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内地前,我用几十万在香港买了套房

500

去年决定回内地的时候,香港银行卡里还有点钱,大概几十万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这钱如果继续放在银行里,别说利息了,等我回来时银行不管我要保管费就不错。

如果这钱在内地,每年也能有几万块利息收入,可放在香港银行,什么都没有,只会收获一个寂寞。

肯定是不能让钱继续在银行里趴着了,因为放着就是损失,但这点钱能干点什么呢?

买辆车吧?

可是我人都不在,车给谁开?

买房付首付吧,又少了点。

咦?我灵机一动,那买个车位吧!虽然没有房价升值快,但缓慢升值也是升值,而且肯定比买房子便宜。

我这人干起活来虽然拖拉,但是花起钱来行动力强啊!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直奔街边中介小门店去看车位了。

500

由于我对香港车位市场一点都不了解,可以说是拍脑门就想到的决定,所以准备先去家附近的中介看看。

我背着一个布口袋,穿着个拖鞋,站在房产中介门口看橱窗里的一张张广告。

中介发现了我,招呼我去里面坐着,询问我的需求。

我说我想买个车位,首选目标是新车位。

但是中介说,这里的楼都早就卖光了,车位也很少有新的,都是卖家放出的二手车位。

500

车位排列示意图

她拿出了一些车位介绍给我,有的是比较边角的车位,有的是子母车位——即一买就是两个,车位单个总价在120-160W左右,子母车位在200W以上。

如果收租的话,单独车位租金每月3000港币左右,相当于年化3%左右的收益,和存银行比起来还是划算多了。

就算是租金冲抵贷款,几年后也能有个车位升值的收益。

我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于是就几个车位具体询问了一下成交情况,以及附近车位成交价格,这一问,一盆凉水又泼下来了——

我看中的车位,好几个都是放了几个月还没成交,这说明什么?车位买卖没有房子需求量大。

毕竟车位可以租,一月3000对香港人的收入来说也不贵,没太大必要非要花钱买一个,这我要是买了,很有可能转手有难度。

另外我看了一下过往成交价格,有之前挂盘160W的车位现在120W,吓了我一跳。

500

本来想着能升值的,这没升值反而还降价,那还不如踏实存银行。

我以为车位和房子都是不动产,车位便宜点,手里钱不够可以先投资车位,但这一趟了解下来,直接把我这个想法打退了。

 

500

可能我那天的形象没有浑身散发着闪闪发光的大客户潜质,之后的几天,中介也没有主动联系我,给我推荐一些更好的车位。

再加上我在中介那半个小时对车位的浅薄理解,确实让我对投资车位感到有些不靠谱,便彻底打消了买车位的念头。

自以为想出的好点子,被现实无情击破后,这几十万怎么花的问题又要推倒重来了。

难道香港真的没有合适的收益3%以上比较稳妥的理财吗?不行,我要自己去银行问清楚。

我去了某家银行的私银中心,接待我的是一个男客户经理。

他给我推荐了一些股票基金保险方向的投资产品,正听反听都又麻烦风险又大,并且我一个在内地浑水摸鱼也做过一两年金融行业的人,居然一下子还有点没听明白。

内地银行直接给你列产品,告诉你风险评级,等级越低风险越低,但是收益也随之低一些,根据你接受程度直接买就好。

对外行来说,香港的投资方式不能说跟内地天差地别,也能说是牛头不对马嘴了,反正我是听了半天没听懂。

其中有一些投资还要每年继续追加投资,完全不适合我,我就单纯地想尽可能保本再升值,于是我为了掩盖我脑袋中因为听不懂而产生的无数个问号,随口说了句:“做你这些投资,那还不如买房呢,保值又能升值。”

没想到男客户经理直接来了一句:“对呀!你能买房当然是最好。”

我滴个乖乖,是个耿直BOY!

从银行回来后,想来想去,买房还是最好的投资和最优选择。

500

现在差的是什么?钱。

于是我想到了卖车。

如果把我在内地的座驾卖了,应该够买房的首付了……但是那是我心爱的车,真是不舍得卖,可不卖钱又不够。

不知道洗澡是能引发人类的思考还是怎么地,我很多决定都是在洗澡的时候做的,某天我洗澡的时候,突然下决心:卖车,买房!

毕竟车每年都在贬值,就算陪伴我多年,终将有离开我的一天,但是房子不会。

车卖了以后还能再买,房子现在不买过了这村没有这店儿了。

500

决定了之后,我把目标定在500-600W左右的房子,开始广撒网了。

在九龙还是港岛买?买新房还是买旧楼?

因为不是自住而是投资,这范围就大了。

受到价格的局限,大概只能在九龙买个面积很小的一室一厅新房,或者在港岛买个几十年楼龄的房。

我找熟人介绍了一家房产中介,收到名片我一看,哇塞,某知名地产中介港岛某大区经理。

段位还挺高,本人看起来很瘦很精明的样子,西装革履,不下雨的晴天,他拿着一把长柄伞,当拐杖一样戳着地,满脸写着对外貌的自信。

他先带我去了一个九龙正在卖的新盘,正式开盘放售当天,售楼处人山人海,看样板间的队排了老长。

一个两房,一个三房的样板间,两房那个屋子是倾斜的,奇奇怪怪的格局,三房就很方正,布局也合理,我瞬间有些长草。

但根据以往的经验,看样板间的时候是整个买房过程中最不冷静的时候。

以前看样板间时,内心总有几个声音在呼喊:“哇塞!太棒了!”“这就是我想要的房子!”“我这次是非它不可!”……

回到家冷静下来想一想,不对啊,那个软装,摆满了生活用品后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又或者那个设计,日常用起来不太方便。

