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认为政治课本不可信,错在谁?

几十年来,刚毕业的中学生,几乎没有对政治历史教材说好话的,这揭示了中学政治-历史教育的致命缺陷——选读资料太少,对主线脉络之外的历史背景描述不足,缺乏通史教育支撑。

资料不足的结果就是历史主线固然基本正确,但缺乏同时代的对比和细节,让人感觉书中的描述是刻意挑出来的单方面逻辑,不可信,更无法确立历史观。打个比方,如果政府搞工程不招标,通过内部评估直接签合同,就算被选定的承包商是公认的行业领军企业,也必定会引发全面的质疑。

当然,历史课本的篇幅有限,历史教学时间也不能和数学外语相比,的确不能指望历史课本包括太多的内容。但作为教学补充的严肃选修读物和参考资料太少,这就是有关部门的责任了。国家留那么多战犯不杀,还要养他们写《文史资料选辑》,教育部以为是用来消遣的吗?

学生知道了一点历史脉络,对历史产生好奇心很正常,但环顾四周,获取更多的信息只能去看“神剧”、“戏说”、“解密”、“真相”……看完再反过来对比干巴巴的教材,当然会觉得教材说谎。如果国家能组织编写一些好的通史或反映历史细节的书籍作为选修教材,把“肉”补齐,历史课本上的逻辑就不会因为孤立而显得虚假。(至于现在的历史课本为了迎合当前的阶级结构而弱化原有的逻辑线,削足适履,那是另一回事)

很惭愧,我在知乎写的几篇高赞历史回答都利用了历史课本的前置科普和内容缺陷,抓住了“比课本多一点”这个投机取巧的方法。一方面读者会因为历史课本制造的好奇心而阅读,另一方面文章因为补齐了历史主线周边的细节而受欢迎,这足以说明历史-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

比如说这篇1.8万赞的回答:

为什么近代自北洋军阀到民国,出这么多大师,最后却是共产党得天下?- 马前卒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51524/answer/69169100

围绕重庆谈判讲述旧中国的灭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下面一张政治光谱表:

500

相比之下,教科书上是这样说的:

500

教科书既没指出其他党派的政策,也没有具体描述国民党的封建性和落后性,还强行用“欺骗人民”、“阴谋发动”等贬义词来做论断,学生当然不会相信共产党胜利是历史的选择。因为这种干巴巴的感性论述可以用来描述任何组织。

再比如讲苏联建国史的这两个答案:

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很大的军队哗变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03707/answer/38217842

为什么苏联没能够和平演变美国? - 马前卒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160428/answer/41451021

历史课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却没有具体描述资本家和贵族如何送几千万人去填壕沟;历史课本声称苏联是进步的国家,却不具体阐述“进步”的政治体现。凭什么就让人相信呢?

500

所以我补充上几段,就有几千读者来点赞:

这样一个旧统治秩序貌似越来越稳固的时代。统治集团和中层附庸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底层不算人。在调查童工问题的时候,有些调查委员公开宣称童工让底层的人民避免堕落,给儿童找到了合适的去处。

工业城市的人均寿命只有20岁左右,受教育阶层却认为穷人吃不上饭,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这个认识不仅仅用来设计社会,甚至还可以公开说出来不受指责。比如说面对穷人的主日学校就会把这样的歌谣放进教材:

"虽然我人穷地位低,

但是如果我谦和干净又整洁,

受到辱骂我能逆来顺受,

我也能感动富人来爱我。

富人住在宫殿里,

穷人站在他门口,

造物主安排他们分等级,

地位有贵也有贱。

在政治秩序上。此时全世界已经有了几十个议会,但还没有一个普选国家!即所有国家都认为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谈政治,女人、穷人、没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被开除在选举权之外,被选举权则还要严格。就算在选民内部,许多国家会允许贵族的一票相当于平民的几十票,或是允许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有多次投票权。总而言之,世界大战前的世界,是一个类似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的世界,而且受教育阶层都认为这个制度很合理。认为公然歧视一部分人的制度很合理,认为少数富人和贵族统治社会是最正确的社会规则。

这种事美国后来又干了一次。就是越战前后美国的民权运动。和1929年那次一样,苏联再次占了好大先手,甚至借和平演变给了美国沉重打击。但美国还是抢在苏联前面进行了半个自我和平演变,在冷战的决胜局中顶住了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苏联的全面抢攻。反过来借苏联产业升级失败,对着苏联的致命要害——体制僵化,拒绝自我和平演变,不能给自己制造出来的几亿发达工业社会人口提供足够的物质优越感和精神支柱——下手。一举赢得冷战。

