话不腰疼,勇敢回怼:

  你行你来,九漏鱼一个

  请问您是985还是211,还是被清华北大录取了

500

  注:九漏鱼(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

  结果,好巧不巧。

  这个火树,是正儿八经的清华博士。

  一个新的话题出现了——#马嘉祺粉丝 清华博士火树#

500

  其实事情出来路人看到只是笑笑,她姐也不愿再聊。

  因为表面看,这不过就是明星人设翻车,粉丝为翻车买单。

  但当事情发展到粉丝努力维护自家爱豆,甚至维护出一种全世界都在与自家爱豆为敌的悲壮感时。

  她姐突然觉得,这多少有些可笑和荒诞。

  到底怎么回事,咱们从头说。

500

  他到底为什么被嘲?

  先给不太关注娱乐圈的朋友们介绍一下这次的中心人物。

  马嘉祺,男子组合“时代少年团”的成员,也是TFBOYS的师弟。

500

  之前上过国综《快本》,也参加过《我就是演员3》。

  对于普通路人来说,他最出圈的关联词,应该还是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的那句「什么是快乐星球」——这是他在《快乐星球5》中唱的一句魔性歌词。

500

  这次他的“反向再出圈”,也没那么复杂。

  一句话概括,就是他参加高考,没过当地337分文化课分数线,,网传文化课考试只考了307分,比当地的艺考分数线低了30分。

  疑似其中数学25分,英语44分。


  分数被爆出来之后,马嘉祺在微博上发了篇“小作文”进行回应。

  大意是「这次成绩不理想很抱歉,自己也是个普通人,一直在努力学习,未来不会放弃」,并且安慰了一下粉丝。

500

  看到这,她姐本来觉得事情该结束了。

  毕竟,往年也不是没见过明星考试失利或者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

  前有某影后数学考了不到20分,后有前女团成员连续几年高考失利。

  网友们也不是没“嘲”过,可很快,这事过了就真过了。

  唯独到了马嘉祺这儿,一次高考失利,“嘲”得比连续高考失利还久。

  甚至还有网友为了调侃他,创造了新的测量单位——1马。

  怎么到马嘉祺这里,事情就过不去了?

  网友到底为什么“嘲”他?

500

  “嘲”他,在于两个字——学霸。

  马嘉祺身上是有一个学霸人设的。

500

  某网络搜索关联词

  在他高考前,微博上就出现了不少和他学习相关的词条。

  不是展现“胸有成竹”的考前场景,就是让家长放心这个学霸偶像可追。

  阅读量奔着千万、上亿去了。

500

  考前既然有,考后也得安排上。

  虽然没出分,但“学霸本霸”必然是一名能上大学的准大学生。

500

  再看马嘉祺给母校47中拍的宣传片。


  开篇即出境,第一句话是回答老师「关于模拟考成绩」的问题——

  “(模拟考成绩)还行吧。”

  其他场景里的他,包括但不限于看书、让老师指导课业……

  就算不是「学霸」,也妥妥是个成绩不差、热爱学习的学生。

500

500

  出分前一天发文的《VogueMe》更绝。

  文章的策划内容是“魂穿校园文”。

  马嘉祺的设定同样是一个“学霸”型人物——一位会被“争相借阅数学笔记”的优秀学生会会长。

500

  可有粉丝表示:「这不怪我们哥哥,都是公司搞的,哥哥人微言轻,他只能配合!」

  但,马嘉祺就真的无辜么?

  倒也真的未必。

  采访里,被问到「哪怕再忙,也要坚持的一件小事是什么?」

  其他队员说的是洗澡、刷牙这种小事,但忙起来连澡都顾不上洗的马嘉祺,说自己再忙也要看书。

  所以,课本不是书?

500

  《迷妹专访》

  他在宣传物料里分享自己背英语单词的方法,粉丝转头开始get同款,甚至一步步写明了get同款的方法。

  网友直言:我还真是没太见过,学习一般的给其他人分享学习方法的。

500

  说到这里,你看明白没有,网友嘲讽的是他高考没考好么?

  不是!

  真正被嘲的,其实是他的人设翻车。

  你可以没考好,你可以再接再厉继续考。

  但是你明明在宣传、采访里立了学霸人设,最后英语考了44,数学考了25。这时候突然说「清楚自己是个普通人」了?

  吃完了「学霸人设」红利,然后甩甩手表示「我不是,我没有」,就想走。

  没这个道理。


500

  内娱卷不完的人设

  说起来也是挺好笑的。

  娱乐圈明星卖人设,真是常卖常翻。

  前段时间的论文撰写季,不知「知网」为何的翟博士仍然是许多毕业生们的「嫌弃对象」。

500

  眼看着人设一个接着一个塌,可明星和经纪公司们好像就是学不乖,放不下手里这人设。

  图什么呢?

