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背后的工业较量:中国逆境崛起,美日选择躺平

文/公众号:铁拳何处击

主笔:知非

编辑:何处击

来源:观察者网guancha.cn

500

周身上下都是拳,挨着何处何处击。

不久前,倍受关注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看上去,这次发射和以往的神舟发射没什么区别。但它却可能是人类载人航天领域二十多年来最重要的事件。

神舟12号的发射,使得太空中的常住人口一下子增加到了两位数,十人!

空间站代表着人类最高的技术成就,目前仅有中美俄三大玩家,而这次的发射成功令我们在太空中的人口比例已经不输美俄。

很多人不明白,这和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那就再讲一段历史。

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很多老百姓还吃不饱饭,中国却立马搞起了两弹一星计划。

据说,有人问中国火箭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蓝天空空如也,到底有什么值得探索和开发?梁思礼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高度,就是资源。

今天老何给大家讲一个中国工业化故事,区别是,它不是向天空要资源,是向地下要资源,要矿产资源。

这个故事关于开车。一群奋斗的中国人,从零起步,在最难的道路上,把最难设计的车,开出了全世界领先的水平。

《流浪地球》的原型车

咱们要说的车,叫做矿卡,也就是专门在矿区用的卡车。

你可能没有挖过煤,不知道矿卡长什么样,但电影流浪地球你看过吧。看过电影的人肯定都记得其中一个关键的道具:大卡车。

500

这种卡车就是科幻界的矿卡,专门运送石头供聚变做推动地球的燃料。电影里,主人公刘启跟韩朵朵偷的那辆大卡车,一个轮子比人还高,一发动就会对人说:“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500

现实中的矿卡,没电影里那么酷炫搞笑,但是论高大威猛,也是足够惊人了。

500

所以,驾驶一辆矿卡,真的非常危险,碾压到旁边的行人,可能司机自己都感觉不到。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不是说着玩的。

500

其实非要较真的话,流浪地球还是低估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别说2075年了,就是现在,中国的矿卡自动驾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咱们中国的工程师,在全世界最恶劣的环境中,挑战最难的技术难题,把起步早20年的西方企业,都比了下去。

矿区司机血泪

一般说起无人驾驶,或者工业机器人等话题,都绕不开一个伦理问题:机器换人,会不会导致很多人失业?

不过在矿卡这个行业里,就不用太担心了,因为驾驶矿卡,对司机真的是一种极大的折磨。

首先就是咱们刚刚提到的危险性。

矿卡顾名思义,就是在矿区运载矿石用的。这矿区里的道路,往往都是非常危险的,可能路边就是悬崖峭壁。尤其是倒车卸货的时候,车轮要倒到悬崖旁边,稍微出点差池,摔下去粉身碎骨。

500

我国著名的稀土和铁共生矿白云鄂博,矿区道路基本就在悬崖上

500

想象一下,夜晚开在这种道路上是什么感觉

矿卡这么大,司机的盲区也是很要命的,一不小心,可能会碾压的其它的小车。

2018年,中国一个大型矿区就发生过严重事故,一辆矿卡碾压了一辆皮卡指挥车,导致4死1伤,矿区停产整改几个月,经济损失也非常巨大。

另外,矿卡司机平时开车也是非常痛苦的。矿卡几百吨的重量,在矿区的土路上,压过去就是一道深沟,时间长了路面极其颠簸。这车设计的时候,也没法照顾减震,据说普通人坐在矿卡里,十几分钟就能颠到吐。

中国的大型露天矿区,又大多分布在内蒙、新疆等等环境恶劣的地区,冬天零下50度,司机还要上夜班,哪个不是落下一身病。

500

泼水成冰的工作环境

不光是肉体折磨,矿卡司机的精神压力也是很大的。一群大老爷们,整年呆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就在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内来回开车,这谁受得了?

