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回到春天

500

  作者 | 南风窗新媒体主编 李少威

  阳台上纷纷挂出了国旗,礼花拉响,漫天晶莹。

  今天(24日)下午,广州市宣布,荔湾区芳村片区解封,中海花湾壹号社区居民,像过节一样庆祝生活回到常轨。

500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荔湾区芳村片区调整分级分类防控措施的通告(截图自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仪式感,在这一刻如此重要。下午2时15分,第一辆社会车辆从鹤洞大桥西侧上桥,驶出芳村。车上的温先生说,20多天没上班,听到解封消息,马上开车排队,上班去。

  直击广州芳村解封,首辆过桥车的司机兴奋出发

  生命守护者——医护人员,与居民一一握手后上了大巴,挥手告别。

  炎炎酷夏,广州人却感觉到了春意。

  Delta变异毒株对这座城市的威胁,被一股顽强的集体力量解除。基于全民核酸检测的数据显示,广州已经连续5日没有新增本土病例。

  云开见月,胜利来之不易。

  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阻击战,让人们重新发现广州,读懂中国。

1

  一夜之间

  为什么Delta变异株会在广州出现? 

  一是这一变异株首次在印度发现,泛滥于东南亚邻国,而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二是全球疫情未得缓解,为了把病毒阻挡于国门之外,中国的入境航班被主要集中于广州。

  这两者,都增大了病毒进入广州的可能性。

  从第二点中,人们应该就能窥见一点中国的独特性:整个国家是一体的,地域分界不会把国家切成一个个利益条块。广州,被赋予了为国“守门”的责任。

500

  根据国际机场协会最新公布的2020年世界机场客运量排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以4376.8万人次的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图源:广州日报)

  这在大多数国家是做不到的,尤其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基于功利法则来组织社会,整个社会就会表现为功利导向,在危机面前更是如此。

  把镜头推向特写,进入广州这座城市,这种一体感会更为强烈。

  5月21日凌晨,这波疫情目前所知的首发病例——荔湾区锦龙社区的郭阿婆,核酸检测初筛阳性。

  这是凌晨,一座有1800多万人的超大型城市正在梦乡酣睡。一瞬间,所有的力量都马上醒来了。

  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办和荔湾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10个工作小组成立,连夜排查启动。

500

  广州荔湾区市民排队做核酸检测

  上午9时许,通告发出:发现1例新冠肺炎核酸疑似阳性人员,7名密切接触者全部隔离。

  下午15时,采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样本1.65万份,对8个重点场所实施封闭式管理。

  下午17时,初步甄别密接者16人,次密接者67人,全部隔离采样,对重点场所环境采样135份。

  18时,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召开。

  这个过程叙述起来非常简洁,但只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背后是无数人的紧急动员和密切配合。

500

  6月3日起,在荔湾芳村封闭封控管理区域,一支由属地社区基干(志愿者)、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组成的社区“三人小组”开始运作。按照部署,“三人小组”主要承担开展健康监测、上门核酸采样、落实隔离监管、协助转送排查、配合疫情处置、协助物资配送、反映群众需求等职能(图源:广州日报)

  连夜工作的目的,一是找出密接者、次密接者,稳定重点场所的流动性,尽可能限制病毒活动范围,二是抓住流调的最佳时机,绘制出由所有可能性构成的轨迹,三是掌握全面可靠的信息予以公布,防止谣言的生成和扩散。

  这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

  迅速有效的行动,反馈到社会领域,就是赢得社会信任,让日常秩序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广州人自始至终坚信疫情可控,淡定、配合,和政府的高效表现密切相关。

  不妨和我国台湾省的表现做一个简单对比。

  疫情发生后,台湾当局拖延、隐瞒,流调无法彻底进行甚至干脆宣布放弃;

  为了转移矛盾,把社会情绪引向首发病例出现的万华区,让当地人被污名化;

  由于对当局不信任,密接者隐瞒接触史,特定人群遭受歧视,社会发生剧烈的意见分歧;

  人们惶恐不安,把超市抢购一空;

  当局在一步一步的恶性循环中,陷入说什么都没人相信的“塔西佗陷阱”…… 

  台湾省的表现一点也不陌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也正因如此,中国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才被凸显和认识。

  政府的高效,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但仅此一点,还不足以提供全面的解释。因为,一种整体表现,不是由特定时候人的偶然性行动所决定的。

  它是长期的制度与社会磨合的结果,是一种集体的自然反应。

2

  不可能的恐慌

  各种防控措施,无缝衔接地运转起来。

  在进行了两轮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之后,荔湾区全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随后,全员核酸检测扩展到相邻的越秀区、海珠区,以及天河区、白云区和番禺区的重点区域。

500

  2021年5月26日,广州荔湾,市民正在手机上填报核酸检测个人信息

  接着,广州要求离穗旅客应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很快又把要求提高到48小时,尽可能防止病毒溢出。

  分类分级防控措施快速出台和落实,同时,全民疫苗接种以加速度推进,尽速构建群体免疫屏障。

  5月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宣布,即日起加密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召开频次,此后便几乎每天一场,及时、权威、准确、全面地向公众传递疫情信息。数据显示,5月21日-6月23日,广州共召开疫情防控发布会33场,87家单位,136位发布人出席。

