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形式主义,关键还是看怎么考核

【本文来自《胡锡进:大家反映形式主义挺严重普遍的,很无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避免形式主义,关键还是看怎么考核、怎么确定你做过了、怎么确定你是根据要求来做;正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各不相同,才会出现同一份要求,不同的人:有的能做出彩,有的只能过一遍意思意思。而后者也不一定是能力不够,更有可能是“心烦事一大堆,已分不出精力来思考更多要求的细化落实”。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总会有烦心事,当其它烦心事侵占大脑运算资源时,主动将一些本来需要细化的事务粗略运行就变成必然了。

关键还是:如何量化工作量,以及工作8小时(就以8小时为例,谈百分比)中,允许个人懈怠、休息多久?一些工作量是根据职位来定的工作量,但现实中,除了本职工作外,上级还会有各种邮件、各种要求来占用工作时间。曾经我跟老婆感慨“如果上班时间能都做本职工作就好了,但实际上上班时间还要做很多非本职工作的事”,老婆答“这不是正常情况吗?现在谁不是除了本职工作还要兼做其它事务的?”;外部门来了要协调一下,日常巡检发生问题要协调一下,政府下个文我们要排查一下,上级领导重复要各种数据甚至改几列再要一遍数据,最讨厌的是有人事变动整本应急预案要重新打——我有时就在想“话说,坐在互联网上的企业是最应该无纸化的,结果我们每年可以用掉几包纸”。也好在,现在多出来一些事,有时还能发点钱意思意思,那就硬着头皮、咬咬牙干了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