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舱门打不开的原因,我也认为同内外气压差有关,这是两位大神网友的分析
【本文由“绝醒一七三五号”推荐,来自《杨利伟《太空一日》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披露大量惊心动魄的瞬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5865237132868
大神,请教您一下,神舟七号舱门打不开是什么原因?我都记不得在哪看的了,说是当时算气压的时候,把两名航天员的身体体积给忘了,是真的吗?
我也认为是内外气压差导致的问题,但没有查到权威说法。有两位网友对此问题做了分析,我认为有理有据,可以参考一下:
网友njddyd:
当年看过神舟七号太空行走的实况转播或录像的人,应该记得一件事:翟志刚在气闸舱里打开对外舱门时,第一下没能打开,过一会再开门也费了很大劲,但开一条缝后就好开了。
记得当时有记者问有关研制人员,回答也不清不楚,没能说出原因。实际上就从录像中看原因也很清楚:气压。气闸舱减压时,不会是打开一个口把空气放掉,因为带上太空的空气是很宝贵的,不能白白放掉,气闸舱减压花了那么长时间也说明了这一点,是用抽气机把空气抽到容器中保存起来。抽气就不可能抽到完全真空,总会残留点气压。舱门直径约70到80cm,再小了穿太空服就很难进出。按小的算在还有百分之一个气压残留时,舱间上就有38公斤的压力,如果是80cm的舱门就有50公斤的压力。很显然在太空失重,宇航员无法生根的情况下,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去开门是相当困难的。
看录像时如果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当翟志刚把舱门刚打开条缝时,有许多碎屑从门缝中飞出舱外,说明还有残余空气排出。解决方法很简单,在大舱门上再发个排气小舱门,只要有几cm直径就行了。在开大舱门前先把小舱门打开排出气闸舱中的残余空气,待排尽后舱门上的空气压力就没有了。如果这个小舱门直径4cm,即使在不放气的情况下,气体压力也只有13公斤(假设太空舱中气压与海平面相同),如果放到十分之一大气压,一个手指就能打开。如果嫌小舱门复杂了,装个小阀门也行,可靠性还好些。当然这个小舱门或阀门装在舱壁上也行,但将来太空对接时也需要进行舱门两侧的气压平衡,装在舱门上以后就不用改了直接可以用。
网友林基丛111:
神舟七号的园满成功又一次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更加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但略觉不足的是舱门难以打开,当时包括自己在内的数亿关心神舟七号的观众都为之捏一把汗。从电视直播节目中好象还没看到肯定和满意的答复。作为平民百姓的我,和神舟七号的相关科技人员联系不上,在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舱门难以打开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舱内的压力没有完全泄致0大气压。这从舱门刚打开时小纸片样的东西快速飞出的现象完全可以说明;舱外是高真空状态,如果压力平衡,绝不可能出现舱内物品飞出舱外的现象;如果压泄到0了,纸片类物品绝不会自动飞出,更不会以很快的速度飞出。从纸片飞出的速度分析。
当时的舱内压强只少应该在0.1个大气压以上,值得庆幸的是,在舱门打开的瞬间,没有把我们的航天员吹向远太空,或把航天服刮坏,否则后果不可设想!从航天员的交谈中也可以得到证实:航天员几次提到泄到一个压力,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因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压力是1个大气压(与地面的压力相当),出舱前泄到0才是对的。
如果当时舱内是0.1个大气压,舱门的直径是80厘米,舱门所承受的压力在2500千克左右;0.01的压强,舱门所承受的压力也在250千克以上,设想航天员在脚没有支承力、只能一只手用力的情况下,要打开舱门,得付出多么大的力气啊!怪不得当航天员用力开门时,整个飞船都在晃动。真得非常非常感谢我们的航天员,没有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是绝对打不开被强大压力压着的"沉重"舱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