500

  6月21日上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现场(图源:广州日报)

  除了与疫情相关核心信息外,发布会还把资讯范围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人文关怀,生活物资保障、公共场所防控、端午假期安排、心理压力排解……人们想要知道的,发布会上都有;人们没有考虑到的,发布会也会考虑到。一句话,没有空白需要人们“脑补”,没有空间让谣言孳生。

  身在广州的人们从中得到一个印象——所有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了,政府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们24小时没有间歇地在努力着,自己正得到最好的保护。

500

  医护人员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后脱下防护服,贴身的衣服全湿透,防护服里的汗水哗哗地流下(图源:广州日报)

  拥有信任,便心中安泰。

  还有一些基础性的背景,是早已被人们共同确认的。

  其一,中国的核酸检测能力、疫苗生产供应能力以及服务保障能力不存在任何问题;

  其二,中国是一体的,城市也是一体的,国家有能力举全国之力支援一个地方,城市也有能力协调不同的单位(如医院)的资源和人力,不计利益得失共同对抗病毒;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资源的分配是平等的,国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这一点是对比全球抗疫表现之后,中国人获得的共同信念。

  结合在广州看到的身边情景,人们当然就不会恐慌。

500

  疫情之下的广州(图源:生活方式研究院 摄影:YB 邓桑榆 白鸽鸽)

  社会风险事件发生的时候,恐慌之所以袭来,归根到底是因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使人们相信,资源会向强势集团和特权群体优先流动,担心自己得不到保护,怀疑有一些人正在通过共同的危机来谋取私利。

  在当下的中国,试剂盒、疫苗、医疗救治资源充足,而且全部免费,即便身处重点区域,生活服务保障无忧,工作人员尽管忙碌劳累,仍然想尽办法照顾每一个人的心理体验,在这样的一个氛围当中,怎么可能恐慌?

  所以全国都从网络平台上看到,广州人是怎样在从容乃至幽默的生活场景中联合对抗病毒的了。 

3

  没有距离

  现在回到本文第一部分提出的那个观点:广州市民的信任与配合,是长期的制度与社会磨合的结果。事实上,政府能够做到迅速高效地反应与措置,也是得益于这种磨合。

500

  2021年6月2日,越秀区一栋居民楼楼下临时设置了核酸检测点(图源:生活方式研究院 摄影:YB 邓桑榆 白鸽鸽)

  那么,磨合是怎样发生的呢?

  来看一个社区的例子。

  6月4日,芳村花园社区封闭管理,党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每栋楼成立一个党小组,其中15栋楼的党小组临时召集人和组长,姓徐。

  党小组不是用来发号施令的,它的任务是照顾好封闭期间本栋楼居民的生活。15栋楼的在职党员踊跃加入群组,很快集合了17名党员,徐组长组织召开会议,明确任务。

  买药、买菜、分发送来的生活物资、帮不懂操作的老人在手机上下单购物、耐心安抚群众的情绪,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500

  荔湾区东漖街道芳村花园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准备居民生活物资(图源:荔湾党建)

  还有更多人成为了志愿者,一开始有38人,后来又扩大到233人。一把葱、几个蛋挞、一瓶酸奶……人们在封闭生活中热情互助。

  这是一个缩影。

  整个中国的抗疫故事,从武汉开始,到湖北各地,再到东北、石家庄、瑞丽,只要深入细部,都会发现相似的脉络。

  熟悉历史的人们知道,这也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之所以成功的关键。组织基层社会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今天中国持续向前发展,党和政府持续得到人民的支持,也是得益于这一能力。

  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生动呈现。

  人民从内心里是认同这种关系的,这从那张“广州抗疫人员打着党旗在风雨中冲锋”的照片刷屏就可以证实。

500

  6月2日晚,广州网友@Mr丶张张张先生 分享了两张照片。风雨中,三位身穿防护服的抗疫工作人员开着三轮车运送物资,车上党旗飘扬,在昏暗的夜色中鲜艳夺目

  全国有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100多万名党员,党组织是群众服务组织,大部分党员本身也是群众,这就使得中国人的日常,其实是与共产党、与政府密切交融在一起的。需要动员的时候,不会发生任何中继性的卡壳。

  芳村花园社区这个例子,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特殊之处在于,党小组是由同一栋楼的党员临时组织起来的,原本并不属于同一个支部,他们的结合类似于战场上临时组建的突击队、敢死队。

500

  东漖街道5月29日列为中风险地区封控管理,6月3日封闭管理。芳村花园社区在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在职党员们迅速成立芳村花园战疫临时党支部和21个临时党小组(图源:荔湾党建)

  正因为其临时性,它对制度特性的反映就更加明显。共产党人在工作当中,不是利益驱动,不是强制力驱动,而是身份驱动。共产党员这一身份,是一个对人民利益承担无限责任的身份。

