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任务的终结

香港青年事务发展基金会 政策研究主任 陈思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顺利完成解放深圳的任务,叶剑英元帅驳回两广纵队提出渡过深圳河解放香港的建议,依命令部队止步于深圳布吉没有乘势而下解放香港,当解放军调头而回时英殖民政府放下紧张的神经… 毛主席暂缓解放香港的睿智决定,给予新中国和香港往后的相濡以沫和同舟共济。

自新中国建立后大批内地的资产阶级带着资本抵港,50年代开始香港借这些从内地跑来的资本和人力快速发展轻工业和制造业,建立初步的经济基础;加上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国际对我国进行全面禁运,香港成为世界资金和货物进出中国的唯一窗口,这特殊情况使50年代香港的转口物流业、造船重工业得到爆炸性发展,包揽起全中国的对外贸易亦建起了香港金融业的基础;经过60年代的火红狂潮,十年「文革」后迎来国家的改革开放,香港与国际接轨的法制和专业项目,成为国家「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对外商贸的「盲人杖」;70年代香港靠着「代理」全中国的对外贸易,本地金融业和股票市场得到长足发展;80年代轻工业内迁到珠三角地区之后,香港轻而易举的完成产业升级和转型,眨眼就跳过「中等收入陷阱」挤身发达地区行列;90年代香港这个「东方之珠」的GDP几乎等于6份之1个中国,就算回归前英殖民政府透过「十大基建工程」套走了香港库房巨额财富,香港在当时仍然是「富得流油」的存在。

1978年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开放国内市场并引入外资结束了接近30年的经济封锁闭关状态。国外投资者一方面对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大量未开发天然资源的中国垂涎三尺,但又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型态和新中国政府的抱持不信任,最重要的是国家为保护脆弱的金融市场实行外汇管制,在森严的金融控制之下改革开放首十年进行得步履蹒跚,绝大部份的外资仍只经过香港这个双方都信任的中间人带路有限进入内地。直到国家主席邓小平先生于1992年进行南巡发表重要讲话,抛出「一国两制」这个划时代构想,保证香港回归后继续保持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才巩固了国外投资者和香港的信心。自此之后香港就名正言顺正式成为中外贸易和资金的唯一兑换窗,联系汇率恒定在1美元兑7.88港元以便国家进行与美元为主的外汇结算,「皆大欢喜」的情况下香港顺利平稳过渡1997。

「一国两制」这个制度有多牛逼?简单来说一个国家若开放市场引入外国投资的话,流入的热钱会造成资产泡沫和影响汇价、利率和国内通胀,在当时脆弱的国内金融环境根本承担不起大规模的外资拥入,万一造成了恶性通胀和就业问题,甚或被外国资金垄断和操控了金融市场的话,改革开放就会变成自掘坟墓;但在一国两制下我们既可以继续实行外汇管制这幅铜墙铁壁,可以继续控制人民币汇价和中央银行利率,又可从香港这个城门有序引入外资,排除了恶性通胀和金融攻击的风险;而外国资金循依据国际法行事的城市进入内地,可绕过外汇壁垒有条件地把在内地赚的人民币,透过香港的联系汇率变回美元提走,这个看起来无懈可击的制度你说牛不牛逼?因此袓国当时对香港的要求大致只有两个:其一保持安定繁荣把「兑换点」和对外资金闸口的角色做好、其二就是「不要成为反中反共的基地」。

