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母弑父的熊孩子,冷血吗?

【本文原创,转载私信】

今天原本是想和大家讲一下那个5岁神童的事情。但是刷微博时看到了视频,觉得还是想先和大家聊聊这个分尸爹妈的故事。

十几年前,货车司机齐运喜和李会香领养了一个女儿,起名齐萍萍。在她6岁那年,一家人从河南鹤壁搬到了广东中山,并于07年住进了索科大楼。按着邻居们所说,齐萍萍和其父母关系看起来很融洽。由于是长租客,萍萍的父母和房东的关系也算不错,时常在楼下花园一起聊天。

500

2009年9月13日,索科大楼里莫名开始散发一股臭味,由于臭味实在难闻,便有房客要求房东庄先生检查。庄先生一间间屋子检查过去,发现臭味是从803房间里传出来的。据庄先生描述,因为他许久不见齐父母下楼,偶然遇见齐萍萍的时候询问了一句。但是齐萍萍回答:姥姥生病,我爸妈回老家了。庄先生心想,那这齐萍萍应该一个人在家,可别出什么事。

500

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来开,庄先生只得拿来备用钥匙。但房间是从里面反锁的,废了好一番功夫,庄先生才进了屋。一开门,扑面而来一股恶臭。本来就不大的房间里,堆满了大包小包的黑色塑料袋。齐萍萍在一旁的床上睡得真香,床边还放着几把明晃晃的刀,洗手间门口的血迹甚至还未被洗去。

500

警察到来后,发现塑料袋里装的是齐父母的尸首,从头到脚全部被残忍地分尸。令人震惊的是,从9月11日案发到9月15号齐萍萍被带走,齐萍萍和这些发臭的尸块在同一屋檐下共处了整整四天。经警方询问,齐萍萍承认了自己杀害父母的行为。

警方带走了齐萍萍,并给她做了全面的精神检测,结果显示:齐萍萍没有精神病。并且在案发时,齐萍萍已满18岁。也就是说,齐萍萍是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她的脑子是清楚的。

并且事后记者采访齐萍萍,在问到对齐父母的印象时。齐萍萍是这么回答的:

春节的时候,大家一起包饺子,吃东西,看春节联欢晚会,挺和睦的。

他们对我就像自己的亲生女儿...

爸爸就是那种很善良,很善良那一种。然后,也很努力工作,很老师那种。其实他很容易被别人骗的。

妈妈也是很善良那种,然后心很软那种,有时候很凶。但是她一般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外表的想法和心理的想法一般都不是一致吧。有时候会对我很严,但是她其实心里还是真心想为我好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齐萍萍要这么做?是有什么深仇大恨,非要以血尝。

500

 齐萍萍说:“我现在自己也想不通当时为什么那样做。”原本齐父母日常生活里就争吵不断,07年齐父得了脑血栓后,经济状况更是每况愈下。事发当晚,按照齐萍萍的说法,父母分别服用了安眠药,不久之后开始呕吐、痉挛,自己是为了帮助他们解脱痛苦才下手的。

齐萍萍的律师则进一步表示,齐萍萍杀母后,父亲在长达半小时内没有呼救,眼睁睁地看女儿犯罪,不符合常理。不能排除当时她父亲服用安眠药后处于不清醒状态,或者本来有自杀想法。

但后来检查机关从齐父母身上提取了4份内脏组织,其中有一份内脏组织没有安眠药成分。所以法庭判定不存在相约服药自杀的情节。

500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相约自杀一说,是齐萍萍在第一次庭审现场当场变更的说法。在此之前,根据案发之后,齐萍萍的供述,案发当天晚上,父母再次因为琐事发生了争吵。她劝阻不下,对于这样屡次发生的吵闹,她已忍无可忍,决定为了自己和家庭找个出口。

对于当场翻供,齐萍萍给出的解释是:“其实当时我也是想跟他们一起去死,现在我的想法不一样了......我现在对生活有希望了。”

500

案件本身已经足够令人心寒,但最让网友们感到恐怖的却是,齐萍萍所展现出来的平静。从开庭到休庭的两个多小时里,齐萍萍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情绪上的激动,更没有掉过一滴眼泪。面对公诉人和法官的提问,她手握话筒,话语清晰,声音甚至是软软的”绵羊音“。在记者问到,如果父母还活着,想说些什么的时候,齐萍萍耸了耸肩回答道:”对不起吧。除了这个三个字,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500

2010年12月27日,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齐萍萍杀害父母并碎尸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齐萍萍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于这样的决定,法官解释道:首先,被告人齐萍萍的犯罪动机并不是很卑劣。第二,她杀人后,齐萍萍并没有逃跑,其人身威胁性不是极大。第三,齐萍萍犯罪时,虽然满了18岁,但其心智发育确实不是很健全。第四,被害父母两边的近亲属都向法院递交了求情信。

500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我们来聊聊反社会人格这件事。虽然在事发当时已经有人给齐萍萍做过心理检查,确认了她没有精神疾病。但考虑到齐萍萍的行为与反社会人格患者之间的相似性,还是有许多人提到了这件事。

500


在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上,共有异常、戏剧、焦虑,其他等几大群人格障碍。其中反社会人格和边缘型、戏剧型、自恋型一起被归在B型戏剧或情感型疾患里(dramatic, emotional or erratic disorders)。如其名,这一类型患者的特质是其戏剧的、过于情绪化的,或者无法预测的想法和行为。

虽然这四种疾病都不是善茬,但最具攻击性,社会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反社会人格了。这一个类型的基本特征是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无罪感,行为无计划。他们通常基于个人满足欲设定目标,没有亲社会的内部标准,也不会去遵守法律或者文化道德的规范。《DSM-5》里对他们性格的描述词有:不诚实,操纵他人倾向,冲动,有敌意,爱冒风险,无责任,无情。完整版的定义如下:

500

(图via知乎用户@吴大吴宥Yo)

那么,反社会人格患者又是怎么来的?我们是否有办法提早预防解决呢?答案是,很可能没有。

反社会人格通常而言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导致的。环境因素,指的是一个人在童年和青春期经历的社会和文化经历,包括家庭动态,同伴影响,社会价值观等。比起环境因素,通过双胞胎实验,科学家么发现生理原因可能会是更大的一个诱因,比如MAOA基因里的单胺氧化酶 A,血清素转运体,左脑岛等地的灰质之类的。当然,如果一个人在遭遇了极其痛苦难忘的事件,也有可能导致神经中枢受损,出现相似的侵略性行为,比如睾丸激素暴涨之类的。

去年在《Neuron》期刊上有着一篇研究,研究人员对近50名监狱囚犯进行了延迟满足实验(delayed gratification test),参与者们需要在价值较小的即时奖励和价值较大的未来奖励讲做选择。通过大脑扫描,研究人员发现,精神病患者的大脑中纹状体与腹内侧前额皮层之间的异常联系导致他们过度重视即时奖励,也因此忽视了潜在危险或不道德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后果。

所以,不要尝试着以道德标准去审判,或者思考反社会人格者们。虽然他们只是脑子不正常,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先天就比常人缺少了自我良知约束,也没有情感上的受伤感。

话说回本案的齐萍萍,我无法确定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毕竟一没见过她真人,二来也不能把她拖去做脑部扫描。但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在时候的采访里,在庭审上,她可以那样的云淡风轻。即使真的是为了父母解脱,那么事后的肢解又该如何解释?

站务

全部专栏