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三胎是好事,为什么网民好像并不领情

放开三胎是个天大的好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同时也相当于把原来抓在国家手里的生育自主权交给了民众,但可能有点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没有引起人们普遍兴奋,反而在网上激发了不小嘲讽声音,网络舆论似乎并不领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政策变化拐弯太急,令不少人在心理上有些无所适从。八年前,中国还在严格实施一胎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还是政府工作的一票否决项,生二胎还将面临从高额罚款到开除公职等严厉处罚。但是,仅仅八年之后,政策导向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严厉禁止超生转向为鼓励多生,这个导向变化确实太过魔幻,很多人真的在心理上还难以适应。

第二个原因是政策调整可能有些晚于预期,另外人们对导致老龄化危机的在内原因存在不同认识。必须认识到,其实从进入新千年开始,尤其是从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因应中国人口数据变化,不少人当时就提出要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但在此期间,一方面这些合理建议没有在政策上得到及时回应,一方面地方财政和各地计生委在当时也普遍把计生罚款当成了钱袋子,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是很不好的印象。

不少人因此认为,现在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就是人口政策因为这些当时原因调整滞后所致,而没有认识到城市化与工业化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危机与社会生育意愿下降的根本。事实上即便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等,也面临着很严峻的人口危机问题,欧美等工业化发达国家也大都在为持续加重的人口问题头疼。

所以,今天人们嘲讽三胎其实并不是反对放开三胎,而是在对之前生育政策改革迟缓表示不满,另外就是对导致人口老龄化危机与社会生育意愿下降的根本原因认知存在差异。

第三,是对房价、托育、教育、收入等与老百姓生活幸福感密切相关的经济民生要素和社会经济公平等的深度焦虑和强烈期待,大家不是在反对三胎政策,而是对接下来如何改善经济民生信心不足。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爆炸式增长,已经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超过了1万美元大关,但是与民生相关的部分却成为最严重的短板。房价高企,教育与医疗投入不足且不够公平,与整体国家经济增速不匹配的个人收入增速,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等,导致很多人不仅无法把国家经济崛起与自身的生活感受进行联通,反而产生了严重的被剥夺感感,大家一方面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一方面却对个人生活与未来心态灰暗。

就在这次三胎政策出台前,网上各种对互联网平台经济996的控诉,自嘲为“打工人”的戏谑,宁愿躺平也不奋斗改变命运的无力感,各种走火入魔般的“鸡娃“氛围等都让人非常焦虑。有些人是因为不愿意生,多数人就是能生也不敢生。这也提示我们,中国因为人口太多可能确实走走不了北欧福利国家的道路,但是如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断增进国民福利投入,加强社会公平建设,是以后要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想这大概也是这次公布三胎政策的同时,也用了很长一段内容,来着重强调各种配套支持措施的原因。不管怎样,都希望这一政策调整能有效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配套出台的相应政策也能降低社会养育负担,能让在内卷中焦虑的年轻人在经济上感到公平正义与社会发展进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