总之,样板间就是为了给人欣赏美、感受美的,和实际的生活还差了很远。

冷静下来之后,我们来到售楼处一个很大的房间,里面有很多圆桌,每一个圆桌都密密麻麻坐满了人。

这些都是看完样板间出来的购房者,由中介带着他们做最后的销售冲刺。

我这个地产界大佬,不停催促我当天就下定金,跟我表示买这个房子可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我实话实说,我的预算只够买两房,但我没有看上这个两房,反而觉得三房不错。

大佬于是开始问我现有的房产资金状况,他听完拍着胸脯保证,根据他的经验,我可以一成首付就买下这个三房。

但是买房子毕竟不是买菜,我不可能看一个房子就决定买。

回家后我咨询了朋友,朋友善意提醒我,以我现在的情况很有可能压力测试过不了。(压力测试:银行根据你的收入判断你还款能力的金额)

压力测试过不了的话,前面付的定金全要打水漂。

500

随后,地产大佬打电话追问我的意向,我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他不承认是他算错了,反而东扯西扯些别的。

我瞬间非常反感,决定之后不再找他,佣金给谁赚也不给他赚。

由于身边实在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了,我直接走到新盘楼下的中介转悠,这时候,就遇到了一个正在店门口发传单的格子衫男孩。

我上前询问他这个楼盘的事宜,他看起来像是新人,赶忙叫来他的领导,也是个年纪不太大还穿着APE的男生。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由他俩开着自己的车,带我看了几个楼盘,最终定下了我要买的房。

讽刺的是,最后我买的房子就在之前那个中介大佬管辖的区域,但我却找了跨区完全不认识的中介买。

因为我觉得这两个小中介很真诚,我说看哪个房子就带我看哪个房子,开着自己的车带我从九龙又跨海到港岛,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你赶紧定下来付定金之类的话。

500

在这两个小中介的陪同下,我又看了九龙另外一个新盘,这是一个已经卖得差不多的楼盘,这次放售顶楼最后四个单位。

这个单位是一室一厅,还送一个很大的天台,但是尺价会比下面那些没有天台的贵。

那个天台在我看来没有任何意义,美其名曰可以在上面烧烤,但是一年有几天我有空在上面烧烤?却要为此多付几十万的费用

500

深色区域为顶楼“送”给你的私人平台

晚上和朋友聊到了买房,他给了我一个新思路。

我这位朋友最近也在看房,但我主要在我熟悉的九龙看,他则是在找港岛价格500-600W的400-500尺老房,然后准备把它分租出去,每月净利润就有10000块,一个可以分成四个租,每个房每月可收8000左右。

他的想法是:未来三五年房产增值不会像以前那么疯狂,加上北水不再南走,所以房产上升幅度有限,所以找这种稳定收入回报比较好。

虽然我和他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不太一样,但他倒是给我拓宽了一个新的思路:港岛的房子租金更高,用来投资更理想。

于是我开始转向查看港岛的新盘,迅速看中一个单栋式的房子。

单栋式,就是只有一栋楼,光杆司令。

我这个预算只能在这个单栋式里买一个开放式200尺的房,厨房厕所什么都有,装修也很精致,但没有房间,睡也睡客厅里,而且楼内没有停车位。

500

单栋式的楼

中介带着我跨海去看了这个楼盘的样板间,很不错,唯一遗憾就是没有房间。

两个总价差不多的房,一个是九龙完整的一室一厅,但是多了一个没用的天台;一个是港岛没有房间的开放式。

怎么选?

格局上我肯定想要有屋的,位置上港岛显然更好。

最后,我选了开放式,毕竟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不想浪费给没用的面积,而且既然已经买到港岛,还要什么停车场要什么自行车。

约定好签合同的日子,两个小中介都穿了西装,我还开玩笑今天怎么不穿APE了。

他说毕竟今天要正式一点,倒是显得比我还认真。

根据付款方式的不同,开发商会给予不同的折扣,我这个房子折扣下来,刚好666万6千,实在是666。

500

香港的网站上可以查到每个房子的最终售价,这些都是公开透明的。

我隔壁的房子买家,用了比我贵100万的价格买到,想必是他用的付款方式没有我的折扣力度大,所以付款方式对最终成交价格也会有很大影响。

港岛的房子还有一个不同,我拿到的产权居然是999年的,到我手里还剩下700多年,传给我孙子的孙子应该压力不大。

最后合同签完,因为有银行贷款,还能收到银行大概百分之一的现金回赠,中介也会把他的佣金返我一部分,相当于从自己兜里掏出的钱又回来了那么一点点。

回内地后,为了迅速凑齐首付,我卖了自己的车。

看着曾经陪伴自己的座驾被人开走的时候,心里还有些伤感。

安慰自己人生本就是一个有舍有得的过程,失去的终将有一天还会回到身边。

500

从决定买房、看房、到最后签合同付定金,看了大概四五个楼盘,差不多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签完合同后,还要找律师和银行办很多后续手续,我都是在很匆忙的时间下进行的。

虽然为了买房东拼西凑,但我最喜欢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钱不是没了,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在你身边。

 

-END-

●  ●  ●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