但任何制度都有弱点和罩门,香港充当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前哨,既是资金闸口亦是唯一可被攻击之点,在1997年的金融风暴,国际巨型游资集团透过大额买卖新兴国家货币操弄汇价,以动摇市场及投资者信心的方式摧毁汇价,使新兴国家的资产价格随着本国货币崩盘跌成地板价,之后就被这帮血腥的鲨鱼撕咬收割;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南韩、印尼等国家相继被击倒,这些国家人民积近30年的劳动成果被无情掠夺,「胜敌而益强」的游资集团在充分准备之后,把目标锁定在我国的金融门户─香港身上,发动了人类经济史上史诗级别的金融攻防战,香港政府在初战失利下人心惶惶,投资者信心濒临崩溃边缘,国家在这个紧要竖头,倾尽家当拿出全部30000亿外汇储备作这场战役的垫底支援,重整旗鼓的香港稳定了军心,之后在无后顾之忧下与掠夺者于股市、汇市之间再次进行殊死战斗,最后死守了联系汇率并在期指结算日守稳了恒生指数,好不容易击退了这帮血腥的侵略者,使这班一直战无不胜威风八面的基金强盗折戟于中华城头。

几年之后的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量和顺差按年水涨船高,香港继续负责美元和人民币贸易的兑换业务,担任国家的金融和贸易结算中心;2008年内地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香港兼任了外资和新技术行业的招商进口基地,现在耳熟能详的「腾讯」、「大疆」等多如恒河沙数的企业当年都在香港找过融资机会;2012年国企壮大走出国际,香港肩负起国企的股市集资(IPO)任务,协助国企成功融资后扬帆出海;直到现在香港仍然是对外贸易和人民币重要的结算窗口,也是例如深圳等特区的改革参考对象 (前海今年宣布全面「港化」)。不过随着国家的金融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进入「现在进行」模式,加上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逐渐「走出国门」的人民币与石油美元的直接竞争渐趋尖锐,这种对立导致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世界在两个巨人的对抗之下被迫选择「站队」。内地把经济模式调节为国内主导的「内循环」,而一向负责「外循环」的香港在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夹击下「左右做人难」,国家加强内需而对美元需求的减少,使香港进行兑换窗角色的重要性下降,加上美国在香港发动「颜色革命」后使内地和香港两地关系变得紧张,为了控疫而进行的长期「封关」也损害了两地的经济和交流,可以说现在是中港关系最低潮的时间。

在这个「黑暗」的日子国家开始推行电子人民币(ERMB)的实装,在新的货币结算体系早着先鞭进行弯道超车。ERMB将在今年于内地开始试行,与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交换协定」双轨并行,这个进程将会比你我的想象更快完成,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高歌猛进,香港的历史任务进入了最后倒数时间,现阶段国家对香港的要求跟1997年回归时基本一模一样,就是继续安定繁荣当好「兑换结算窗」的角色、而不成为国家的发展障碍─简单来说就是保持真正的「一国两制不变型、不走样」;为了谋求香港的安定,国家在香港经历「颜色革命」之后着手设立「港区国家安全法」对港进行较强势的整治,这个状况应该会继续维持直到ERMB初步发展成熟、或人民币成功于一带一路顺利流通为止,加上「核聚变」和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敲响现存石油美元霸权的丧钟,当有朝一日人民币成功结束美元霸权,香港就再不能做兑换美元的「独市生意」,当国家撤下外汇壁垒亦意味着香港「关闸城门」的历史任务终结。

失去唯一特殊地位的香港今后将何去何从呢?我认为香港的国际股票市场地位中短期内应难以被动摇,特别是国内企业到港进行IPO将继续发展;另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行的「人口洗牌」,愈有能力的人将定居在愈繁荣的地方,因此香港楼市将在持续的国内投资支持下继续兴旺,股市及在湾区内的有利地理位置将保持着香港往后的繁荣;但香港的其他非核心业务例如保险业、旅游业等,将无可避免地与湾区内其他城市进行公平竞争,若缺乏竞争力的话市场份额将会被瓜分。与其他几个湾区的发展模式一样,香港只会为最有能力的人才留有一席之地,在浩浩荡荡的历史发展潮流之中,能尽快认清事实配合国家规划的香港人将有先驰得点的优势,若仍然抱残守缺沉溺在昔日光辉,或对国家和自己信心不足的话,就只能承认失败离开退场。

香港的将来仍然是光明的,但这份光明却只配有资格的人拥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