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题,有点像中国足球和篮球面临的问题
【本文由“彼岸客”推荐,来自《如何看待巴黎奥运会的2400名中国记者?》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山顶洞人BH
记得传媒界以前还有共和国脊梁倪大姐。
不知现在的记者缺的究竟是脊梁还是智商?
再次强调,中国的文科没有危机,仅仅是是文人的危机而已,不要让文科背锅。中华民族复兴真的很需要文科人,需求量还很大。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不简单是智商和脊梁,有点像中国足球和篮球面临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完全不爱这一行,也不想钻研和专业相关的知识。很多人他不会想我写了这篇对国家有怎样的好处,对群众有怎样的导向,而是想领导会怎么认为,或者出资的老板会不会喜欢。他写出来不是为了群众,群众的好评或差评也不能决定他的命运。我读研毕业后做过三年军事记者,做过两年时政记者,我的大部分同事会搞不清部队的装备,军衔,级别,去边防会弄不清哨所的位置,会把中俄中印边境弄混,工作了快一年的新人甚至不知道指导员和司务长是干什么的,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知识,所以没办法和被采访的人形成对话。甚至电影大决战看不懂的军事记者都大有人在。
时政记者也是,也有很多不知道国家的机构设置,弄不清国家的地理方位,看不懂各种总规,看不懂各种文件,看不懂十九大二十大报告的大有人在。甚至述职报告都要找人去写。
你要问他为什么对这些不感兴趣,他会说我从小到大就没时间看报纸看新闻看课外书,不然我能考上985吗?能考上新闻系吗?我考不上我能找到这么个稳定的职业吗?我做采访人的功课对我有什么好处?写的越多越有可能被挑出毛病来,我费那个时间干嘛。
因为一个人很难因为不学习或者不钻研而丢掉饭碗,他拿着单位的记者证,随便抄个通稿就能拿车马费,谁会用心做呢?或者说有的人曾经很努力,但是有了编制后就不愿意写了。用心做的会很累,但也不会因此收入就高。甚至很多单位里真正能干的是聘用人员。就像中国的足球和篮球,不好好训练的人很难被淘汰出去,领导们认为钱给到位了,身体条件好了就一切万事大吉了,所以水平就越来越退步。
和老一代的记者相比,有个比较突出的差异性,老记者往往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怀揣理想进来的,也有的老记者会说过去管得严,不好好写真的会倒霉,而且竞争很激烈,还有人也说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也有那么一些惯性,用人不是特别看学历,很多基层单位能写的笔杆子都有机会通过自身的作品调到好的,大的单位,比如过去的解放军报吧,一些老记者就特别玩命,因为他不知道哪天某个军区,某个兵种甚至某个集团军,某个师的出个笔杆子,就调进来了,调进来那肯定是在基层写了特别好的文章才能来的,于是想留在好单位和大单位原有的记者就必须非常努力才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老记者是非常“卷”的。和老一代的球员一样的心态。我也接触过很多八一队的,老省队的,人家就说我不好好练马上厂矿队,市队,军区队甚至基地的,集团军的新人就把我替了,我不拿冠军我退役后没有好单位要,所以我得玩命,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