所以,现在中国各大矿区,根本招不到新司机。内蒙白云鄂博矿区,司机平均年龄高达52岁。

前两年,白云鄂博矿面向全国招人,才招到30个,过了一个冬天,留下的只有3个。

用自动驾驶取代司机,无论对矿企,还是司机,都是一件好事。

中国难度催生中国高度

国外的矿卡生产企业,很早就在研究无人驾驶了。

目前全球最大的矿卡企业,包括美国的卡特彼勒、特雷克斯,以及日本的小松等等,他们研究无人驾驶都有二十年了。

1996年,卡特彼勒就推出了第一代无人驾驶矿卡,2013年开始商用,到2020年,在全球运营着280多辆无人矿卡,运送物料达到20亿吨。

500

卡特彼勒的无人驾驶矿卡

相比之下,中国的无人矿卡企业,都是年轻的创业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踏歌智行、慧拓智能、易控智驾等。

这些年轻的中国企业,又不像卡特、小松他们有长期的技术积累,能做得好矿卡的自动驾驶吗?

最近,老何有幸跟踏歌智行的CTO黄立明先生聊了聊,结果发现,咱们中国人不光能做,而且很多地方,比国外同行都要强得多。

谈到卡特、小松的技术水平,黄老师是这么说的:

我承认小松卡特的方案的成熟性,因为他毕竟跑了这么多年,但是我也质疑他就这种成熟性带来的方案的环境适应性。就是说,可能他那个方案拿到更恶劣环境底下,他可能没法部署实施和支撑无人化的运营了。

小松卡特的方案如果真的环境适应性很好的话,程度很高的话,为什么在全球不是一个上万辆甚至十几万辆车的这么一个规模,到现在只有300台。

典型代表就是说他那个方案可能到中国这块就可能水土不服。中国的矿区跟国外矿区是不太一样,我要在一个更复杂的恶劣的环境底下,要实现它的无人化,你可以认为(难度)真的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别。

卡特彼勒最早的无人矿卡,是应用在澳大利亚的露天铁矿里。矿区环境那是相当优越,本身就在大平原上,道路宽度可以达到50米,可供两台车相向行驶,道路跟山体的安全间隙也留的很充分,就算自动驾驶系统有点误差,问题也不大。

500

卡特彼勒无人驾驶在澳大利亚的应用,环境要好得多

可是一到了中国的矿山,那就像是从新手村出来直接见大BOSS,被虐得一言难尽。狭窄的道路,险峻的山崖,延绵几公里的陡坡,让外国工程师望坑心叹。

很多地方说是露天矿,实际上矿石埋藏很深,要挖下去200多米,司机实际上是在悬崖上开车。

500

中国矿区环境

再有一点,就是中国人过去开矿,都是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很多道路修得很不规范。比如道路的爬坡角度,国家规定最高不能超过8%,实际上,很多地方都修到了15%,因为这样能缩短长度,节省开支。

可是坡度增大,就给自动驾驶的传统系统增加了难度,别一不小心就溜坡了。

再比如,有些矿区的道路宽度只有12-13米,而一辆矿卡的宽度是7-8米,根本没法错车,拐个弯也很困难,对控制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外国人纯靠天赋吃饭,做出来的自动驾驶系统,只能在舒舒服服的环境里用,到了中国矿区都得歇菜。

但是中国的企业,从一开始就在跟艰苦的环境搏斗,最后磨练出的本事,当然就更胜一筹了。

可以这样说,在无人驾驶领域,特殊的中国难度,催生出了特殊的中国高度。

大杀器5G

中国自动驾驶还有第二个大杀器,那就是5G。

很多人会质疑,中国独立自主投入5G,貌似对手机应用的影响目前还有限,那其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其实,5G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老百姓的手机端,它会对工业互联网领域产生巨大且持久的影响,在无人矿卡领域,就发生着这样的改变。

咱们说的自动驾驶,可不是控制一辆车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调度。一个矿区里面,可能有2000多辆大小卡车,同时在狭窄的道路上运行,相当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一个调度不当,就要重演前面提过的碾压事故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指望每一辆汽车,在错车时临时去做判断,必须有一个中央控制平台,统一安排路线。

那么,这个中央控制平台跟车辆之间,就需要实时传输数据和指令,只有5G才能充分满足其带宽需求。

500

说到5G,咱中国可就不困了,在座的各位一起上,也不是对手。

5G在自动驾驶上的应用,不是自动驾驶企业的单打独斗,包括华为、中国移动这样的移动通信企业,已经跟国内自动驾驶公司成立了产业联盟。踏歌智行就在华为的支持下,在白云鄂博矿区实现了基于5G的自动驾驶。

有了5G加持,不光能提升调度效率,还能直接搞人工远程驾驶。在复杂路况下,车辆把视频信号传到控制中心,老司机坐在屋里,就可以像玩VR游戏一样,直接开车了,是不是比流浪地球还科幻?

