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体现香港立法会选举的新气象
文:/陈文伟
香港新一届立法会选举即将在12月19日举行,这也是全国人大 “完善选举制度决定” 后的第一场立法会选举,有评论认为这次将会是一场 “没有竞争而且是清一色”的竞选,但以笔者的根据过去报名的情况以及了解所得,却感到完全是两回事,且具有以下特点:
一. 竞争异常激烈:新一届立法会选举增加20席,总议席由原来的70席增至90席,除了功能组别保留原来的30席外,地区直选由5区改为10区,每区只有2个出线名额,原本有人认为建制会在各区全取2席,而且 “非建制派”未必会能够取得足够的选委提名,但各区都已经有 “非建制派” 区议员或人士取得提名,报名参选。而坊间仍有其他区议员在社交平台宣布积极考虑参选,“非建制派”参与直选已经打破新选制 “清一色”的说法,而建制派也不一定能够在地区全取2席。
特区政府公布已报名参选人士职业资料(节录,因应相关法律,获提名人姓名作模糊处理)
二. 专业年青高学历:过去建制派给人一种 “老土、保守、低学历” 的负面印象,但观乎参选报名名单中,出现一批新加参与选举的社会精英,有多名海外著名院校毕业的博士、教授,以至香港高校的管理层。他们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国家至国际社会经济发展都充分了解。过去立法会在激进反对派的阻拦下,传统社会精英认为立法会的乱局不能够真正为社会带来改变,而不想进入 “立法会” 这个热厨房。新选制后确立 “爱国者治港” 体系,立法会已经回归理性讨论社会议题,刚过去一年通过的法案修订就经已是过去20年最多,再者中央大员多次强调爱国者必须具备“五个善于”的特质,既要表现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因此,来届立法会的管治能力、调研能力、论政质素将会大大提高。
三. 协商政治取代斗争政治:“港区国安法” 及 “完善选举制度” 前,受激进港独思潮遗害斗争对立最终造成2019年 “黑暴”,社会撕裂的伤痕未完成抚平。其原因在于以往的选举制度过于强调竞争,而忽略了从政者应该在更高的角度维护整体香港特区的利益出发,各个持分者都希望争夺最大的社会资源。这种以 “斗争”为主的思维严重窒碍香港的发展,政府往往担心政策在立法会触礁而未能大刀阔斧进行社会变革。政治的本质其实是如何就社会有限的资源下进行分配及再分配,财雄势大不代表必定要夺取最大的 “利益”,协商就是“争取自己最大利益的同时,也要顾及其他持分者的需要”,俗语说 “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说各人只顾自己最终都会失去的道理,过去的香港就是这样。而在新选制下就最能体现出协商政治的特点,所以在既有竞争也有协商的新制度下,相信12月的立法会选举将会是一场高质素的选举,而这更能体现出民主政治的最理想模式,更有效提升社会管治质素。
【作者为香港青年事务发展基金会 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