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是山西决死纵队的战士,也参加了百团大战,对该战役他们有自己的解读

【本文来自《党史百问048:八路军为何发动百团大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孤独到没有一个朋友

    我的初中历史老师讲到百团大战的时候,说当时本来并没有计划搞这么大规模,但是各部太积极,没等上级命令就主动拉队伍上去。只能说当时八路军战士太想打胜战,被压抑得太厉害。

有道理,我爷爷当时是山西决死纵队的战士,参加了百团大战,很多战友牺牲了,他也有负伤,还生了很严重的疟疾,是老区的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掩护他们这些伤病员,才生存了下来,帮他整理回忆录的时候探讨过这个问题,结论如下:

1、1939年八路军在敌后发展很快,基层指战员有轻视日军的心理。

2.对国民党的阴谋没有很深的理解,本能认为八路军打大仗,把日军调出来了,国民党会出兵配合。这样可以消灭更多日军。

3.对毛主席的山地游击战和敌后的各种隐蔽,保存自身的政策不理解,觉得那样取得胜利太累,希望打大仗,有速胜心理。

4.他日后去延安鲁艺学习时,赶上了延安整风,开始对百团大战有了新的认识,明白当时很多战斗是超越了八路军自身实力,本质上是急躁冒进,结束学习后再上前线,发现指战员们的心态都和1940年有了明显的不同,其表现就是更加客观,更加沉稳,更加知己知彼,更加信赖游击战,对国民党的态度是以斗争促团结,更加信赖毛主席的战略思想,积极学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5.百团大战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这一仗打完,国统区的很多青年学生都主动到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军。爷爷去给新俘虏的伪军演阶级教育剧的时候,他们都说百团大战后,就明白小日本是肯定赢不了了,因为八路军要是想攻打一个县城或者炮楼,那都是打得下来的,躲在里面没用,早晚是要投降的,很多汉奸从此也不敢卖命了,白皮红心的人越来越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