  所求的无非就两点——明星火了,公司赚钱。

  都说「小红靠捧,大红靠命」,俊男美女们一茬接着一茬往娱乐圈里挤,公司一茬接着一茬签,谁知道自己命里能不能红。

  捧一下,总归是可以的。

  而立人设,是成本最低的「捧人」方式。

  我画一个人设的框架,你就在这框架里活动。

  不出错,还能收割一批对应的粉丝。

500

500

  但,人设哪是说有就有的。

  娱乐圈里,最开始打造所谓“人设”的,应该还是当年的范冰冰。

  至今提起“X爷”来,大家的第一反应还是“范爷”。

  帮她成功打造了人设的杨天真,在打造其他艺人时,也总是在复制这一套验证过的方法论。

  乔欣还签在杨天真旗下的时候,杨天真就聊起过乔欣的人设问题——

  「我们之前给她概括的关键词是:年轻、清爽,可成为。但这其实是一个不太有存在感的关键词。」

  这意味着,「没有绝对的不可取代性。」

500

  朱亚文也曾经因为人设不够清晰,给大众造成东一榔头西一棒锤的感觉。

  “一会儿是晒娃,一会儿是荷尔蒙……”

  但打造一个有记忆点的人设,可没那么容易。

  壹心为了让艺人「被记住」,包括杨天真、商务、经纪、宣传等人一起齐上阵,可能还是一片混乱。

500

  而最简单、直接的「立人设」办法就是投其所好。

  即,现在什么人设流行,那就设定什么人设。

  你需要什么样的人设,我就提供什么样的人设。

  如果说以前贴标签还是个性提纯,是放大明星身上现有的特质。

  现在立人设,多的是拼贴捏造。

  有也得有,没有也得有,什么流行就得有什么。

  力求空手套住大白狼。

  可流行的人设一手就能数过来,什么吃货、女子力(总攻)、老干部、富二代……

  娱乐圈可不就卷起来了。

  先是卷各种人设,再在各种人设里卷。

  君不见「吃货款」里,曾经出现过暴饮暴食可变瘦。

500

  更细致一点的,逮着同一种食物使劲「薅」。

  比如从一天4杯奶茶,进化到一天多的话可以喝8杯。

500

500

  这边厢奶茶已经一天8杯了,那边厢可以有半糖每天两三杯。

500

  「吃货圈」里扎堆的太多,观众开始嫌烦了。也可以马上反其道行之,通过吃的少,展现一波「人间真实」。

  既有一口面包能嚼几十下,也有鸡腿只吃一小口。

  说白了,现在是一个哪怕捏造人设,也需要有一个人设的时代。

  只要,能被记住,不被替代。


500

  人设内卷的尽头

  在风起云涌的娱乐圈,人设成了一种刚需。

  造星公司、明星和粉丝,都深谙这一套运行规则,也因而三方合力,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公司打造人设,明星实践人设,粉丝维护人设。

  但这一套规则运行下去的前提是,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打造人设的明星如此,走偶像路线的艺人也是如此。

  人设不能崩塌,偶像不能失格。

  这并非大众严苛,而是你一旦选择进入这个角色,就意味着你要遵守游戏规则。

  她姐前面说了,这是一个捏造人设,也要有人设的时代。

  但,这也可能是一个,捏造的人设不再走得通的时代。

  从马嘉祺人设翻车事件来看便是如此。

  所谓“完美”的闭环,注定不可能完美,事情早在第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所谓的人设,不过是一个剧本。

  在聚光灯下,马嘉祺在扮演马嘉祺。

  但吊诡的是,马嘉祺是一个养成系爱豆,他无时无刻都生活在聚光灯下。

  他的成长过程,事无巨细都呈现在了大众面前。

  公司为了让粉丝参与“养成”的过程,会在训练的同时,放出各种物料。

  在公司的B站帐号上,至今已经上传了近900个视频,涵盖了包括马嘉祺在内的练习生,从日常玩乐,到练习考核的点滴。

500

  一个豆瓣网友对马嘉祺事件的评价极为准确——

  “养成系生活在楚门的世界,但不是时刻都有剧本兜底。”

500

  但,最让她姐感到荒诞的,还不是马嘉祺的人设翻车。

  而是这个以“马嘉祺们”为主角的现实版《楚门的世界》,构建过程远比电影还要荒诞。

  《楚门的世界》中,楚门从小生活在一个被设定的世界中。

  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但现实中,“马嘉祺们”并非被蒙在鼓里。

  他们接受了这个设定、践行着这个设定。

  他们把自己主动变成“楚门”,在镜头下生活,和导演一同演一场观众想看的戏。

  演到最后,甚至都骗过了自己。

500

  《楚门的世界》 

  被一同欺骗的,当然还有屏幕前的观众/粉丝。

  屏幕前的人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2000多年前,如柏拉图的“洞穴之喻”能完美地解释这一切。

  “洞穴之喻”讲的是,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因而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人认识事物以及世界的方式,是通过媒介与感官的。

  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通过媒介和感官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

  但真实的世界,是楚门的世界,是一个捏造出来的、掺杂着虚假的世界。

  有人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难道还没有分辨虚假的判断力吗?

  那未成年人呢?以及,成年人真的能逃离吗?

  这是一个全民直播的时代。

  当见识了太多捏造的真实,以及自己也在捏造一个不真实的自己的时候。

  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分清,到底什么是虚假,什么是现实。

  《楚门的世界》的最后,楚门抛弃了设定好的一切,为自己的这场漫长的真人秀拉下了序幕。

  推开那扇门,走进了现实的世界。

500

  而马嘉祺翻车的结尾,是马嘉祺发长文道歉——

  其实我一直都清楚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500

  希望围观着这一切的你我,也都能认清现实和虚拟的边界。

  爱真实的人。

  而非虚拟的人设。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小怪兽、圆子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