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会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吗?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后,中国社会老龄化引讨论,以为这将导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但很少见有客观、科学的分析论证。更少见真实世界实证研究来验证此观点。一直以来我都在怀疑此论点是否正确呢?但始终不得其解,遂一吐为快。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似可以GDP为指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非常非常复杂。目前为止的经济学理论,对这个最最重要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明显都太羸弱了。具体到人群年龄结构组成这个因素,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因为互相影响因素又多又复杂,实在是让人一头雾水。     一、老龄化社会到来,社会消费需求总量会减少吗?     我一直没有见到过这方面比较科学客观的实际调查结论。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啊!我们有汗牛充栋的关于老龄化的"报告"、"演说"、"研究"、"论文",等等、等等,可我们掌握的真实世界基础数据又是多么贫乏啊!多少经济学、人口学高论其实仅仅是空中阁楼!

    我们至少应该注意到: 1,中国的普遍情况是年长者收入要高于年青者。因此,中国步入老龄化后,全社会的潜在消费能力很可能会更高;2,许多人退休后仍继续工作,收入更高。农民虽然没有退休,但60岁后多会继续劳作;3、老年人退休后,劳动岗位空出,会增加就业机会;4、中国年长者常有储蓄,又没有房贷,退休后有更多闲遐时间,可能带来更多消费需求;5、老龄化不是增加医疗、保健需求吗?“银发经济”不是直接促进了消费吗?等等。

    无论如何我都认为,任何关于老龄化社会与经济增速关系的严肃讨论,都必须建立在质量可靠的实际基础数据上。如果社会消费总需求不减少、甚至还在增加,我们还担心老龄化阻碍经济增长吗?

    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与全社会创造财富能力的关系。

   老龄化不一定同时伴有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实是老龄化渐渐加重的同时,伴有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那么,我国目前的这种情况是否必然导致全社会创造财富能力的减少呢?显然不是这么简单。

1、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说人多了劳动效率会下降,创造的总财富反而更少了。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说劳动力的质量比劳动力的数量更重要。现实社会中GDP增加更多是因为科技的进步,或者社会改革、革命的进步,而更少是因为人口(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

3、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说年长者的智慧和经验有极大的价值,能够间接帮助“劳动年龄人口”创造更多财富。

4、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说我们应当适当分出一部分“劳动年龄人口”去脱岗学习,才能创造更多的总价值。也说明干活的人不是越多越好。

5、 “人多力量大”,是说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但这与前述4点不应该是矛盾的。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劳动力数量、资源禀赋、科技水平等等因素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人越多越好。

总之,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让我们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又有了更深、更新的思考。因为经济发展可以通过资本输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所以单纯劳动人口数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也就小多了。到目前我国劳动密集产业并没有大规模向外转移,这也印证了我国劳动力依然充沛的判断。显然,我们并不排除将来中国产业普遍升级后,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的选项。

我们应当抛弃固有观念,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积极创新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解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与社会创造财富能力之间的关系。显然这对一个拥有8.8亿巨量劳动人口的国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老龄化加重劳动人口供养负担?

我以为,与“劳动人口供养负担”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每个劳动人口供养的非劳动人口数量”,二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用以衡量每个劳动人口能提供的供养能力。老龄化确实会直接恶化第一个因素,但同时很可能会优化第二个因素。因此最后综合结果如何,值得我们仔细探讨。鉴于我国仍有充沛的劳动年龄人口,而且这次人口普查显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劳动力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现实上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也是快速持续提升。因此可以说,每个劳动人口供养的非劳动人口数量的确在增加,而劳动人口供养负担并没有加重。因为每个劳动人口能提供的供养能力有更快的增加,所以我们能看到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在持续提高。

老龄化是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均寿命无疑是其核心指标之一。而老龄化正是人均寿命延长的自然结果,所以我们应该欢迎。

 

四、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人口老龄化?

这是一部分人的主张,然而却是缘木求鱼。

事实上,提高生育率虽然短期内可以改善人口老龄化,但从长周期看,提高生育率对人口老龄化没有影响,因为新生人口也一样会步入老年,那时老龄化会更严重。实际上导致老龄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而不是生育力降低。

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来人为扩张人口,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效应?会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吗?这一点我们并不真正清楚。因为人们为了获得政府补贴而多生育,可能对家庭伦理,对社会经济活动带来比较复杂的效应,这是需要考虑的。

许多人对我国生育率下降产生深深焦虑,希望通过扩大人口规模的方法,保持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很难认同这是多么高明的策略。需知人口规模不等于市场规模。美国人口规模比我们小的多,但市场规模并不小。

我想指出,所谓“人口红利”之说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轻蔑意识的主观判断,不是科学的实证研究结论。但却被一些学者轻率地作为经济学理论引用,悲哉!好像只要人口规模大,就自然产生更大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一减少,经济发展就会停止。现实世界不是这种情况。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普通人都能实际观察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制造能在竞争中胜出,远不是因为中国工资低、远不是因为“人口红利”。中国是通过改革开放,使人力资源效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为每个人提供了更好的个人发挥空间,这才产生了轰轰烈烈、经久不衰的经济增长。窃以为“人口红利”论者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五、中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

中国的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尤其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其他许多资源也相当紧缺。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非常现实地制约了我们经济发展速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求获得源源不断的经济发展动力。

相对世界上人均资源更丰富的国家,比如美国、俄罗斯等大国,中国的人口资源相对过剩,这是现实国情,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改变。因此,我们有更大的压力,必须比美国、俄罗斯更注重提高科技水平,来弥补人均自然资源方面的不足。我国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必须大大高于美国、更大大高于俄罗斯。也就是说,实际国情要求我们必须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发展水平。我们不适合以增加人口总量来提供发展动力。因为这样会适得其反,加重资源的相对缺乏,还会拖累科技进步的步伐。

六、重新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

1、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最最主要原因是人均寿命持续快速延长。而这不正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吗?因此我们确实没有理由为此焦虑。我们应当感到庆幸,这是我们努力奋斗后应该得到的幸福回报。

2、我国经济能否继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是竭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这是当前最急切、事关成败的任务。而我国现在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正好提供了更高的社会平均智力水平,恰恰是有利于我们完成当前最急切任务的。我们现在急需的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而不是更多的人手。我们应该能认识到这一点。

3、人口对经济发展速度有影响,但不会是重大决定性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方式也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是人口越多越好、也不是人口越年轻越好这么简单。

4、加强真实世界调查研究、尤其是经良好设计的前瞻性实证对比科学研究是正确回答我们心中疑问的有效方法。我们不应该总是从主观意象出发,从理论到理论的高谈阔论。真切希望现代经济学能作为一门学问,在中国得到脚踏实地的发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