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球员收入是个陷阱,资金技术投了这么多,为什么足球文化并不深入?

【本文来自《伊拉克、叙利亚球员,收入并不比国足差,国足球员拿份上千万收入很过分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讨论足球员收入本身就是个陷阱,就像讨论民国时期那些“大师”的收入如何高,但这些“大师”在国难面前也只能东躲西藏写文感叹,真正能救国的是当时教员那些做基础群众工作的“土八路”,

民国时期高薪养的那些“大师”大部分都脱离底层群众钻入小资阶级最后转进东南小岛,反而是那些放弃高薪投入到工农群众中去的真正大师散尽家财舍命引领了时代变革,国民党与土共最大的区别不在于“高薪”,而是一个放弃了底层群众,一个是哪怕散尽家财也要投入底层群众中去。

而说回到足球,最大的根本还在群众基础,高薪还是商业化,其实最大的目的也是尽量吸引的的民众去参与足球这项运动而已,参与的人数多了,长期积累下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自然就多,西方由于有百年的足球文化,就算政府不动员,人们也会积极参与足球这项运动,

商业化是在人数基础上给予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人数,资金,技术就成了一个正循环,但在中国内地,足球文化并没有多深入,除了看球,平时选择的体育锻炼和兴趣都不会第一选项是足球,家长对孩子在足球上的投入还不如去上个奥数或钢琴培训班,

所以人数基础薄弱,在商业化上,就算是投入再多的资金和引入再先进的技术,也是变成了“高薪”样废物,先进技术学不会的怪圈,无法进入正循环,这就像把资金和技术都一下子投入都没有工业技术人员的非洲中去,再怎么努力也养不出非洲的科学家和工业巨头,

实际上也没有人会傻到把巨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到非洲,但中国足球有一群傻子坚决把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到这个足球洼地,美名为商业化,但却不走群众基础路线,当要求建足球梯队体校时长期投入基础时,就退出,没有长期的基础投入,就想投机捞利的,清洗掉然后国家牵头做长期基础投入吧,这样坚持建设好群众基础,或许中国的足球不用“高薪”就真正养的出“大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