具体来说。华盛顿最大的一次游行是哪次?就是马丁路德发表“我有一个梦想”,阿甘跳水抱妹子(非史实)那次。几十万底层、少数族裔、女权运动一起涌入华盛顿,战略上要权利,战术上批越战。这导致了越南战争怎么打怎么不顺。

500

美国怎么应对这次内部危机的?是回头去“纯洁美国精神”吗?是提出几项不可逾越、不可讨论的基本原则吗?的确有些人是这么干的。在阿甘经历的那次小石城事件之后不久,美国某些州依然施行严酷的“美国精神”原则。有些州甚至禁止黑兔与白兔在童话书中通婚。但这无助于美国打赢越战,反而导致美国街头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到了1970年,美国已经不得不派出军队占领大学校园,向学生开枪来保证越南战场的稳定了。最终美国在内(民权反战运动)外(初步工业化中国的普通武器,苏联发达工业社会的导弹,土地革命带来的动员力)交困之下放弃越南。承认冷战中输给了莫斯科一局。

还有,人教版教材对解放军的胜利简单地总结为“人民支持”

500

效果么……大家都看到了。所以我展开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本来认同教科书的人也觉得新奇: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战败主要是因为军事策略失误吗? - 马前卒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29731/answer/36331627

47年中央敢于在西北和胡宗南兜圈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07317/answer/78937616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是个半殖民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很像工业革命初期的欧洲。自从1927年蒋系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和旧军阀联手组建政权再扩军,国民党军就迅速退化为一支典型的旧式军队。贵族化的军阀组成上层军官团,流氓化的老兵构成连队骨干,被抓壮丁的贫困农民当士兵。新的军校毕业生要么努力爬到上层,混个准贵族统治者身份,要么沉淀在下层,当喝兵血的黑帮头目。这样的部队和19世纪早期欧洲的旧式部队非常相似。当年欧洲国王可以靠商业税压倒诸侯,30年代的国民党军也可以凭着长江关税和沿海盐税能压制其他的军阀集团,但只要和共产党正面对抗,旧式军队就会暴露自己的致命缺点——派不出控制战场的可靠分队,甚至不敢让士兵分散进入复杂地形(包括城区)。

所以,野战状态的国军总是拥挤在一起,一个团也是控制一个点,一个师也只能控制一个较大的“点”。就算因为住宿和后勤条件被迫分散到几个村镇,也不过是控制一连串的“点”。能把阵地连成“线”的都算强军,更不要说随时控制周围的整个“面”了。毛泽东带着几个连的精锐警卫,在原地方情报网支持下,游走于十几个“点”之间,看似惊险,实际上是面对“弱者”的有恃无恐。

对40年代的共产党政权来说,土改和减租最大的实效不是激励农民志愿从军,而是借此掌握乡-村级政权,让高效的现代官僚管制延伸到农村。土改之前,收税(公粮)要让乡村士绅和县里的官吏层层过手,穷人承担的多,富人不但少交,还能赚粮食。共产党把干部派下乡,一个村一个村地搞土改,同时发动农民起来,把各级乡村政权和士绅大户清洗了一遍。土改结束后,共产党政权可以直接核算土地面积和产量,用远低于国统区的实际税率获取更多的粮食。

在征兵方面,国统区士绅买通官员把持拉壮丁业务,随意强迫贫民子弟当兵,借机敲诈中等人家,每次征兵都会带来巨大的动荡。共产党虽然也要在解放区征兵,但可以越过地主阶层直接清点役龄男子,名额分配公平,不会随意免除一部分人的服役义务。同时,共产党政权拨出税款补偿军属,要求未征兵家庭替军属耕地,从而大大降低了从军的成本。在未激起太多不满的情况下,共产党用全国1/4的人口为军队提供了可靠的兵源。

客观地说,传统历史教育模式在几十年前是有作用的。因为那时候既没有财力普及选修读物,学生也没有其他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的确可以通过单方面灌输来建立历史观。但在文化教育普及以后,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限于学校和教科书,对老师讲述的逻辑也会有自己的思考。如果不能用丰富的信息为他们构筑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再正确的理论也会看起来像欺诈。实际上,许多几十年前上历史课的学生,临到退休反而被朋友圈里的段子洗脑了,更不要说从识字就会上网的年轻人。

由于新的社会条件作用,再加上执政集团自身的阶级地位变了,主流官媒自己都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真相党”利用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成为主流是必然的结果。一味攻击年轻人没脑子,攻击其他观点居心叵测是没有用的——对手断章取义,并不能证明八股文章的正确性。

总而言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宣传必须沉下心,要让让21世纪的年轻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心悦诚服,正确的立场,严密的逻辑和足够的证据缺一不可。这三个因素本来可以结合为精彩的文字,有关部门却非得把人文课程变成令人作呕的填鸭,这说明他们要么懒得干好,要么是存心不想干好。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