500

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再加5G这个法宝,这就是中国无人矿卡行业,跟美国、日本叫板的底气。

摆脱煤炭隐痛

这套基于5G的无人驾驶系统,一旦投入商业化使用,对中国露天采矿行业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就是安全。中国露天煤矿的重大事故中,90%都发生在运输环节。如果应用了无人驾驶,就算无法避免事故,至少减少了人员伤亡。

500

其次是成本。大家觉得挖矿最大的成本是什么呢?对于露天矿来说,其实成本根本不在于挖,而在运输。根据行业统计,露天矿的成本结构里,运输、排土占到了61%。

这个运输成本里,20%又来自司机的工资。换算一下,司机成本大概占到整个矿区成本的12%。

我们前面讲过,这两年招聘司机非常困难,根据辰韬资本的研究,从2016年到2019年的短短4年内,矿卡司机的人力成本就上升了50%,涨幅堪比房价。

根据踏歌智行的计算,进行无人驾驶改装后,一辆矿卡可以节省下每年35万元的利润,如果一个矿区有几十辆车,一年就能多赚上千万。

你可别小看这上千万,利润提升的背后,关系到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个非常缺少石油的国家,每年要花上万亿人民币进口,相比之下,中国的煤矿储量就很丰富了。

但是,虽然中国不缺煤,却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

500

2019年,中国进口煤炭3亿吨,位列世界第一,超过第二名印度50%。

中国进口煤炭的来源,很多还是来自澳大利亚这样,对中国抱有敌意的国家。有些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去年下半年,中国叫停澳大利亚煤炭进口,随后国内煤炭价格就是一波大涨,严重打击了制造业的利润。

500

为什么中国不缺煤,还要去进口澳大利亚煤炭?原因就出在成本上。咱们说过,海外一些露天煤矿的自然条件太好了,开采成本也就低得多,即使漂洋过海运过来,也比国内煤矿便宜。

如果我们能利用无人驾驶技术,把国内煤矿成本降下来,中国才真正有资本,去摆脱对澳大利亚的资源依赖。

中美自动驾驶之战

最后,如果眼光再放长远一点,矿区无人驾驶的意义,可不仅仅限于矿区。

说起无人驾驶,就不得不提到中美的路线之争。美国的无人驾驶企业,更多关注单车的智能程度。

特斯拉跑在路上,遇到任何突发情况,都要依赖车上的电脑自己做判断。这样的判断能力,再怎么强大,总有出错的那一天。

中国的自动驾驶路线,更强调车路协同。也就是说,有一个调度中心,收集了路上所有车辆、行人、环境的信息,统一对大家进行调度,提前避免了复杂的事故情况,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驾驶。

500

深圳市智慧道路规划

矿区无人驾驶,天然就具有车路协同的基因,肯定会为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所以说,中国无人矿卡企业,今天经受的每一次危险、复杂的环境考验,都为中国自动驾驶挑战世界之巅,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突破西方垄断的关键节点

今天,我们一次次见证中国的经济奇迹,老何总结,这条路上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

第一,中国往往是在最艰难最不可能的地方,趟出来属于自己的道路,而这种自生长的道路生命力极端强劲,往往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比如人矿卡领域,中国的条件比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恶劣,所以一旦研发出来,立刻就具备了很高的壁垒。

第二,中国能够突破西方技术垄断的区域,往往都是在他们的大企业已经高枕无忧,已经在舒适区里躺平了。

就像卡车行业,小松、卡特彼勒们往往已经觉得世界上就我们自己哥几个玩了,自身的技术迭代动力不够,给了中国企业很多机会。

这些重大突破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经济不断腾飞的根本性内生动力源泉。

今后,何师父会经常解读一些类似的中国经济时刻,当然,我既会讲优势,也会分析不足,期待提高。您有什么好的选题和思路,也欢迎留言评论区告诉我们!

500

END

500

关注何师父,人生不迷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