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产业技术工人的一些分类现状和担忧
【本文由“lD不符合要求”推荐,来自《很多人心里瞧不起技校、职高,就是没给基层技工上升通道、或报酬评价标准》评论区,标题为lD不符合要求添加】
过去企业把工人分成几个类别,第一类,技术工人,第二类,熟练工人,第三类,流水线工人,第四类,辅助工人,第五类,后勤工人。第一类,技术工人是最牛的,也就是工匠,这类工人没有二十几年的现场作业是达不到的,技术工人是企业的宝贝,很多工程师和高工也得向他们请教,很多具体的技术方案,没有他们的认可,基本上是走不通的。在工艺文件中有一栏会签处就是留给他们的。按照八级工体制,6~8级是给他们的,再上升就是技师和高级技师。对于技师,除能具体操作设备加工零件外,还要能够设计工装和工具等下。第二类,熟练工人是技术工人的后备军,一般能够独立操作机床设备加工零件,属于车间加工能力的主力军,在技术工人的指导下,承担批量零件的制造,熟练工人的等级大部分是2~5级,按工时合算工资的。第三类,流水线工人,一般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作业,比较典型的是电子厂的流水线、服装厂的流水线,这类工人一般是计件工资,吃青春饭的最多。第四类,辅助工人,顾名思义,是做辅助工作的,比如,车间的电工、起重工、加油工、机修工、检验工等等,在企业中,这类工人最难管理,而且他们还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有些工种还必须有上岗证,一般还替换不了。这类工人一般拿固定工资,还会与技术工人比较。第五类,后勤工人,如清洁工、保管员等等,这类工人看上去很好对付,但这类工人的背景很复杂,往往是是非的起点。
经过这几十年的变化,工人的组成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工匠也越来越少(军工企业估计还能保留一些),而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独生子女政策,使年轻人几乎都不愿意当工人,宁肯在家待业,啃老,也不会去做工人,其原因还是地位低、工作辛苦,工资也不高,刚开放时,还有大量的农民进城当工人,现在农民也不愿意离家去做工。还好,随时信息化的推进,智能化和机器人的应用,逐步开始替代人力,但多出来的人怎么办?目前还没有定论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