  中国政府有照顾群众一切合理需求的义务,也是从这一身份特殊性中派生出来的。这从广州对疫情时期高考的保障措施里也可以一管窥豹。

  两名感染病毒的考生,在医院病房里参加高考,考场内安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广州还出动了730辆专车接送在中高风险地区居住和考试的819名考生,许多司机是几天里一对一接送。

  不管是封闭社区的生活服务保障,还是对特殊考生参加考试的保障,政府都只介绍怎么全力做到最好,而不会提及经济成本问题。

500

  穿着防护服的出租车司机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图源:广州日报)

  紧急时刻,谁来付钱?这是在国外经常发生的困扰,也是社会个体感受到不安全,感受到自己被遗弃的重要原因。

  一个平等、团结的社会,不是高声宣扬某种价值口号就能造就的。是真是假,到了面临普遍性危机的时候就会被检验。

  社会逐渐变得富裕起来,但对平等、团结的追求没有淡退,反而更被强调,这便是人民群众肉眼可见的初心和使命。

4

  城市芭蕾

  中国的制度能够高效应对现代社会风险,这一结论再次得到检验。而广州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态,加倍强化了制度效果,这却是一个新的发现。

  广州的表现在触动人们思考:怎样的城市才是理想的现代城市?

  疫情期间,全国人民看到了广州生活的淡定、从容、温暖甚至幽默。

500

  “请看清是排核酸检测还是排牛肉火锅。”

  “想要活得久,唔好周围走。”

  大喇叭高喊:“落来做核酸。”

  粤曲腔调演唱“赶快排队验核酸”。

  “广州人上点心吧,都成重灾区了!”“什么点心?”

  “我一定要保住个绿码。”

  一个个饱含广州风格的画面,通过网络流传全国,传递着广州人的乐观、相互信任,有的甚至还非常“搞笑”。

  广州:战“疫”标语硬核上线

  人们把这称为一座城市的烟火气。这没有问题,不过所见的还是现象。

  烟火气的本质内涵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提供一个有趣的角度,我们就能举一反三。

  如果我们把广州的城市地图跟同等规模的或者规模略小一点的城市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广州的马路、街道显得特别的不“横平竖直”。

500

  一般来说,“横平竖直”的城市,会具有下面两个特征之一。

  a,这是一个新生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新生的,或者规模倍数扩大约等于新生的城市,新生的城市规划起来很便利,线条就会变得笔直。

  b,这是一个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城市,或者接近历史上的政治中心的城市。政治的庄严需要一种人为塑造的秩序观感来凸显,线条也会倾向于笔直。

  新生城市,功能区规划特别明显,就可能割裂商业与生活。一条长长的、笔直的马路,全是工业、金融业或其他特定行业,找不到一间便利店,买不到一把牙刷,这是人们常有的体验。

  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城市,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有许多“门脸”区域,会把生活赶出去。

  广州属于第三种:

  c,一个历史悠久的生活化的城市。

  它从西汉以来就是商业繁荣的贸易港,在前现代社会地处边陲,又让它不会受到中原局势波动的剧烈影响,商业文化得以不断沉积和深化。

  商业造福人类的办法,就是把能满足需求的资源,以最高效的方式送到有需求的人面前。广州之所谓烟火气,其实都是围绕着商业精神来展开,以及自然生长的。

500

  广州市民排队买烧腊(图源:生活方式研究院 摄影:YB 邓桑榆 白鸽鸽)

  广州的街道,是按照商业和生活结合的法则自然生长出来的。在任何一个区域,一公里范围内,基本都可以解决所有生活需求。餐馆、商场、电影院、咖啡馆、肉菜果蔬、五金杂货、缝补维修、健身锻炼、休闲娱乐,都在身边。社区生活所需要的小商业配套,在任何区域都不会被政策或成本所排挤。

  这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小区域里,对一切人和事都非常熟悉。

  面对熟悉的人和事,人们就有安全感;满足生活需求没有障碍,人们就有自由感。

  现代性在城市中的发育,所必然发生的人与人的疏离,陌生人社会的形成,都在这样一种社区生态中被大大阻滞了。

500

  摄于2018年的广州

  加拿大记者简•雅各布斯在其名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道,“老城市看来缺乏秩序,其实在其背后有一种神奇的秩序在维持着街道的安全和城市的自由——这正是老城市的成功之处”。

  “这种秩序充满着运动和变化,尽管这是生活,不是艺术,我们或许可以发挥想象力,称之为城市的艺术形态,将它比拟为舞蹈——不是那种简单、准确的舞蹈,每一个人都在同一时刻起脚、转身、弯腰,而是一种复杂的芭蕾,每个舞蹈演员在整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一个秩序井然、相互和谐的整体。”

  这段话用来描绘广州,是十分贴切的。

  广州抗疫描绘的既严密又人性化的图景,正是来自这种城市性格的支撑,这是一种城市质地的力量,它充满着弹性,但始终不改温情。

  疫情下广州的日与夜,这些画面温暖了我

  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变得生硬,人与人之间变得淡漠,是被持续讨论的问题,问题还在深化。广州太特别了,透视广州的城市质地,我们或许能够窥见一个理想的现代城市社会的样貌,探寻陌生人的相聚,何以风物如斯。

  如今春归,羊城静美,等你来看。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